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故:人们说话的水平大体分为三种境界(1)

 12345csdms 2020-10-24


(2020-10-22 11:48:11)

标签:

世故:人们说话的水平

处世

分类: 职场弄潮

   


人们的事业成与败,有时决定在自己一张嘴。嘴有金嘴、银嘴和臭嘴之分别。

金嘴是说话的第一境界。

第一境界的人都是有口德的人。何为口德?口德即人德,言为心声嘛!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说出什么样的话。你是一个慈悲的人,就一定会说出一些同情、怜悯、安慰、救助的话;你是一个热情的人,就一定会说出许多充满乐观、积极向上、关心他人冷暖的话;你若是一个自私自利者,那么你口中必多是自私之语,就算偶尔讲几句大方体面的话,也会言不由衷……

口德,就是佛家所说的不打诳语。诳语,笔者的理解应不限于说谎,而是指一切的胡说八道,具体包括恶语、空话、假话、大话,以及浅薄无聊的话等。

口德不佳的人,是很难被人认可的。

有一个女人长得很“抱歉”,且天生还没有口德。一次,她去相亲,但是男方迟迟未出现,这女人就等得不怎么耐烦了,于是开始破口大骂:“竟然敢让老娘等这么久……”批哩啪啦地骂了一串。此时,男方出现了,是个胖子。这女人看了更是火不打一处来,于是指着男方骂道:“死胖子……”男方终于忍不住了,拍了桌子,大声地说:“你竟然骂我胖,哼,至少我曾经瘦过,你你你……你美过吗?”
   今天,我们过分地强调口才,而忽略了口德。上面笑话中的女人显然没口德。
   口德是反映性格的一面镜子。从不说他人好话的人,他本身肯定为人处世不会好到哪里去。
  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来看,智慧也是有级别的,一流的人重道德智慧的修养和提高;二流的人重方法智慧和做事智慧运用;未流和不入流的人重的是雕虫小技。由此可见,德为人之最,德为说话之根本。
骗子那么会说,口才那么好,为什么大都被人唾弃呢?关键在于他们没有口德,说得再好全是假话和害人蒙人之话。吹牛者大话连天,口才虽好,却只能博人一笑。这都说明,口德胜于口才。

《法喜》上说,人格高尚者,无虚言。

做人一定要心口一如、言行一致。没有这样想,就别这样说,若这样说,一定是你有这样的感触才行。不敢在人家面前谈的话,绝对不要在背后说,敢在背后说的话,一定可以光明磊落地在他人面前谈。
   口德不全是利人的,其实它也是利己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无数的心思,用佛经的话来讲就是“自心众生无边”。要了解自己并不容易,可是如果养成了坦白、诚恳的言谈习惯,则会增进对自己的认识。
    一个成长的人,他致力整理内心的思绪,希望能达到充分了解自己的境地,他会发现原来“谎话说久了,连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假话说久了,不单欺骗了别人,也会让自己迷失。”这是我常常告诫朋友的一句话。如实而言使人心无挂碍。说谎的人常常要花更多的心思去圆谎,以免东窗事发。不坦白的人,时常要记住过去我对甲如何说,对乙又如何说?今天要如何跟甲说,又如何跟乙说?于是他无法“无事挂心头”,做事也就难以专心。
   言辞是心声,是表达情意的工具。然而,人们为了使表达的言辞更为婉丽、漂亮,每每牺牲情意,删补情意——原本是情意主导语言,转而变成迁就语言,甚或被语言所牵引。这是现代社会随处可见“华而不实”的现象和事物之原因。
   说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做人既要有德行,也要留口德。
   佛法其实也是叫人修德的学问,它叫人谨守口德,不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戏言)。一个人若真能做得到这一点,他必成伟大的人。
   纵观历史,能被人们传颂的人,都一定是重口德的人。凡是达到这种境界的人,都是重做人之道的人

感悟:口无遮拦的人不但会伤害别人,还容易给自己招致祸害。其实很多时候,自己都是无心的,并没有恶意,但是别人并不这样看。为了避祸,人应该学会谨慎开口,要学会三思而后行。不要让你的嘴巴快过你的思维,这样会后患无穷。出言谨慎就要做到见事不说,问事不知。对于很急迫的话一定要学会慢慢说。一定要学会少承诺多做事,同时还要避免夸夸其谈,那样只会误人误己。当情绪激动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克制,不要胡乱说话……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