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邢 || 刘保学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

老邢

刘保学

刚搬家来到这里住时,结识第一个人的就是老邢。因了,我同老邢是一个楼里的,但他是另外一个单元的,经此单元时,出来进去遇到了点头微笑、打个手势,一来二去就熟络了起来。

经过聊天,得知老邢早年跟着父亲,从附近一个县的老家来到这个煤城下煤窑,从此后就一代一代地居住下来了。从他父亲到他外孙女这里已是邢家第四代人的啦。

老邢与我同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生人,老邢高高的个头,一米七五六的样子,略比我高一些。圆圆的脸庞,眼睛不大,但炯炯有神,胖乎乎的,腆着个肚子。看那体态,约比我要重上二十斤,也就是说,他平时要比我多背负一袋十公斤的面粉。老邢是一个很有主见,很有个性的人。

一次,我和他同时来到龙湖散步,龙湖健身步道大约有3.5公里长。我对老邢说,我每次走上一圈大约需要3540分钟,老邢:“不需要,25分钟就行了。”说话干脆果断。于是乎,从公园西门始,开始了验证走一圈是多长时间的竞走式散步。他身负比我要重上一袋面粉,可想他走起来是那样的费力,气喘吁吁,脸上汗珠滴嗒。而我则步伐轻盈,气闲神定的样子。等走到北门,已经接近25分钟了。可如果再走下去,不到40分钟是应该也差不多少的啦。

“看咋样,剩那一段也不过几分钟。”老邢抬手看看表,呼哧呼哧地,边说边停了下来。“是,是的。”我看到他那疲惫不堪的样儿,也不忍心和他分辨了。这是为说他体重和其个性,插这么一小段。

后来,渐渐地熟起来了,每逢见到老邢,老邢头一句话就是:“啥也别说了!”接着下一句就是:“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过一年赚一年。”我也就应着:“是的,活一年是一年,毕竟人过七十古来稀嘛。”可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赶在了今天这样的新时代,政通人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普遍民众的生活质量,人文关怀,环境建设等等,比起过去那真的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可老邢的“啥也别说了!”这一句话令我费解?后来,得知是老邢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结婚以来,老婆扑扑腾腾给他共生下了三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钟灵毓秀的南京,二女儿嫁给了历史悠久的北京,三女儿则就在自己身边的这个赢在中原地带的城市。留一个女儿在同一个城市,对于老邢没有儿子来说,相对要好些。

     老邢退休前在市里一家国营企业工作,而老婆在一家学校里教书,上世纪七十年代结婚后,小两口同是双职工,小日子过的还算是很舒心滋润的。结婚的第二年就生下了一个千金,第二胎还是一个千金。这一下子可急坏了老邢家里的老人们。老邢两口子责任重大呀!?

在那个年代里,重男轻女的观念是何等地严重啊。为了老人们的心愿,为续上邢家的一炉香火,那就努力生呗!两口子下定决心,没有条件?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啊!那么也就顾不得当时当地在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和措施了。计划生育那可是国策,全国一盘棋,统一而重大。国家鼓励一对夫妻只生一胎娃啊。

既然决定再生一个儿子,那就奔着既定的方向努力呗。按照两口子的生育规律,应该在两年里就可以怀孕的,可两口子无论怎样地努力,还是错过了两年生育的时间,两口子急,老人们更急。老邢家的两位老人说不管怎样,趁着你们年轻,赶快再生一胎,那口气有点决不罢休的劲头。那不还是因为没有生个带把的嘛,这是不言而喻的。

结果,后来他们终于是生了,但还是生下了一个千金。这一下好了,前后两口子共生下了三个千金,有些同事给两口子开玩笑:“一吨半,一吨半!”那可不,三千金(斤)相加那不就等于一吨半嘛。

生三胎的这个“结果”,老人们是极不愿意的。那么,单位才更是不愿意呢,听说他们请长假就是为了生孩子,而是第三胎,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分别给予两人停工写检查,并且给了每人降一级工资的处理。

如此一来,三个妞三千金如同三座大山般,重重地压在了两口子的心头。由此,就有了老邢逢人便说的“啥也别说了!”。他的意思就是这一下子,再也没有什么指望了,没有什么想头了。塌气,塌到了脚底板。想到此,老邢曾说过:“提起来一不条,放下去一谷堆。”这是当地的土话,形容“人”成了一砣泥一样,没有了魂儿,提不起劲儿。

有时候人们三三两两地在一块聊天,见到老邢向这边走来,就说“啥也别说了,来啦。”等老邢来到跟前,张口就是:“啥也别说了!”也有人知道他要来那一句,在他张口的同时,也随着他同时地:“啥也别说了!”然后,大家也就哈、哈哈地大笑开来。

“啥也别说了!”成了老邢的口头禅,唠唠叨叨,有些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啥也别说了!”,是老邢的见面礼,是老邢的开口语。像过去见面不递一根纸烟,就没有话说一样。如此,他似乎有些神经质啦。张口就来:“啥也别说了!”虽说是别说了。可他还是谈锋甚健,爱滔滔不绝地宣讲着种种见到的,和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奇闻异事。末了,结束语还是那一句:“啥也别说了!”洋洋得意晃着脑袋地离去了。

没有儿子,断了香火,老家老人们不待见,好在他们单独生活还好一些。老邢老婆修长的身材,细细地蜂腰,瓜子的脸型,年青时应该是个美人儿,可自生下第三个千金后,身体大不如前。主要还是因为没有个儿子这心病使然,人就活着的是“精、气、神!”邢夫人那状态,就像人们俗话说的,人如没有了“总气”腰也就弯了下来,站不到人跟前,一改过去爱说爱笑的风格。

现在,邢夫人老是显示的是哈腰低头的形象。如见到有人迎面而来,无论是熟人还是生人,提起劲儿迈步靠向路边,像是在有意地躲着什么。走起路来,右手掩着前胸,那形象犹如燕国人到邯郸学赵国人走步的那病怏怏的样子。

重男轻女,就如汪曾祺在一篇文章里说的那样:一些善男信女为了到送子奶奶庙里祈求儿女,却非要先到附近的爷爷庙里烧香跪拜一番。之后,才到送子奶奶庙里祈愿求子。可见人们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陈旧观念是多么地严重。

长居在此的老邢老俩,除了三个女儿不断地来探望外,他俩也隔三差五地北上北京住个仨月,南下南京住个二月。这一来二去,俩口脑瓜似乎也开悟了一些,似乎也放下了一些。并不断地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出国旅游。近年出游了新、马、泰、台湾和日本等国家。

经此,多次地出游,见多识广,俩人的精神也大大地改观,夫人腰也挺直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脸上有了些许笑容。但老邢的“啥也别说了!”还是照说。也因了:习惯了,不是有句:泰山易移,秉性难改嘛。

其实,女性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长河里,诸如:穆桂英、花木兰、佘赛花、梁红玉-----帼国英雄比比皆是。就看眼前刚刚缓下来的疫情,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的数万白衣卫士、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还有多少普普通通的,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女士们。充分展示了广大妇女勇于担当、敢于奉献以及大无畏的,帼国不让须眉的伟大母爱和风采。

早在上世纪的1968年毛泽东就发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啥也别说了!”咱就说:“妇女能顶半边天!”。

作者简介:刘保学,喜爱文学,常在电脑前敲打下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品曾见于河南日报、大河报、焦作日报、冶金报、老人春秋等。

阅读是一种修行,分享是一种美德,你所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感恩分享!

河南文苑稿件要求原创首发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111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