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汉系列45丨改旗易帜 智取宛城

 陆一2 2020-10-25

△ 智取宛城  

当听说有一支来自赵国的军队正在向西靠近时,刘邦就知道这支军队的意图,毕竟二者都有着同样的动机。

既然知道你想做什么,我也知道该怎么应对了。所以刘邦暂时搁置了当时进攻洛阳的作战计划,转而封锁了西进必经的黄河渡口,并烧毁了所有的渡船。毕竟黄河对岸的情况谁也不清楚,虽然自己还不能冒这个险,但也决不能让他人抢了先机。

不过,如此一来,倒也是帮了项羽的忙,恰好让项羽身边蠢蠢欲动的各路联军断了渡河西进的念头。

在阻断了司马卬的西进之路后,刘邦继续着他攻取关中的计划。但由于洛阳城久攻不下,也不便在此多费时间,刘邦索性放弃了洛阳,而是听从张良的建议选择了南阳郡所在的另一条路线攻入关中。而这条线上秦军的防守相对较弱,且这里也曾是楚人旧地,想要策反还是比较有群众基础的。但有一点不便的是南阳郡郡府宛城同样是座坚城,并没有比攻打洛阳容易多少。

果然,双方激战数月,僵持不下,越等越心急的刘邦决定绕过被包围的宛城,继续向西进攻关中地区的南大门——武关。过了武关,咸阳便触手可及了。

可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在张良看来,这样的战略太危险。如果不能击溃宛城的秦军,一旦开始进攻武关,就有可能出现前有强秦、后有宛城,从而腹背受敌的境况,如此孤军深入是极其危险的。

冷静思考之后,刘邦决定听从张良的建议,返回宛城,重新面对这块硬骨头。然而在重新回到宛城之前,张良用了一个小计谋:更换旗帜。

更换旗帜有什么用呢?制造错觉。

我们从秦军的反应来看就知道张良这心理战术也是玩得炉火纯青了:原本被困在宛城内的秦军眼看着刘邦带兵逐渐远去,想着都可以松口气了。然而次日清晨发现城外又被“另一支”军队给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此时,宛城内部的领兵大将哪还坐得住:刚走一个,又来一个,这样僵持下去,最先玩完的肯定是自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以死谢罪。就在这时,有个名为陈恢的下属毛遂自荐要出城与刘邦谈判,在他看来,与其自尽,不如投降。

既然秦军失败都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这个陈恢还有什么筹码能与刘邦做交换呢?正是刘邦最在意的“时间”。陈恢的谈判条件是:

如果你不接受投降,或不优待投降的俘虏,那么此后的城池看到我们的结果,必定会玩命抵抗;如果你接受投降并优待南阳郡,此后的城池自然会争相投降的。

最终的谈判结果是:接受投降,并封坚守南阳郡的主将为殷侯,封陈恢为千户侯,且继续镇守宛城。

如此和平的交接方式,一时之间传遍了大大小小的城邑。现在归顺不但不会被屠杀,还能保住自己的官职,在这国将不国的时期,何乐而不为呢?况且,连帝国名将章邯都开始与楚军开始和谈了不是么……

到此为止,我们来总结一波:

我相信,刘邦接受投降绝不仅仅是因为陈恢的几句话,而是两个主要反秦战场相互作用的结果。什么意思呢?刘邦与项羽虽然身处不同的战场,但如果不是因为章邯的投降使得秦人对国家失去了信心,陈恢这类人是不会轻易投降的;以及此前刘邦断了司马卬的路,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项羽领导的联军军团。

所以,这姑且也是一种战争艺术了。中原战场宛若一个巨大的棋盘,各部分看似孤立,冥冥中又彼此牵引、相互影响,是不是很有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