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宜业丨庄后的笨槐

 金秋文学 2020-10-25

庄后的笨槐

作者:徐宜业

“大槐树,槐树槐,

槐树底下搭戏台。

人家的姑娘都来了,

我的姑娘还没来。

说着说着就来了,

骑着个驴儿,

打着个伞儿,

光着个屁股,

挽着个簪儿……”

我小时候,在大槐树下,唱着儿歌,做着游戏。

故乡的槐树大抵有两种:国槐、洋槐。它们都是羽状复叶。但是洋槐枝上长刺,也叫刺槐,花期早,四五月份就开花了;国槐,又叫“笨槐”、“本槐”,枝干上不长刺,花期晚,六七月份才开花。

国槐生长缓慢,生长期长,木纹细密,弹性好,耐水湿,常用于建筑、船舶、枕木、车辆、雕刻等的木材。

洋槐原产于北美洲,十九世纪末才从欧洲引种到中国。我国古典文献中记述的槐树,都是指国槐。

周代天子宫廷外栽三棵槐树,三公朝见天子时,都要面向三槐而立。后人因以三槐喻三公。古汉语中,槐与官相连。槐鼎、槐位、槐卿、槐兖、槐望、槐岳、槐蝉,指三公之位;槐府、槐第,指三公的官署、宅第;槐绶,指三公的印绶;槐宸、槐掖,指皇帝的宫殿。就连古代的科考,也与槐联系到一起:考试的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槐黄。

槐树树龄长,常常长到几百年,有的甚至达一二千年,被视为“神树”。老槐树上钉着“灵应”字样的牌子,挂着写有“保佑”字样的绸子。老槐树下,摆上香台,人们磕头祭拜。家人生病了,人们祈求老槐树保佑。庄子上有了“庭前一棵槐,财源滚滚来”的说法。

据山西《汾阳县志》记载:“仙槐观在城隍庙之北,相传其地有槐,枯朽如刳舟。金皇统中,遇异人投药其中,倏长茂如初。故州人饰观以仙槐名。今观中他槐亦盛。”当时,人们专门为老槐树建观。

《春秋纬·说题辞》载:“槐木者,虚星之精。”《汉书·五行志》记载:“昭帝建始四年,山阴社中大槐树,吏人伐断,其夜复自立如故。”

我小时候,听大爷爷说,老槐树是有灵性的。他给我讲的《天仙配》故事,里面有个老槐树,还能讲话呢。老槐树为一个卖身葬父的穷书生董永和天上的七仙女做媒,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据说,后来七仙女,为了感谢老槐树这个“媒人”,用仙扇扇树身。老槐树得了仙气,就长生不老了。从此以后,“山东无死槐”了。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桐大槐树,问我老家在哪里?大槐树下老鸹窝。”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据考证,洪洞古大槐树移民分布在全国11个省市的227个县。现在,洪洞的老槐树,是人们求根寻祖、祭奠先辈的重要场所。现在,大槐树已经成了故乡的代名词。

父亲在世的时候,经常嘱咐我:“二子,我们的老家也在山西洪桐大槐树,大槐树上有个老鸹窝。”十二年前,父亲去世了,我无法聆听父亲关于老家的嘱咐。近年来,徐氏续家谱时,我从家谱中得知:我家祖上一百多年前,是从泗阳逃荒来到金圩的,至于祖上的祖上是否从山西洪桐大槐树迁移到泗阳的,就无从知道了。

我的故乡南徐庄,是洪泽湖畔的一个小村子。我小时候,这个小村子是比较闭塞的,南徐庄人都称国槐为“笨槐”。

   小时候,南徐庄后面种着不少笨槐,小的米把高,尺把粗;大的两三米高,对抱搂粗。

清明一过,高大的笨槐枝条柔软泛青,抽出如豆的新芽,长出嫩绿的新叶。随着气温升高,叶子越长越大,越长越密。

盛夏的笨槐枝繁叶茂。灰黑色的树干上,长着许多树杈;树杈向四周伸展,长着许多细枝;细枝向四周伸展,长着密密的叶子。一棵棵笨槐,远远望去,仿佛一把把绿色的大伞。

庄上有小儿惊痫,得了湿疹、疥癣什么,大人们就用槐枝、槐叶熬水给孩子喝。

盛夏,烈日炎炎,大笨槐成了人们纳凉的好去处:大姑娘在笨槐下给心上人纳鞋底,小媳妇在笨槐下给男将缝裤子、褂子,孩子们在笨槐下做游戏,老人围坐在笨槐下拉家常,大爷爷在笨槐下讲《天仙配》,讲山西的大槐树,讲赵匡胤的“系马槐”……

夏末,晴空万里,夏蝉在笨槐树上“知了,知了”地叫,夏虫在黄豆、大芦棵间低吟,笨槐的绿叶间结着一簇簇黄米大小的花蕾,细细碎碎的,柔柔嫩嫩的。

白居易的“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描写槐树花开,满树苦蝉,满地落花的景象。当然了,这里的槐花指的是笨槐,那时的洋槐花早已凋谢,化作树下的泥土。

笨槐花未开放的时候称为“槐米”,晒干了可以入药的。在故乡,这是孩子们的“宝贝”。我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爬上笨槐树,摘槐米卖钱交学费,买学习用的铅笔、本子。

我们找根长竹竿,在细的一头绑一只粗铅条,然后弯成钩子。我们爬上笨槐树,伸出长竹竿,尽力上扬,勾住树枝上的花枝,用力向一个方向拧动,把花枝拧断。于是,带着一簇簇槐米的枝条跌落到地下。我们蹲下身子,捋下花枝上的槐米,抛到柳篮里。

我们把槐米背回家,均匀地抛到院子里小芦箔子上,慢慢晾干。等到逢集时,大人挑着干槐米,我们跟在身后,去公社的供销社卖。

槐米用处很多,能食用,能做染料,还能入药。门东旁的顺兴叔喜欢喝槐米茶。他把晒干的槐米,放到铁锅里,用细火慢慢地炒,锅铲不断搅动,把槐米炒成了黄褐色。

顺兴叔每次喝茶时,拈一小撮放进茶杯里,用开水冲泡一会,茶水成了透明的黄色。他喝了一小口,顿觉神清气爽。听顺兴叔说,槐米茶味苦,微寒,能够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夏天喝槐米茶,还能防中暑。

笨槐的花期比洋槐长些,可持续一个多月。中秋过后,笨槐花就凋谢了,一夜秋雨,第二天早晨,人们起床发现树下落下一层薄薄的白花。

等槐花渐渐落完,树叶间长出一条条豆角一样的果实,像带壳的绿色小花生,一串一串的,这是槐角,也有人叫它槐豆。

如果你摘下槐角,用手指挤压,就会流出粘稠样的汁液,粘在手上很难清洗掉,难怪古人用槐角做染料。槐角表皮粘液下,还有一层透明的保护膜,包裹着槐角的种子。据说,这层保护膜是可以吃的,不过我是不吃的,我看着它就不大舒服。

慢慢,槐角成熟了,人们摘下它或药用,或染布。槐角、种子,也可泡茶。槐角茶甘醇可口,有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胆固醇,凉血通便的功效。

深秋,笨槐的叶子黄了,秋风吹落片片树叶。

冬天,光秃秃的笨槐树上,积满了厚厚的白雪。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庄上的年轻人都进了城,住上了套房,庄上留下一些老人留守。

故乡庄后的那些老笨槐依旧开花、凋谢,可是不再有人去爬树,去摘槐米,揪槐角。庄子渐渐平静下来,不再有往日的喧闹了。 

文/徐宜业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徐宜业,196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人,1985年6月毕业于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被评为镇首届名师、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县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县优秀班主任、市语文骨干教师,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并结题,有一百多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平台。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工作于农村,教育农家娃。喜爱农村,喜爱乡土,喜爱乡情乡俗,喜爱乡土生活,喜爱乡土一样的农民,喜爱书写乡土一样的文字。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