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呼吸的碎片#乔茗星:烂泥渡路魔都生活的另一面

 乔茗星 2020-10-25

魔都不光是有活色生香醉生梦死的生活。租界以外的南起塘桥,北至南岸东起浦东南路,西至东岸绵延连接六个轮渡口有一条路名曰:烂泥渡路。

当年潮涨潮落时有大量泥沙在这里囤积,疏浚和清淤河道挖起的大量河泥,一船一船地运至黄浦江转弯处的浦东江岸填置。浦东的江岸线就是现在的浦东大道和浦东南路处,这两条路连成L字型勾勒出浦东江岸最初的雏形,黄浦江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大转弯。

浦东的江岸线迅速向外扩伸,生成了新地块。新延伸的土地上河网交叉密集便于农业浇灌,大批以捕鱼为生的先民们及足先登来此定居。随着居民的倍增,居民们对外交往也日益频繁。

记载宋元时期,上海地区最大的河流便是松江,元年至元十二年前后改吴淞江,即现今的苏州河。离松江一箭射程之遥的黄浦是松江的一条大支流。吴淞江由于上游的水土流失,大量的泥沙随河俱下,使得吴淞江下游河道严重淤塞。明永乐初年官府派工部尚书带千余人马对范家浜吴淞江的一条小支流进行疏浚,引吴淞江接大黄浦,经引江合浦工程始成现在的黄浦江。

烂泥渡路的前身坊间传说,一百多年前黄浦江涨潮早晚两次潮水漫上岸,浦西已有洋人码头,市场很繁荣。浦东不归租界管理,江边只有小舢板的码头,泥土潮湿坑坑洼洼的积水。

长者建议根据地泥浆里行人拔不走的布鞋、草鞋、钉鞋当时土制套鞋不计其数。出行均得摇船而行之就取名曰烂泥渡。

希氏曾经告诫德国人,民众是盲目和愚蠢的。魔都不光是有活色生香醉生梦死的生活。过去的历史如果刻意忘记只会让自己记得更牢。

1997年版上海地图大概是最后留有芳名的版本了。

照片名为《魔都午后》

我在烂泥渡路看昔日的情人墙,情人墙里的人们在看当年情人的后代的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