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得】为有源头活水来|周成耀

 乐乡树人 2020-10-24

为有源头活水来

——北师大学习第一阶段学习体会

周成耀


作为基层学校校长,事务性的工作太多,学习思考教育教学业务的时间太少。这次北师大学习培训,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几天的学习,为我们重新注入了思想的源头活水,收获良多,余味悠长。

思维之美、逻辑之美无与伦美
开班第一天,班建武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节《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的理论与实践》,原本以为会是枯燥的理论讲座,没想到班老师的讲解如此生动有趣,且触及心灵,引发思考,由此深感思维和逻辑如此之美。


首先,他告诉我们:爱和爱心不是一回事。爱心是一个人的事,而爱的本质是关系,它不是一个人的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并非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其次,班老师列举学校德育的典型问题。尤其强调要区分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比如青春期的叛逆问题。他说:叛逆是心理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而叛逆又不是心理问题本身,就像发烧不是感冒本身一样。面对心理问题,道德冲动是魔鬼。所以,作为父母或者老师,一定不要给孩子的叛逆戴上道德的高帽。同时,道德问题也不能当心理问题来对待。而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道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是否有主观意识是关键标准。班老师又用生动的例子给我们讲述了表扬和鼓励的区别,告诫我们:要避免孩子把成功失败归因为先天不可更改的因素。
最后,班老师讲述了学生行为管理的领域误判。道德行为具有天然的合法性,规范行为不具有天然合法性。规范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学校教育要抓大放小,抓原则放规范。学校管理要从报应性正义发展到修复性正义。
班老师的授课让人深感北师大的心理学果然是一流,而一名好的心理学老师的确能够拨开云雾见青天,也是能解决一些特别棘手的现实问题的。


国学之美、语言文字之美美不胜收
徐勇教授给我们分享了《国学经典教育的价值与意义》,让我们领略到了国学之美、语言文字之美。
五四以来,打倒孔家店、破四旧……反对国学的声音一路高歌、甚嚣尘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反对自己的传统,人们把长期以来所有的苦难和不如意都发泄到国学上来。那么结果是什么呢?破的已破,立的未立。社会各阶层失去了价值观的公约数。国学中固然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不孝有三”等糟粕,到今天还谬种流传为女德班之类的怪胎。但这不是国学的主流。庄子的《逍遥游》开篇就在讲变化:“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不仅是在讲万事万物处于变化之中,甚至是在讲生物的进化史。孟子的《生于忧患》更是提出一个开放的世界格局观念:有敌国外患反而可以促使国家强大。《中庸》是查本命天性,达尽心尽性。并非是强调明哲保身、当缩头乌龟。至于国学中的诗歌部分,就更多直抒性灵、关照生命自身的东西了。
徐教授的课让我深深感受到:如果每个国人都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强烈的认同,则这个国家无论经历怎样的国运,都能岿然屹立。如果每个读书人都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则必定国强民安。


领导艺术之美、胸怀之美海纳百川
首师大附小宋继东校长说:如果家门口的人都不把孩子送到你的学校来,这对于校长来说是最痛苦的事。宋校长怀着一定要把学校办成群众信赖的学校的决心,艰苦创业,终于把学校办成了品牌。他给我们分享了25年校长的感悟。校长要三立:立德——校长人格;立言——办学思想;立行——办学实践。同时告诉我们:校长的人格就是潜藏的课程。
宋校长又跟我们分享了他办学过程中遇到反对他的人该怎么对待,他说:适才扬性,不拘小节。对于告他状的人,他仍然委以重任。一名校长必须要有这样的胸怀和格局,才能团结所有人一起创业成事。他又说:校长要三深:深学——管理、教育理论、他人经验;深思——领导、管理、教育之道;深谋——内涵、特色、创新发展。
宋校长重点给我们分享他们学校的“童心教育”的学校文化。他说,学校文化一定要有根基,根植于学校特别的文化和传统,经过深入挖掘,专家论证,学校文化才有了本源和根基;此后,还要对不同阶段学校理念发展进行梳理和断充实。
总之,几天学习,美不胜收,收获多多!期待接下来的学习有更好的遇见!
(作者系应城市蒲阳小学校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