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全球气候剧变,正在悄然影响我们的大脑和语言

 brainnews 2020-10-24
2019年整个欧洲和北极地区都受到强烈的热浪侵袭,8月1日格陵兰岛的冰川融化量打破纪录超125亿吨。一些地质学家推测,到2033年左右,蒙大拿州国家公园最后的冰川将会融化,而在赤道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也将消失。到下个世纪末,冰岛将失去冰层。(视频1)

我们大多数人可以感受到气候变化,它对我们人类产生了很多影响。那么,气候变化与人的大脑和语言之间的相关性是什么呢?气候变化对大脑和语言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欢迎加入我们的“语言和大脑研究交流群”,跟400多位相关学者一起畅聊。添加管理员微信:brainnews_03,留言:语言与大脑 

视频1:北极冰川融化

气候变化与大脑进化之间的相关性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 Dr. Susanne Shultz(2013)发现,大约在190万年前,东非大裂谷特别是深水湖泊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新的物种的形成,而且后期的极端干旱环境,推动了物种扩散。(图1)这些物种包括早期的直立人,大脑尺寸比之前增加了80%,他们学会了使用火,并且发明了语言。直立人的后代产生了许多类人猿物种,包括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克罗马农人(Cro–Magnons)和智人(Homo sapiens,也就是我们)。虽然气候变化不是促进人进化的根本原因,但是在物种的内部社会和内部竞争中起到重要作用。

图1:原始人类迁徙


经历冰河时代后,只有一种直立人后代幸存到在,就是我们人类。为什么人类能够在冰河世纪中生存?也许是因为人类产生了语言,而其他类人猿却没有。语言可以使人类应对疾病和完成狩猎活动,提高了原始人群的生存几率。但是,如果真是这样,黑猩猩和其他猿类为什么也在冰河世纪生存下来?虽然黑猩猩和其他大猩猩会发出声音,但是可以使用有限的手语来组织公共活动,所以也存活了下来。基于语言的集体行动可能使人类(使用语言)和大猿猴(使用手语)独立地穿越了冰河世纪

在人类进化的前四百万年中,大脑的容量增长非常缓慢。但是,在过去的80万年中,大脑的容量增加非常明显,这与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气候波动时期相吻合。脑容量增加允许原始人群更有效地处理、存储信息,提前计划并解决抽象问题。(图2)

图2:气候和大脑容量之间的相关性。

Prof. Sean O’Donnell(2018)提出,目前全球温度升高、季节缩短和海洋酸化(都与气候变化有关)也会影响人类和动物大脑。因为,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会导致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这可能会影响以海洋生物为食的海洋动物一般认知能力和感觉能力,甚至可能影响它们的大脑细胞神经递质的传递方式。

所以,气候变化会影响大脑。在气候变化时期,特定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了原始人群的的扩散和迁徙,而且还使原始人类大脑容量增加,甚至大脑产生了语言功能,产生了现代人类。这为目前的气候变暖、海平面增加也会影响人类的大脑研究提供历史依据。

气候变化和语言进化之间存在相关性

气候变化形成特定的生态环境,对物种内的基因和表型变异起着重要作用,为语言和动物传递信号提供了主要的进化动力。同时,人类为了适应环境会调整行为和语言。语言越能适应环境需求,就越能有效地传输和接收信号(Guilford &Dawkins,1991)(图3)某些环境(例如森林或灌木丛)中,声波会遇到大量障碍物,产生混响。为了克服这些障碍,鸟类、无脊椎动物,蜘蛛和某些哺乳动物通过调整信号频率和带宽,以及延长发声时间来适应环境( Wilkins et al,2013)

图3:气候对环境和语言的影响。

气温会使声音发生偏差。斯堪的纳维亚和德国哥特方言之间的最大区别是P、W与V之间的区别。因为P、W是双唇音,V是唇齿音,生活在寒冷气候汇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人更喜欢用半闭口的V代替P、W。寒冷使他们的面部肌肉和嘴变得僵硬,尽可能地闭上嘴,保存热量。另外,语言的整体清澈度与说话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温暖程度成正比。Fought(2004)和Munroe(2009)指出,温暖的环境允许人们到远处活动,远距离交流使声音的适应性更高,需要传播地距离更长。

气候的干湿程度影响声调产生。世界上很多语言是根据音声调来判断语义的。声调产生的原因很多,包括发声前的喉头化,气流压力和元音高度变化。普遍认为,声调起源和分裂与相邻辅音的语音对比有关(Hombert et al,1979)。前面没有辅音的元音比前面加辅音的元音的基频(F0)更高。这种语音现象非常区域化,主要聚集在干旱地区——非音调语言区。(图4)

University of Miami的语言学家Caleb Everett及其研究团队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了629种有复杂声调的语言。在世界潮湿地区(整个非洲和东南亚的热带地区,还有北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的一些潮湿地区)的语言相对比较复杂,一般有三个或更多的声调,而干旱地区(沙漠地区)的声调比较简单。语言的多样性及进化并不完全是由气候决定的,但是气候确实可以成为塑造语言的动力之一

在某些气候环境下,特定的声调模式对当地人的健康会有好处。和较温暖和潮湿的气候相比,生活在干旱寒冷的环境下,人们吸入干燥空气会导致喉咙脱水,并且声带弹性降低,很困难的说出复杂的声调。所以,干旱地区出现声调语言的可能性比较小。并且,为了适应生态环境,不同人种的鼻腔形状存在明显的差异(Noback et al, 2011),这对语言的音位产生影响,很可能影响鼻辅音和元音的共振峰结构(Oghan et al, 2010)

图4:东非干旱区域的非声调语言的区域。

气候也会影响词语的意义。不同的生态环境,同一词语的意义会出现模糊性。例如,因为寒冷地区的人们经常穿长袖子衣服,所以在语言中“手”和“手臂”两个部位在语言中使用的词汇是一个,所以词汇指代的边界会出现模糊性。(Brown2013)

气候变化会影响人类的遗传进化、人口密度和迁移融合方式,不同原始人群在扩散过程中,也促进了语言的交流融合,从而导致一些弱势语言消失。(图3)美国语言学会(LSA)特别关注气候变化对濒危语言和方言的生存、分布的影响。

世界上将近7000种语言中的大多数(27.6%的非洲土著语言、100%的美洲和澳大利亚土著语言)都处于濒危状态。海岸线不断上升、冰川融化,热带和森林火灾、热带风暴、飓风和台风,加剧了当地人们生活压力,很多人移居到新地区,与当地民族语言交流融合,弱势语言就会面临濒危或者灭绝。由于历史或社会文化的力量,大量的语言已经灭绝或现在面临灭绝,但是人们正做出努力保护濒危语言。

气候会影响生态环境,人类和其他生物为了适应特定的生态环境,会适时地调整声音信号。温度和湿度也会影响声吸收和语言的物理发音。生态会影响社区的交流需求,从而导致表达某些语义区别的选择性压力,选择压力最终导致语言改变;同时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融合也会造成一些语言面临濒危或灭绝。

所以,气候变化也会影响人类语言的变化。

参考文献:

[1]Beaty, Roger E., et al. "Creativity and the defaultnetwork: A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alysis of the creative brain atrest." Neuropsychologia 64 (2014): 92-98.

[2]Elmer, Vicki. "The Hidden Potential of SustainableNeighborhoods: Lessons from Low-Carbon Communities, by Harrison Fraker/NextGeneration Infrastructure: Principles for Post-Industrial Public Works, byHillary Brown: (2013).

[3]Everett, Caleb, Damián E. Blasí, and Seán G. Roberts."Language evolution and climate: the case of desiccation andtone." Journal of Language Evolution 1.1 (2016): 33-46.

[4]Guilford, Tim, and Marian Stamp Dawkins. "Receiverpsychology and the evolution of animal signals." Animalbehaviour 42.1 (1991): 1-14.

[5]Hombert, Jean-Marie, John J. Ohala, and William G. Ewan."Phonetic explan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tones." Language (1979): 37-58.

[6]Noback, Marlijn L., Katerina Harvati, and Fred Spoor."Climate‐related variation of the human nasal cavity." American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145.4 (2011): 599-614.

[7]O’Donnell, Sean. "The neurobiology of climatechange." The Science of Nature 105.1-2 (2018): 11.

[8]Shultz, Susanne, and Mark Maslin. "Early humanspeciation, brain expansion and dispersal influenced by African climatepulses." PLoS One 8.10 (2013): e76750.

[9]University of Miami. "Climate affects development ofhuman speech."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23 January 2015.

[10]How Climate Change Affects Our Brains

<https:///how-climate-change-affects-our-brains/>

素材来源:

视频1:https://weibo.com/u/6086361634?is_all=1

图片1:

http://humanorigins./research/climate-and-human-evolution/climate-effects-human-evolution

图片2:http://humanorigins./research/climate-and-human-evolution/climate-effects-human-evolution

图片3:Everett,Caleb, Damián E. Blasí, and Seán G. Roberts. "Language evolution andclimate: the case of desiccation and tone." Journal of Language Evolution 1.1 (2016): 33-46.

图片4:Everett, Caleb, Damián E. Blasí, and SeánG. Roberts. "Language evolution and climate: the case of desiccation andtone." Journal of Language Evolution 1.1 (2016): 33-46.

作者信息

 

编译作者:Tianjiaobrainnews创作团队

校审:Simonbrainnews编辑部)

题图:Ars Technica

前 文 阅 读 


 

1,Science 语言和大脑特刊:大脑如何组合语法和语义?跨学科的合作带来了惊喜

2,《科学》特刊:语言和大脑——窥探人类的“本质”




欢迎加入超过 14000人

全球最大的华人脑科学社群矩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