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茗星ART#初中游历20世纪30年代沙逊别墅

 乔茗星 2020-10-25

同济大学明年将会出版我的老洋房书稿。从初中时游历沙逊别墅算起,向明初中3年高中3年格拉斯哥大学3年,积累了寒窗10年有余。

翻阅厚厚的稿件,回忆家长懵懵懂懂的带入魔都世界,到我自觉的两地文化的思考,家庭教育所占的比例,在我学习生涯中是无法计算的,生日之际感恩。

虹桥路英籍犹太人的度假别墅,位于长宁区虹桥路2409号,占地面积1225.44平方米。

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哥特式半木构住宅。平面采用不规则布局、外形分割而整体相连的尖顶花园洋房。室内平台进门为大厅,东部两层中部和西部为一层,屋顶很高采用柚木装修。从楼上卧室到楼下会客厅,门上拉手锁等其他小五金构件都是手工制作,富有浓厚的英国乡村别墅风貌。

沙逊,英国最早的冒险家,经营时间最久积累财富最大。营造了南京路外滩的3层沙逊大厦,被称为著名的20世纪30年代房地产大王。

1932年沙逊在罗别根路今西郊今哈密路上,为自己造了一座典型的英国古典式乡村别墅伊甸园,名为罗别根花园或罗白康花园。

伊甸园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临近虹桥机场,成了日本军政要人来往上海的接待处。日本战败后,产业被沙逊收回以12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商美兴洋行买办厉树雄。

厉氏与盛宣怀家族关系密切,他将花园改为“虹桥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会费每人500美元。遂为社会名流、国民党军政要员的社交和娱乐场所。坊间传说当年有位会员开玩笑,假如在某个星期天中午有一枚炸弹落在俱乐部的房顶上,第二天中国的金融就会出现一片混乱。

上海解放前夕,陈毅率军在此做过临时指挥部。解放后西邻的高尔夫总会改建为西郊公园,别墅一度作为机场招待所。

后归寅丰毛纺厂所有,曾作为上海纺织局工人疗养院

上世纪80年代伊甸园部分,改建为园林别墅式现代宾馆,因院内遍栽龙柏,故名龙柏饭店,沙逊别墅外编为1号楼。

张国荣拍摄电影《红色恋人》时曾在此取景。

现沙逊别墅产权归由厉氏后人属有。花园式饭店还包容了英国古典乡村式、西班牙式其他欧美式和日本现代式别墅71座,暂作无主房处理。

PS:魔都女王登基50周年庆典

1887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登基50周年,旅沪英国侨民特别成立了女王登基五十周年庆典委员会,商定将庆典放在外滩举办,随后工部局发布公告,庆典当日晚上8时30分至11时30分,外滩实行交通管制不准马车通行,捕房也制定了安保实施措施。

   英国领事馆发布告示:宜各自小心照应门户,勿为匪徒乘间生事,凡游手好闲籍端肇事之人,一经获案定子严辩。

   上午9点,共济会会员们来到位于三马路即今日汉口路的红礼拜堂,一齐诵经,为女王祈福。中午12点钟,黄浦江上的英国兵船上礼炮齐鸣,50响的礼炮震耳欲聋,将庆祝活动推向高潮。商团也鸣放了50门礼炮与之呼应。

 下午3点,西捕、印捕、华捕组成的卫队开道,五辆炮车、一辆弹药车一百五十多名英国军官,组成的枪队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百余人的水师队和乐工队,四匹小马牵引的两辆极具中国特色的游行车引起人们的欢呼,每辆车上各有八九人,他们或持斧钺,或扛着旌旗,或垂着胡须,又或涂成赤脸。

再后面两辆车并排而行,车子中间横置着三丈长的木头,木头的中间站立着一只洋犬,车子的后面站着四个中国小孩,他们身披羽翅,看起来像展翅欲飞的鹰,还有人扮演戏剧中的人物,其中四名外国人身着铜色衣服,胸前点缀着各式银器,另外两名外国人则一个举着方旗,一人举着宝剑。

   巡游队伍从河南路老巡捕房门口出发,行至四马路即今日的福州路,后又朝东至江西路,再过里洋泾桥,绕法租界大马路就是今日的金陵东路,然后沿着黄浦江边一路北上至英国总领事署,最后欢笑着散去。

   白天的庆祝活动落下帷幕,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又掀起庆典新高潮——灯光秀与烟火表演。汇丰银行、汇中洋行及外洋泾桥等处用煤气灯排成的庆贺大君主的英文字样,十分引人注目。

   外滩草地上搭建的一座高台顶端,悬挂着一盏电灯,低一层的四个角上也悬挂着彩灯,五色旗帜与各式灯交错地悬挂在高台的木杆上。各式灯光一同点燃,整个外滩都被照亮了。那时,从外滩外白渡桥北至虹口,南至法界小东门外,到处是灯火闪耀,浦江边停泊的各各兵船和甲板上,也是烟花绽放。大马路口就是今日的南京路口草地上,也燃放起各式各样的烟花……

   子夜12点,这场隆重的庆典才落下帷幕,隆重的庆典,给外滩历史留下了精彩纷呈的华彩乐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