分享

紫禁城 慈宁宫

 娄旭在玩儿 2020-10-24


紫禁城的外西路有一大片宫殿区

高高的红墙让它们独立于后宫之外

这里是太后太妃们最后生活的区域

所以 我习惯叫这里为 寡妇大院儿

慈宁宫便是这众多宫殿的主宫

从明朝起 前代的皇帝驾崩后

太后太妃们就会移居到这个区域

清初的孝庄文皇太后也住在慈宁宫

她在这儿生活了四十多年 在她去世后 

慈宁宫就升级为太后接受朝贺的地方

慈宁宫的正门 叫做 慈宁门

慈宁门前 摆放着一对儿鎏金麒麟

它在紫禁城的门兽中是独一份儿

慈宁门和慈宁宫前 各有一块丹陛石 

上面雕刻着精美的云龙图案

云龙海水江崖间 还藏着一只小动物 

这只小动物藏得是如此隐蔽 

很多人明知道它的存在 也难以找到 

这就是山石之间的小蜥蜴/小壁虎

古人的传说中 祥云出自蜥蜴之口  

石雕蜥蜴口中 也确实吐出一缕祥云

蜥蜴还有一个名字叫 守宫

守宫 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守宫砂

在武侠小说和影视剧中常常出现

传说 有一种大蜥蜴就叫守宫 

喂以朱砂 当它食足七斤时便会死亡 

然后便将其晒干 再研成粉末 

用这种粉末点在女子身上 

可以验其贞操 这就是守宫砂的由来

慈宁门 慈宁宫 和两个侧门的斗匾

和紫禁城其它地方看到的都不一样

它们是三体文字匾 中间是满文

左边/东 是蒙古文 右边/西 是汉文

而且 汉文用的还是小篆

像这样的三体文斗匾 在紫禁城中

也只是慈宁宫的这四块 别无分号

它们是 慈宁宫 慈宁门 

徽音左门 和 徽音右门

为什么在这个区域有这种三体匾呢

有一种说法是

满清入关后慈宁宫的第一任主人

也是唯一住过慈宁宫的人

是清初的孝庄文皇太后

她是来自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族

所以为她在匾上增设了蒙古文字

事实上根据记载 在清初时

原来明代留下的匾额都要换掉

开始的设计可能就是这种三体匾

因为满族和蒙古族关系密切

汉族又是中国最大的族群

之所以用小篆 也许是当时的满族人

对汉文化还没有那么深入了解

他们认为对应满文和蒙古文最好的

就是可长可短又很工整的篆书

康熙之后的历代清朝帝王

对汉文化和书法 都有极高造诣

乾隆之后诸帝 更喜欢自己书写匾额

乾隆帝还创制了对应汉字的满文书体

之后的匾额 就多为满汉文合璧形式了

慈宁宫是一个前后两进的巨大院落

主殿慈宁宫是座重檐歇山顶建筑


慈宁宫如同太和殿 乾清宫 皇极殿

这些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宫殿一样

殿前的月台上有着一排仪仗陈设

镏金铜薰炉 青铜的神龟 仙鹤

月台的东侧 设置了一座石雕日晷

西边对应位置 没有设置嘉量

而是安放了一台精美的青铜月晷

月晷同日晷一样 都是计时的仪器

月晷 是通过月亮来计时的

它由固定的地盘和可旋转的天盘组成

上面装有一个可拨动的游表 叫月引

旋转天盘来补偿月亮的角度和时差

用月引来对准月亮指示时间

由于每天月出时间和位置都有变化

而且月亮也不是天天可见天天明亮

月晷作用其实很小 所以它仅为象征

因为这里是太后主宫 如同坤宁宫

男子主阳女子主阴 月亮即为太阴

也许就是用月晷来显示这里的主人

是至高无上的女人 皇帝他妈--太后

皇帝和太后 如同日晷和月晷一样 

---日月同辉

大殿的内部 高大豪华 气场十足

南北各悬挂着一块慈禧题写的横匾

嘉承天和 与 仁德大隆

慈宁宫中的这座藻井看上去怪怪的

似乎显得特别的小 小到有些不协调

这有可能和慈宁宫的改造变迁有关

初建的慈宁宫 只是单檐歇山顶

乾隆时将其进行了升级改造

初次改造加装了一套藻井

使之成为接受朝贺的殿宇

继而又加建成了重檐歇山顶

这次升级也许没有再重做藻井

原来的藻井升高后就显得小了

另外注意观察的话会发现

藻井下的轩辕镜不是常规的圆球形

而是个外方内圆 方套圆的形状

此种轩辕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孤例

也许是带有天圆地方的含义吧


穿过慈宁宫东西两旁的垂花门

就来到了第二进院落

这里有一座著名的大佛堂

关于它的故事 请看我之前写的

大佛堂 之 前世今生

如今的慈宁宫 已经成为 故宫雕塑馆

正殿为 雕塑荟萃馆 东庑为 修德白石馆

西庑为 汉唐陶俑馆和砖石画像馆

大佛堂为 佛教造像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