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萌生辞职念头后,这3件事要忍住别做

 冬不拉拉 2020-10-25

“从酝酿辞职到真正辞职,你需要多长时间?”

某招聘网站做了一次投票统计,有超过25%的人选择了“一年以上”

相对于酣畅淋漓的裸辞,职场中很大一部分人,从萌生出辞职念头后,会经过长期慎重的考虑权衡,才有可能付诸实施。

而有的职场人,天天把辞职挂在嘴边,就是不见有实际行动。

有的职场人,选择把辞职念头深埋心中,只在等待一个契机。

辞职是一场需要仔细思量的事情,相比思虑不足毫无准备的四处声张,那些暗自下定决心,内敛规划,坚定执行的人,才能全身而退,善始善终,重新开辟新业。

1 不能做的3件事

①辞职念头少分享

在关于“为什么那些一直说要辞职的人,最后仍然留在原地”的网络讨论中,有网友说道:

“真正要走的人,各方面都已经考虑的很清楚了,不需要再人前总提起辞职这件事情。

反而是那些内心还在犹豫纠结的人,总喜欢逢人便讲辞职。

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征询他人意见,只是单纯的宣泄自己的不满。”

是一时冲动的血性之举,还是深思熟虑的成熟之举,辞职,始终是一项关乎自身的决定

你的同事,因为与你有着相同的工作环境和相似的工作经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参考意见。

但毕竟每人境遇各有不同,无法做到完全共情。

还有的同事,只是出于八卦心理来探听内情。如果你在考虑成熟之前便口无遮拦,最后可能会落人口实,让自己骑虎难下。

如果确有必要分享,建议在提交了正式的辞职书后再谈。

②未来规划少外扬

对于辞职这件事的大肆宣扬,极大概率会招致领导的责难。

因为你的一举一动,你说出要辞职之后的工作姿态,很有可能会影响其他同事的心态,甚至在他们内心埋下了一颗随时会发芽的“辞职种子”

一旦后期这些种子生根发芽,管理者会面临很大的人才损失。

在“为什么看到有同事辞职,我自己会变得没有干劲?”讨论中,有网友说:

“那是因为你早已对所干工作没有了信心,只是由于某种原因,你无法决心辞职。”

当你看到同事辞职,你也想这么做,但是一直无法下定决心。

这种纠结的、狠自己无力的情绪会笼罩着你,让你工作失去了干劲。

有调研显示,有超过85%的职场人士表示,同团队或部门的同事辞职,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自己的职业前景判断,进而也会萌生辞职冲动。

很多对自己职业规划并不十分明确清晰的人,很容易因为熟络的同事离职而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

如果因为你的辞职渲染,导致所在团队、部门人心浮动甚至连带效仿,难免会破坏了你与领导之间的信任纽带。

③少发牢骚吐槽

网上曾有个段子广为流传,说有人微信上跟领导辞职。领导问其理由,该员工只回复了4个字“翅膀硬了!”

之所以流传甚广,是因为他说出了职场人士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

很多人辞职前,多少会抱有“我反正要走了,还顾忌什么”的心态。

有些人把压抑在心中的不满全部宣泄了出来,对公司、领导和同事发表负面评论甚至加以诋毁。

面上说是吐露了这么多年的委屈,实则只是逞一时之快。

但随着一传十、十传百的流传,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轻则被同事、领导拉黑,严重者会影响你的下一份工作,如果你还继续在这一行当干的话

只有那些在不损害任何现有社交联系或情感益关系的情况下辞职,才是走的体面、离的聪明、去的高情商。

2 辞职:从萌发到出走,你需要做什么

辞职其实是一场冒险,因为即便你与下家谈的有多好,你也难有十成的把握说一定会这样。

你是否已经做好面对未知变量的准备,是辞职前需要仔细思考的。

①你是否已经做好放弃现有工作的心理准备?

同事离职有时会给你某些信号,比如公司出问题的时候,有的同事往往能先人一步察觉到,迅速抽身去找下家。当团队里离职的人开始增多的时候,你就要警觉起来了。

但实际上并不总是如此。

或许在你离职后,原本不受重视的前业务转而成为核心,岗位薪资翻倍;原本岌岌可危的前公司成功融资或被行业“大牛”收购,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你若后悔回头,很难保证你还能恢复到以前的职务职级。

这个准备你做好了吗?

②你是否已经做好迎接新工作的心理准备?

上半年,因为疫情影响,大部分公司岗位收紧,人员收紧。

在这之前离职的人起初希望找个更好的工作重新出发,却没料到在疫情冲击下,几个月都难以找到心仪的工作,随着压力增大,最后草草找个单位了事。

有人曾说,离职是检验自己能力的最好途径

但为了万无一失,你可以将这项检验提前。

在有离职念头后,你需要认真预判市场环境并将自己放回市场,了解自己的资历经验处在市场中的何种水平,如果跳槽,收入、地位是否会比现在要好。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事不宜迟,果断离场。

如果答案不是那么肯定,则要打消离职念头,继续专心做好现在的工作,继续提升自己。

3 写在最后

辞职无可厚非,更好的工作环境、更佳的薪酬待遇、更高的社会地位永远充满了诱人的气息

但辞职过程中个人的态度表现,会极大影响你辞职的实际结果。

将辞职的话藏在心中,这是一个稳妥的做法。

因为真正聪明的人,会默默收拢住所有对当下的不满和愤懑。他们只专注于规划自己的未来。

引用一位网友的话:

“成年人的辞职不都是悄无声息的,但最决绝的一次离开,是轻轻把门关上。”

从酝酿辞职到真正辞职,你用了多长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