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蓝玉究竟挑动了朱元璋的哪根神经,使他成为兴起大案的突破口?

 以史为伴 2020-10-25

胡惟庸、蓝玉党案虽然是朱元璋为了清除功勋旧臣找的一些借口,但是实际上也确实有其道理所在。在蓝玉之前也有勋臣比他地位要高,资历要老,比如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他们在勋臣武将中,在军中,关系都错综复杂。如果以他们为主导人物,株连蔓延,应该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是朱元璋最后还是选择了蓝玉。说明蓝玉的确做了一些事,深深触犯了朱元璋的一些禁忌,挑动了他的敏感神经。那他究竟做了什么事呢?

蓝玉究竟挑动了朱元璋的哪根神经,使他成为兴起大案的突破口?

蓝玉剧照

朱元璋在针对蓝玉案颁发的《逆臣录》中讲到,大将奉君主之命率领大军出征,之所以能够成功是靠众将领与兵卒的共同努力,而乱臣贼子作为大将,却将功劳归于自己,“以为己能”,于是便有了异志。古代皇帝信奉天授皇权。皇帝的权力来自于上天,大臣、将领的权力又来自于帝王。所以将领出征有功,上天在其中占有最大的功劳。而帝王是上天在民间的代言人,功劳其实都归于他们。所以不管将领立了多大的功,这都不是属于自己的,要将其归功于皇帝。而将领的功劳是由皇帝根据他们的付出进行赏赐。只有完成赏赐、得到皇帝认可的功劳才是功劳。这是古代君臣基本的政治逻辑。如果打破了这个规矩,臣就不再是忠臣,将也不再是良将。他们就是乱臣贼子。徐达、常遇春这些将领深谙此道,所以能得朱元璋的高度信任和评价。而蓝玉则是那个打破这个规矩的人。在《逆臣录》中,朱元璋指出:

“因诸将已逝,命总大军,号令所加,孰不听其指麾,故所向有功。蓝玉见其若此,自以为己能。”

朱元璋虽然是布衣皇帝,但是对于君臣之礼、君臣之别特别重视。像汤和只是因为在酒后表达了一下不满就被他记恨了几十年。蓝玉从捕鱼儿海大破元军之后,逐渐便变得骄横无礼。他跟他姐夫常遇春不同,不知道官场上要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才能走得长久。

常遇春墓

在朝堂之上,蓝玉对朱元璋时常出言不逊,不知敬畏,一言一行,都不顾君臣之礼。朱元璋称他“以朕为无知,巧言肆辱”。这是非常重的一句指责了。可以想见,朱元璋在写下这句话心中得有多愤怒。把朕当成白痴,就你自己聪明。《明史》中记载,蓝玉陪同朱元璋吃饭,表现非常傲慢;西征回来之后,朱元璋任命他为太子太师,他居功自傲,不想位居冯胜、傅友德之下,直接来了句“我不堪为太师也”。

在军中,蓝玉不管朝廷制度,擅自将手下将领升迁或罢黜,掌控了一军的官员任免权。擅自惩罚兵卒,将其流放或者处死都不经军队正规的司法系统。蓝玉把军队的司法权也掌握在自己手中。蓝玉统军之时,出军与否,完全依靠自己判断,不听诏旨。这跟徐达当年事无巨细都要请示朱元璋完全相反。蓝玉又掌控了军队指挥权。除此之外,蓝玉在军队之中,还邀买人心,拉帮结派。《明史》中记述了一件他在军事上的跋扈表现。蓝玉北征返回之时,夜至喜峰关,因为守关官员开门不及时,直接率领军队攻打喜峰关,将关门打破。这是明朝重要的军事重镇,这么随意攻打,严格上说与造反无异。

在日常生活中,蓝玉多蓄养家仆、假子,在地方上无法无天,视地方官为无物。他大量侵占百姓田地,朱元璋派御史调查,直接被他带人驱逐。

朱元璋

面对以上这些行为,朱元璋多次下诏责备,但是蓝玉仍然我行我素,甚至心中产生怨恨。

朱元璋是控制欲非常强的一位皇帝,他必须要把所有大臣的想法和行为都控制在手中才肯罢休。像锦衣卫的设立、在各大臣家安插眼线、时不时对大臣进行忠诚性的试探,这些都是重要的表现。但凡他发现超出掌控的,他都会将其扼杀。胡惟庸之死是因为丞相权力过大,危及了君权。蓝玉之事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军事权力太大,威胁到朱元璋对军队的控制,另一方面是朱元璋对蓝玉本人失去了控制。

参考文献:《明史》、《逆臣录》、《明太祖实录》。

本文由@以史为伴原创,欢迎关注、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