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德国闪击西欧四国,一支德军部队在法国康布雷以北地区遭到法军装甲部队反击,情况万分危急之时,数十架德国飞机发出刺耳的尖叫声,从空中俯冲而下,将一颗颗炸弹准确投到法军坦克上,仅仅十分钟,就摧毁了40多辆坦克,剩余法军仓惶后撤,反击失败。 这次战斗,德军扭转乾坤的的飞机并不是大名鼎鼎的Ju-87“斯图卡”,而是Hs-123俯冲轰炸机。 ![]()
Hs-123是德国亨舍尔飞机制造公司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设计的俯冲轰炸机,采用双层机翼设计方案。 飞机使用一台650马力BMW 132A-3星型发动机,性能优越,淘汰了同时期的竞争对手,得到德国空军的青睐。 1935年,Hs-123首飞成功,经过反复测试,于第二年得到德国空军的采购订单,首批Hs-123装备了德国第162俯冲轰炸机大队“殷麦曼”第1中队。 为验证这种飞机的实战性能,德国人将5架Hs-123交给“秃鹫军团”,由他们带到如火如荼的西班牙内战进行实战检验。 战斗中,飞行员们认为这种飞机精准轰炸效果太差,但在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支援方面却极为出色,他们还发现,在对地攻击时将飞机螺旋桨转数调到每分钟1800转,就会发出类似于重机枪扫射的声音,经常将敌人吓得抱头鼠窜。 ![]()
二战时期的德军继承了这种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Hs-123在西班牙战场一举成名之后,德军又把容克公司新研发的Ju-87“斯图卡”送来进行实战检验。 Ju-87性能优异,逐渐取代了Hs-123,到了1938年,亨舍尔公司关闭了Hs-123生产线,此时,这种飞机共生产了600多架。 Hs-123曾经跨越半个地球,来到东方,为中国抗日战争贡献了一份力量。 1936年,在德国顾问的建议下,中国以201万马克的价格,购买了12架Hs-123,全面抗战爆发后,这批飞机参加了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1940年退出现役。 ![]()
二战爆发后,德军装备的Hs-123,先后参加了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和巴尔干战役等,在法国战役期间,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苏德战争爆发后,Hs-123又被用于东线战场,而且表现出色,德军又为其增加了炸弹挂架和机枪。 在激烈的战争中,Hs-123不断遭受损失,大约到了1944年,随着最后一架Hs-123坠毁,这种飞机从此在德军的作战序列中消失。 有资料称,西班牙装备的Hs-123一直用到五十年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