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党员常文松||范庆平

 河南文苑 2020-10-24

点上方河南文苑”即可免费订阅本

优秀党员常文松

报告文学 范庆平

修武县周庄镇张弓铺村,在60年代至80年代,就和岸上乡的一斗水村、郇封乡的小文案村、葛庄乡的小纸坊村,成了全县的四大名村。当时的郭麦旺、陶仁连、赵谦和常文松是县政府树立的榜样带头人。前三位老前辈都离开了人世,就剩下了现年已79岁高龄的常文松老人了,前天我见到了他,当我问到他的事迹时,他说:

“当农村干部四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常文松,19岁那年就当了生产队长,年轻的小伙子把一颗心扑在了集体事业上,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除了安排好生产队的各项工作外,吃苦在前,出大力流大汗,阵阵都是先行官,只要吃苦出力的脏活重活。他总是一马当先,当时村里四个生产队,他们队的工作总是跑在前面。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常文松的工作做出了成绩,在65年兼任了村民兵指导员,接着又和四清工作队一起到郜屯村帮忙搞大四清,69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他更是把一切交给了党和人民。无私无畏,党叫干啥就干啥,67年县里通知他到水利局去上班,可是,大队书记把他叫到家里:“文松啊,不要去了,咱村里的工作需要你”。

书记的一句话,常文松放弃了当工人的机会,毅然决然的留下来,到69年4月,就当了村长,从此一颗心扑在了集体事业上,为大家舍弃了小家。

有一天,他正和村里的干部在地里忙大田的规划,村里人来叫他,说他爱人在家里要生孩子了,让他马上回去,可是他又不能丢下现场的工作,他走了就没有人拍板定案,就这样等到他忙完回家时,爱人因难产孩子夭折了。

停了一年多,因开会研究集体的宅基地时,晚上开会,正到关键问题表决时,家里又来人给告诉他说爱人生孩子遇到了难产,可他当时走不开,晚回家两个多小时,又失去了一个孩子。

为了工作他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他虽说在心灵上受到了创伤,但只要是遇到集体和私人的事情出现矛盾时,他还是一如既往工作第一。

一年秋天,为了解决村里的种子化肥,他骑自行车往城里去,到了村北,碰上了村里常来旺因建小纸坊厂需要点钢材,就放下自行车让常来旺骑125摩托车带他进城。可是走到新焦老路往郜屯的岔路口时,一辆拖拉机拐弯儿常来旺一个紧刹车把常文松一下从摩托车上摔了下去,在当时沙石路面上摔得头破血流,当场昏死过去,还是公安局的付小根刚好路过,拦了一辆车把他送到医院抢救,晚上三点多钟才醒过来,险些丢了性命,为了集体、为了群众常文松在医院没住三天就赶紧出院投入了工作。

为了农网改造,常文松规划了集体的水渠支干。在施工中先身士卒,和群众一起用石子水泥打渠道。当时的铁平车棚粘了很多的水泥,晚上下工,群众都下班回去了,可常文松害怕晚上停车棚下边的平车轮子丢失,就一个人把铁平车棚揍起来,靠到柳树上,把车轮转出来的时候,铁棚没放牢,突然仰面倒下来砸到他的身上,幸亏没有砸到脑袋,要不然性命就难保了。当大呼救命时,才有群众帮他掀开压在身上的铁棚险中求生保住了生命。

常文松69年当了大队长后。第一个难题就是张弓铺村自古就是山门河水系的一条山洪河道,每年夏天从汛期到来时,洪水量每秒500立方米,庄稼被淹、企业被困、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十分惨重,特别是焦作万方铝业厂址南移,挤占了行洪区后,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山门河在张公铺村的(河道)改线,修堤迫在眉睫。常文松为了群众的利益,上跑市政府防洪办公室,下找县政府水利局,结合万方铝厂经过17次协调,筹资了234万元对山门河、张弓铺段进行了改造,该工程挖河筑堤1442米,加固围村堤防2.5公里、新建桥、闸3座,挖掘土石方11.1万立方,修筑砌石堤坡600多平方米,并按五化标准进行了整治,植树4800多棵。

该工程的建成确保了张弓铺等8个村庄的安全,保护了近万人再不受山门河洪水的浸害,使1.3万亩耕地保证了年年大丰收,这项工程建好后,群众都说:

“发再大的水,咱们也不用担惊受怕了。”

解决了防涝的问题,常文松同志又带领张弓铺村的群众为防旱下了硬功夫,他们打井54眼,硬化渠道8000多米,修建水闸6座,实现了块块大田自成方,块块大田用上渠水灌溉,实现了旱涝保丰收,成了全县人产贡献第一名村,每年向国家交粮100余万斤。

在70年代中后期,农村工作有两台戏,计划生育,宅基地,为了彻底解决街道杂乱无章和空心村的问题,从1984年开始,常文松和两委会成员一道,实地斟查规划,按家按户做工作,并亲自带头丢掉自己的大宅院和一片成林的树木,加入到新规划中,为了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加快折旧建新进度,他克服一切困难,集体筹集36万元,对拆迁户进行了补偿,为每户免费运黄沙、石粉16方、4方石子、4方石沙、5吨水泥。历经15年新村规划全部硬化,彻底解决了因宅基地问题而引起的纠纷。在2004年,又投入了3万元对每条街道的亮化修整,并打造了一街两行的葡萄文化走廊,让人民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在计划生育问题上,他和冯具成本着既不违反政策,又让群众满意的原则精神,挨门挨户,脚踏实地的做工作,使张弓铺村的群众,没有一家出现和政府闹别扭的事情,完善地做好了这件让人非常头疼的工作。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剧烈的冲击着原来的传统农业,使百姓感到无所适应,常文松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通过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群众,适时组织了政府的强有力指导,一是聘请农技人员举办科学技术培训班,讲解传授各种种植技术,使每家有一名农业技术的明白人,为进行调整结构奠定基础;二是积极和县种子公司联系,建立优质小麦种子繁育基地,全村2700多亩耕地全部培育种子,每斤小麦比市场价高15%,仅此一项每亩增收100多元,家家增收500多元;三是抓好林业生产。常文松把林业作为绿色银行来抓,将村所有地块,规划成方,一路两渠八行的标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河堤、道路两旁全部种上树,为了做好技术管理,制定了护林公约,组织了几名老党员、老干部的护林专业队,常年为树木修枝、浇水、施肥。全村共有26万棵树木,每年收入20万元。在2003年被河南省命名为绿化百佳村;四是引导群众搞好养殖业。常文松同志筹建50余万元,在村北建成了万头养猪场,年出栏生猪近千头,收入20多万元,在猪场的带动下,全村生猪存栏400余头,养鸡10万余支,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

土地分到各户后,为了免除群众种地难的后顾之忧,集体组织农机设备,免费为大家统一机耕,统一机耙,统一播种,五统一服务,切实解决了群众中的后顾之忧。

人们的生活提高后,常文松同志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育人的环境,又积极地筹措了32万元,在临街集体墙体上制作了以公民道德规范《劝世良言》等为内容的宣传画。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受到了教育。

为了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2002年常文松多方筹资20万元建成了占地2500㎡的集体广播宣传室、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农民学校、农民篮球场和大戏台于一身的高标准农村文化中心,配置了各种器材和文化用品,购买了实用图书,吸引广大人民群众来学习、锻炼、娱乐,为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水平,还针对不同农时和农情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和农业知识讲座。同时定期举办篮球、乒乓球、象棋等文体大赛。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群众学习娱乐活动的好去处。

2003年3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级文明村,又被市宣传部命名为农村文化中心示范村。2004年2月被焦作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市级文明村,2003年7月,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对张弓铺村文化中心市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常文松同志高度重视教育工作,他任村委会主任期间,每年都要拿出两万元补贴学校,勉励教师教好学,学生学好知识。2001年及村委会决定对考上大学的学生进行奖励,考上本科每人奖1000元,考上大专每人奖励800元,让农民家的孩子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和人民。

常文松一位农村村主任,他任劳任怨,一心扑在集体的事业上,他的辛勤耕耘也换来了收获。在83年的时候他被评为省劳动模范,2006年—2007年都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并被省农业战线评为先进工作者。

现年79岁,我问起他当年当村长任职40多年的事情时,他说:

“正年轻时学的是毛泽东思想,读的是毛主席语录,”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种在了心里,特别是加入了共产党后,更是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和人民,几十年来虽说在任职期间尽自己的能力为党和村民做了点小事和好事,那都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自己从来都是无怨无悔,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到更好。

           

河南文苑稿件要求原创首发

投稿邮箱3182529240@qq.com,

择优发布的作品不再撤回

第1184期




喜欢本篇请在下方点个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