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基础教育研究 2020-10-24

设计思想

新课改提倡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通过交流与合作,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本节课本着新课改的思想,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注重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与讨论、交流与合作的空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评价,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形成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反馈渠道。最终使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经历过程,体验方法,培养勇于探索,不畏艰险,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基础知识后,首次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为后面学习平衡力等知识打下基础,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

学情分析

对力和运动的关系,从日常经验出发,人们往往会产生错误的认识,而在对惯性的学习中,学生更是难于理解。许多学生把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状态的性质与物体在这种状态下的特点混为一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切入点,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有本质、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和学生的讨论交流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及推论的内容。

2、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学课本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会正确解释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

1、体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3、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和牛顿第一定律的比较分析,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

教学重点

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

教学难点

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器材

1、多媒体课件

2、劈型斜面、毛巾、绒布、小车、木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图片中可以运用哪些知识来解释?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设计意图:复习相关知识,为新课做铺垫)

二、新课学习

模块一:维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吗?

环节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讨论运动是否需要力维持。

1、创设情景,讨论物体由运动变停的原因。

2、展示观点,组间辩论。

3、形成两种观点。

环节2:历史上对立的两个观点

1、带着问题阅读小资料,合作学习物理学发展史。

2、展示合作成果,了解历史上也有两种观点。

亚里士多德:——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   ——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4、教师归纳总结:对于两位巨人之争归结到一点就是: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歧点在哪里?引导学生分析:是否考虑了阻力。

环节3: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提示问题:

实验中控制不变的量是什么?怎样控制?

(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使同一物体从相同的斜面相同的高度滑到水平面上)

实验中改变的量是什么?怎样改变?

(改变小车所受到的阻力,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光滑)

实验中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观察物体运动的持续性,记录小车运动的远近)

2、展示交流实验方案

3、评估形成方案

4、利用提供器材,分组实验

环节4:交流实验结果

表面状况

阻力的大小

小车运动的远近

毛巾



棉布



木板



环节5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以伽利略为代表的科学家的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认知产生矛盾进而提出问提,组织学生讨论思考,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求物理规律的真伪,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深刻体会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模块二: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

环节1:阅读教材,合作完成导学案的内容。

环节2:学生交流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知识。

环节3:教师小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环节4:回扣前景

       解释冰壶停止的原因。

(设计意图:教师适当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传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模块三:惯性

环节1:阅读教材,归纳惯性的概念以及惯性定律。

环节2: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及利与弊

       视频展示安全气囊和安全带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通过视频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

三、小结:

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科学方法?

四、随堂检测:

(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只有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是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

C.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总结的规律

D.是日常生活得出的结论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几下

C.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车闸

    4、一位旅客在匀速直线前进的封闭的车厢内竖直向上跳起,则这位旅客的落地点(不计空气阻力)

A.在起跳点之后       

B.在起跳点之前

C.仍在起跳点        

五、拓展作业:

1、课外小实验: 设计实验说明固体和液体具有惯性。

2、搜集生活中更多惯性的现象,说出哪些是有利的、 哪些是有害的? 

   3、思考: 惯性有大小吗?搜集有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六、板书:

                 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

一、两种观点                            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惯性)

1、物体运动需要力维持                    1、内容:定义:

2、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2、意义:现象:利与弊

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四、惯性

1、结论:                                1、定义

2、推理:                                2、现象:利与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