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厕所革命”和“懒茅” ||刘保学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


厕所革命“懒茅”
刘保学 
农家的“厕所”。在我们那里称之为“懒茅”
“懒茅”的说法。相对于生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家乡人来说,叫起来顺当、顺口。可这“懒茅”的称谓,又好像是只有我们家乡人的叫法。在别的地方,从书本上影视剧中可以看出有叫:茅房、茅厕等等。现代人可又把厕所称为:洗手间、卫生间的。所以,“懒茅”的叫法,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老家的“专利”。
“懒”字,对任何人来讲的确是不好,或者是不好听的。可有些懒人,就老是在干活之前先上厕所蹲会。上了年纪的或老辈人,最反感这些懒汉,所以对此称之为“懒汉上套屎尿多”。即是说“活还没有开始干,就先要去厕所蹲会儿,偷偷懒”“上套”,也缘于,在过去的社会里,农家的农活大都会与牛啊、马啊、驴骡的打交道。所以,人们在干活之前就要先给牛马上套,以及带上干农家活的犁耙农俱等等。对于那些懒汉来也就诙谐地称做:“上套”了。

虽如此说,也就只是说说而已。俗话说“管天管地,管不住‘老爷们屙尿放屁。这句俗语也成了“偷懒人”的正当理由。蹲在“懒茅”里沉着气,借口耍懒也就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啦。
所以,家乡人对厕所称做“懒茅”也好像是在情理之中。
但对那“丘茅”的,“懒茅”不出来(这里出现的方言“qiu茅”,即有的人会便秘,而长时间蹲在“懒茅”里不出来)不干活的人。上了年纪的人或是搭伴干活的人,免不了要对着“懒茅”的方向喊道:“你屙井绳哩,咋恁难出来。”可见农村里过去打水用的井绳也还是蛮长的。井绳长,那么屙的时间也自然而然地长啦。
家在农村的厕所,或大,或小,或远些,或近处,可以说是家家都有。农家的厕所是为了储存生活中的排泄物,如屎尿,厨房的恶水。排泄物虽为许多人而不屑,可作为农家人来讲,却被看重成农家肥料中的一枝花。唐伯虎在为一知府新盖的厕所写对联时,其下联中就有:“莫道此物无用,化作春泥更护花”。所以,各家各户的厕所那也是必须有的。

“拾粪”,这二字对现代的年青人来讲,是不可思议的,可在那个年代,拾粪也是一些老年人或是中年人的一种“职业”。拾粪人背着或是担着粪筐,专找那些旮旮旯旯,即能够遮脸的角落里方便拉屎尿的地方拾粪。在没有自留地的时代里,将拾来的粪交到生产队得工分。“工分”对年青人讲就又是一个陌生的词。那时,不允许经商做生意、摆地摊,工分就是农家人赖依生存的工资或口粮。
农家的厕所大多都设在房屋的左山墙或是右山墙的后侧。有的设在房的后墙下。有的院子稍大些的会在院子的一个角落建厕所。“懒茅”大都建在露天里。
现代人盖房子,在厕所的选址上可谓是煞费苦心。定在这个角,修在哪一侧。是有讲究的,选址、择日有他一定的道理,但对生活方便则应该是为前提的。风水,风水,能够为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应该是最佳的“风水”。
现在,有些有条件的家庭会将厕所建在房间内,装上马桶,洗手脸盆、梳妆镜子、排水系统等一应俱全,如此一来,无论是春夏秋冬、冷热寒暑、刮风下雨,不出门就能解决问题,尤其是对老人来说那就更为方便。

过去农乡的厕所,大多是砖圈的井式茅厕,深度有数米多至十多米的,底部直径有一米五甚至两米左右,口部直径有一米左右的。在请来的匠人以白灰搅头发,或用麻丝处理好底部后,再用青砖和白灰一圈子一圈子圈到井口,井口一端留下倒水或是尿尿的如簸箕形状的口子。正口部以两块青石板搭在上边,就成了蹲式的茅井厕所。
有的人家还要在茅井里放一长长的竹竿,竹竿的一头安一如棒槌样的横档伸向茅井底,称此为“茅杠”。用此,在担茅粪上庄稼时要上上下下捣捣,搅拌匀和。也有的农户直接用盛粮食的陶瓷大缸埋在地下,上搭两块青石板即好。有的茅井较浅,怕蹲在上边会将屎尿溅到人的身上,还要编个竹箅子斜着放在茅井里,以缓解粪便溅起。
在农村,对一些新买或新置的物件,主人们会爱护有加,而旁人则对此不屑,并会以新落成的懒茅来调侃,“新打茅舍三天香”。“茅舍”这儿又出来一词。而对茅井口部搭的两块青石板,又会以“茅梁石板,又臭又硬”来比喻某人固执和执拗的倔脾气。
在用“懒茅”方便时,由于有的人家一个院子里会有两家或三家同用一个厕所,既是一家人,也应“男女有别”呀。所以,去厕所的人会以重重的脚步声音或以咳嗽声音,给正在用厕所的人打招呼。正在用厕所的,听到外边有人要来也会以咳嗽的声响声明一下子。老家人对此称作“打呛”。
演员魔头贝贝有一首诗这样讲到:“路过一间盖了一半儿的厕所,碎砖头扔得满地都是。屎尿被勾引得蠢蠢欲动。不久的将来,蹶着屁股的男女注定要蹲在这里。”“懒茅”这题目听起来有点不雅,但却是人人需要,人人每天要去,还得去多次的。
“厕所革命”是对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是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环境。已经兴起的“厕所革命”就是要解决乡村治理难题。现在不少农村已建设了新的公用厕所,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卫生公共环境和生产生活环境。
现如今,农村里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在“厕所革命”的带动下,新建的房屋已逐渐地将过去的“懒茅”淘汰掉了。


作者简介:刘保学,喜爱文学、书法。作品曾见于河南日报、大河报、焦作日报、冶金报、老人春秋及河南文苑等报刊网络。
刘保学作品展示区:(点开可看)
也说“摆地摊”||刘保学
由公交车上的阅读者说起|| 刘保学
星巴克门店前的素描||刘保学
《风声雨声雷电声》刘保学原创
儿时的家乡水||刘保学
儿时家乡的柿子||刘保学
拄着双拐的旅行者 ||刘保学
还是读书好 || 刘保学
四个年青人|| 刘保学
自行车情结 || 刘保学
邂逅郭老师 || 刘保学
组合字的趣味性 || 刘保学
香辣山韭菜 || 刘保学
听娘的话 || 刘保学
斗室练拳 || 刘保学
拄着双拐的旅行者 ||刘保学
老邢 || 刘保学
一把车掸子 || 刘保学
免费的口罩||刘保学
杏花楼的邻家们 || 刘保学
电梯的门“防疫的门”||刘保学
穿薄纱裙的女童 || 刘保学
老彭  || 刘保学
说说吃“辣椒” ||刘保学
七旬老太学网购||刘保学
结缘在书画 ||刘保学
油瓶倾倒前后 ||刘保学
别样留影五老峰 ||刘保学
对话女保洁员||刘保学
预报天气的小男孩||刘保学

河南文苑稿件要求原创首发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114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