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言多必失,三思而行||周凤森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刊。

文化!荟萃智慧的海洋 17

  虑致精微  道致高明

      言多必失,三思而行,人生过失其实逃不出“言行”二字,言为心灵之声,行为心灵之动。言行之修为也是我们修心养性的首要目标,而正确处理言行的原则就是“在何位,谋何政”,为什么?言行需与位势相应,才能发挥言行的正面作用。《论语·卫灵公》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人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如何做到“不失人、不失言、不失行”呢?这就需要正确定位自己的坐标位势。

      我们往往在群体环境中,不能摆正自己的所处位势,才与周围发生冲突,形成不和谐因素。故人生需要自我正确定位,这非常重要!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坐标应该定在哪里?我们或者高而不胜寒,或者低而不胜悲。坐标明确的一生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大观则赏心阅目,细品则如醉如痴,言行则清晰而又从容。然而,大多数人之言行,几乎都在悔恨中推进!连孔子晚年都后悔研究《易经》太晚,“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则无大过矣”。

      我们常言:少年无泪,人生无悔。这需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勇气,然而人生不是独行,而是群行!与同学群行,与战友群行,与商业伙伴群行,与属亲子孙群行,我们必须减少后悔的机会,这需要在做人上:“谨言慎行,与人为善,吃亏是福”;在做事上:“三思后行,宁愿共赢,不要独鸣”;在人生设计上:“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应当说正确定位自己,是立世立业的前提基础。在纷繁芜杂的世界里,人事环境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根据势态发展,不停地调整自己的角色,不停地移动自己的坐标,以达中庸之道。我们与人相处的目的要因其缘而现其异。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白头到老,才是婚姻的定位,其它的都是手段;合作伙伴之间,一起协作完成共同使命,才是目的,其它的都是手段;同学之间,帮扶互勉完成学业才是目的,其它的都是手段;乡邻之间,和谐相处才是目的,其它的都是手段;服务行业,忍辱负重完成我们的本职任务才是目的,其它都是手段。总之,人与人之间,其使命或者目的有所不同,但有个基本的共性要求,首先是相容共赢;退之,让利对方,收获仁义;再次之,有恩对方,收获朋友;次次之,对人以谨,对事以勤,少言观之,默然待之;次次次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在当今社会,要有一颗平常心,当爷爷也好,充孙子也罢,大家笑声融融,和谐共处,我们收获到的都是幸福。有时候大智若愚也许最好。

      我们往往都有与生俱来的弱点,只是“日用而不知”而已。人大多有五个主要特点:

一,以自我为中心。

二,喜欢支配人、财、物。

三,希望被别人尊重与肯定。

四,努力掩盖自己的不足。

五,害怕孤立无援。

        这些人性的弱点几乎人人都有,所以,任何事情从尊重自己肯定别人开始,尊己方能被他尊,重人方能被人重,尊重与肯定,是为人处事的最佳的切入点。如果合作的对方油盐不进,如之奈何?那就学习春秋战国时代的齐士孙膑,把自己扮做傻子,世人皆醒我独疯。但这需要极大的气度,方能以术应术。但用术不能离开道理,故中国《易经》之理恰恰就弥补人性的不足。

      易理即是自然之理的体现,也是人伦之理的体现。其在天道,为化育万物之理;其在地道,为生育万物之理;其在人道,为遵循万物之理。化者,形动也,生者,形成也,遵者,形轨也。以上三道皆为阴阳之道,其原理所体现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动态平衡!所以,思之精微之缜,行之中庸之道,无非是令人之言行,在动态中达到和谐而已。

文化!荟萃智慧的海洋 18

福则同享  难则同当 

         人生之福在于与民同享而非独自享乐,人生之难在于众友共担而非独自面对!《道德经》曰:“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伏”。宇宙万象本无福祸善恶,一切道德评价与社会评价其实都出自人类之世界观。人之祸福造业不过一“心”一“念”之显现,故而“相由心生”,“相”即万物之象,也不过“道”之所生之万“德”矣。其实若无“厚德载物”支撑,人生之福当为定数!若以少言概纳人生,生命不过是做朴素的事,享清静的福。福由物质丰厚与精神丰厚组成,如果我们将生命看得太重,将事务看得太繁,那么“累”便由心发,精神的卑琐会带来物质的空耗。人为自然之生物,在天地的眼中,人与花草鸟兽没有什么区别,尽管我们给自己冠以“万物之灵”的称谓,但生命的本质就是亲历一次生死过程,简单地走过便是这个过程的全部内容。我们在自己撕天裂地号咷之中孤独走来,又在他人悲天悯地恸哭之中孤独离去,一段人生历史向我们诉说着简单就是全部。我们应当从简单思维中学会简单地生存,从简单的生存中学会简单的享受,人之心累来自思维之复杂,而返璞归真如今却成为一种奢求。其实我们大都在浪费生命,如何学会享爱生命尤为重要。

         我们首先正确对待世界,然后才有正确的世界观!我们首先正确面对人生,然后才有正确的人生观!我们首先正确估量自己的存在价值,然后才有正确的价值观。资本社会的人类价值观严重扭曲!简朴的生活正离我们远去,浮躁的举止,华丽的包装,奢侈的物用,永无止境的攀比,不知何时成为时尚潮流,时尚的东西又不断更新,令人眼花缭乱,人就这样迷失于丰富多彩的物质的世界里,如随风之草,偃伏无向。当物质追求变成一种人生目的而不是生存的工具时,生命的真正意义从此便荡然无存。多少人的灵魂与钱相伴,赚钱,存钱,生钱,花钱,不知不觉间人类就变成金钱的奴隶,资本的奴隶。

       忙忙碌碌,浑浑噩噩,在随波逐流中我们为什么活着?很多人毫不犹豫地回答“金钱能带来幸福”!金钱到底是什么?它就是用纸印刷出来的价券性质的货币!货币又是什么?货币就是一般等价物,它的基本功能就是为了便于商品的交换,它是我们实现生存目的之经济手段。如今人们,将手段变成目的,从而缩短了生命的真正里程!为了它,很多人已经失去了亲情、友情、爱情中的人性味道,家变成了人生的一个驿站,他们只享受临时的感官之乐,却再也不知道生命中还有更加丰富的精神幸福。

        有人说“一个人的生活,每增加一份奢侈,就给自己套上了一个枷锁,自己也就失去了一份自由”,从人生的拼搏目的追求方向,我们会看到一个人的生命的高度。其实,从简朴走向奢侈的过程就是从自由民走向奴隶的过程。蓦然反观,我们一生真正的衣食需用并不多,福享当简。从童年之梦,到少年之歌,从青年之诗,到壮年之惑,从中年之舍,到暮年之落,当人渐渐老去,我们收藏的人生财富,最终都是自己的负累,生命来得从容,走得却难舍难分!我们用生命精力奋斗而来的东西,都会被岁月无情抛弃,而人间的温馨,自然的纯美,灵魂的高贵,胸怀的坦然,名利的淡泊,我们又享受过多少。

       憧憧往来,芸芸杂杂,驻足回首,身边兀自开放着的无数小花,潺潺溪边浮动着的参差青荇,草堂幽径边的灼灼花葵,都在人生路上等待着我们赏阅,也许生命原本就如是简单!人,学会抛弃浮华的外衣,尽力简化繁琐的天地事务,忘记苦恼无边的人生琐碎,回归一下简朴的日子!这才是生命的回归。岁月的年轮让我们厚重起来,不经意间会发现,真正的人生清福恰恰就隐藏在简单朴实的时空隧道里,它清丽不染,它无善无恶,它无福无祸,若修炼出一副不落凡尘的入世心态,福则与众同享,难则自有人同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日月辉下落花流水之中又有何忧焉能挂心?


作者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于山东潍坊,1985年至济南学习、1989年工作至今,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业余爱好者,愿与天下同仁鼎力并肩共推华夏文明回归正位,共助民族文化重立自信。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381

扫描或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感谢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