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家:孩子陷入“破窗效应”,家长要及时补,否则对娃不利

 向阳花木易逢春 2020-10-24

最近接到这样一条求助:

胡先生家的女儿上初中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学习任务和压力,明显感觉到很吃力,每天作业都会写到深夜,家长也在一旁陪着孩子。

有时候,女儿实在写不完,就会向家长撒娇,看到女儿疲惫的样子,家长也就应允了她看会电视再写,或者直接不写了。后来女儿经常写不完作业,加上家长有时候的放纵,女儿更加有恃无恐。

心理学家:孩子陷入“破窗效应”,家长要及时补,否则对娃不利

久而久之,胡先生发现女儿的抗压力和抗挫力特别差,写作业一超过十点就开始发脾气说“受不了了”,成绩下滑每次都哭哭啼啼,一次成绩没考好总是念叨“我不行”……

女儿的种种表现,让胡先生很苦恼,也想让她变得坚强、自信一点,但是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这就是著名的“破窗效应”,如果出现一点点小问题,没有及时采取修补措施,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心理学家:孩子陷入“破窗效应”,家长要及时补,否则对娃不利

孩子一旦陷入“破窗效应

说起“破窗效应”,不得不提三个人: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Philip),政治学家詹姆士(James),犯罪学家乔治(George)。

心理学家菲利普,在1969年做了一个实验,证实了“破窗效应”的相关内容。

詹姆士和乔治在1982年发表的《Broken Windows》中提出,比如那些破旧的窗户不被修理好,将会有更多的破坏者进行破坏,最终甚至会闯入建筑内,没人的话,破坏者会在那定居或者放火。

心理学家:孩子陷入“破窗效应”,家长要及时补,否则对娃不利

也就是说,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一直被放任存在,诱导人们效仿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后果。放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破窗效应”同样适用。

每当孩子犯错时,有部分家长内心的想法就是:孩子还小,不忍心打骂;犯错一次也没关系,还是算了吧。每当孩子跌倒的时候,家长扶起来的速度比孩子跌倒还快。

在孩子成长的一路上,难免磕磕绊绊,优秀的家长都不会这样做,他们会懂得规避“破窗效应”。

心理学家表示,当孩子陷入“破窗效应”,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及时地把这扇“破碎的窗户”填补上,帮助他建立信心,提高抗挫能力。而不是置之不理,或者是任由其继续发展,这样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心理学家:孩子陷入“破窗效应”,家长要及时补,否则对娃不利

孩子陷入“破窗效应”后,家长学会这几招,娃才能逆流而上

1)培养孩子的逆商,帮他重新站起来

孩子跌倒一次,能不能重新站起来进而走得更远,这是能力问题。而跌倒后是原地哭泣寻求帮助,还是擦干眼泪勇敢站起来,这是态度问题。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培养孩子“逆商”的意识,帮助他先勇敢地面对挫折,紧接着锻炼摆脱困境、超越困难的能力。

这套《儿童逆商培养绘本》,教育孩子不惧怕失败,即便跌倒也能勇敢地先选择站起来,走出失败的阴影。

《儿童逆商培养绘本》一套有12本,每一本对应一个主题:失败了?有困难了?被嘲笑了?不高兴了?……这些都没关系。

售价仅为48.8,平均每本4块,简直是白菜价,各位有需要的父母快来入手吧!

心理学家:孩子陷入“破窗效应”,家长要及时补,否则对娃不利

通过生动形象的卡通、简单易懂却又富含哲理的故事,从孩子实际生活的小事出发,帮助孩子建立面对错误和挫折的“逆商”。

这套书是亲子读物的好选择,如果家长读累了或者孩子想自己学,还支持扫码有声阅读,家长也不用费口舌。

心理学家:孩子陷入“破窗效应”,家长要及时补,否则对娃不利

2)让孩子认识错误,比家长的帮助管用

孩子犯错或者遇难时,家长总是习惯性地给予帮助,但家长能给予帮助的最大限度,就是在背后给一个“助力”,而不应该是牵着孩子的手在前面带路。

与其家长给予孩子帮助,不如让他认识到错误,否则他依然会在同一地方跌倒无数次,无法独立向前迈出一步。

3)家长要有榜样意识,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生的榜样。孩子的家长不仅要给他传递观念,自己也要通过言行举止,为他树立榜样的动力。

在生活中,要是家长总是说“算了,放弃吧,不管了,我做不到”等这样的词语,孩子自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自己也经常不敢面对问题,选择放弃。

心理学家:孩子陷入“破窗效应”,家长要及时补,否则对娃不利

各位父母,关于育儿你们有什么见解吗?欢迎留言分享,一起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