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哥特Goth

 乔茗星 2020-10-25

哥特式建筑以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魅力来自于比例、光与色彩的美学体验。通过对光的形而上的沉思,通过对数与色的象征性理解,使灵魂摆脱俗世物质的羁绊,迎著神恩之光向着天国飞升。

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特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持续至二十世纪,哥特式大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

上海大教堂属哥特式建筑风格的依次为:

1、圣三一堂:

英国在华建造的最大教堂。

2、徐家汇天主教堂:

1847年上海天主教将主院安置于徐家汇。

1905年兴建法国哥特式大教堂,成为上海地区最大教堂,远东地区最大教堂之一。

3、景灵堂:

原名是景林堂,建于1923年。

4、国际礼拜堂:

建于1924年,属德国哥特式建筑。

5、沐恩堂:

原名慕尔堂,建于1929-1931年。

教堂外部是罗马风格,内部哥特式风格。

6、佘山圣母大教堂:

还有诸圣堂、洋泾浜教堂等等。

哥特代表了中世纪充满黑暗,Goth是那时对蛮族的称呼。古罗马灭亡以后划分出来的小国中,有西哥特人和东哥特人指的就是他们,后来就渐渐演变成了对某种风格的定义。11世纪起源于法国,尖塔、尖拱门、肋状拱顶、飞扶壁、束柱、玫瑰花窗,哥特的特点,就是尖。

一、尖肋拱顶:

尖房顶,每个顶有四根主骨,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高度和跨度不受限制。

二、束柱:

靠在一起成一束的柱子。哥特建筑的束柱往往没有柱头,许多细柱从地面直达拱顶,成为肋架。拱顶上出现了装饰肋,肋架变成星形或其他复杂形式。

三、飞扶壁:

墙的外面在附加上墙或其他结构,给承受着拱顶压力的墙提供以一定的支撑作用。一段距离立一排柱,每根柱身伸出一个或数个飞券支撑住外墙,抵消穹顶产生的外张力。有了飞扶壁内墙就可以做薄,并且可以开窗。

四、玫瑰花窗:

有了飞扶壁,建筑开始有大面积的窗,从阿拉伯国家学得的彩色玻璃工艺,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宗教故事。玫瑰花窗有柳叶窗(长条形)和玫瑰窗(圆形)两种,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

虽然真理永不可得,但仍旧要追求不息。

哥特式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我们脑海里古老的吸血鬼古堡和深渊,孤独挣扎的高冷感觉神秘,画着黑黑眼线的不羁青年或是金属摇滚,爱与绝望、神圣邪恶的边缘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哥特式文学:

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古堡、深渊、黑夜、诅咒、吸血鬼等为标志性元素,偏爱黑暗凄凉的场景。18世纪中后期作为小说体裁而逐渐定型,一般认为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为哥特式文学鼻祖。法国文学史上维克多·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

哥特式音乐:

充斥着沉郁厌世的情调,冰冷刺骨,既带有精细的美感,同时在音域层面上大量使用偏离旋律线的不协调音,对于传统音乐极端蔑视。在歌词与表演概念层面,展现着生命与爱欲的荒凉,从对现实状态的厌弃,进而追求心灵深渊的奇诡乐趣。

哥特摇滚

阴暗、颓废、冰冷、恐怖让人感到压抑和绝望,表现对死亡和黑色的向往。20世纪80年代,近代哥特运动在英国开始上演,新哥特运动的出现或许可视为是朋克运动的延续。

抒情诗性死亡的主题,新哥特运动与18、19世纪的浪漫主义有着明显的关联,毁灭和黑暗的探寻是哥特艺术家的共同表现方式。流派加进了舞曲节拍和电子音乐元素,小和弦缓慢的节奏,表现出明显的怪诞和抑制机构特性。

哥特字体:

种类繁多特点为瘦削、细长、诡异、复古、华丽,带有些许阴暗、神圣的色彩,黑白分明,常被使用在经文抄录、古籍封面和纹身上。字体主要应用在拉丁字母体系(如英文、德文、法文等),中文字库中尚未出现广泛普及的哥特字体。

哥特式服装:

没有统一的制式设计,元素为黑色、银饰、黑发红发或浅色的金发、苍白的皮肤、黑色的唇膏和眼影等等。配物包括十字勋章、五芒星、十字架、斗篷、披肩等等。

服装设计师如亚历山大·麦昆最为代表。

哥特电影:

哥特电影来自德国,1922年,德国导演茂瑙拍摄了电影《吸血鬼诺斯费拉杜》,自此,大名鼎鼎的吸血鬼正式出现在了大银幕上,成为了人类电影史上第一部里程碑式的哥特电影。著名的哥特风格电影包括《剪刀手爱德华》、《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乌鸦》、《狼人》、《断头谷》、《魔咒女王》、《僵尸新娘》等等。

1990年, 约翰尼·德普贡献了一部名为《剪刀手爱德华》的影片。自此,哥特电影复兴的大幕在好莱坞被彻底掀开了。

作为一部当代里程碑式的哥特电影,《剪刀手爱德华》的意义是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的。

哥特人,西方古典时代的秩序瓦解的开始。

PS:《火》

2019年巴黎圣母院顶部塔楼被一场大火吞没,哥特又重回人们的视线。被火吞噬的有:

公元前330年,波斯国王最著名的百柱大厅,名妓泰绮思乘着酒兴问亚历山大:过去波斯人曾把雅典卫城付之一炬,现在为了报复,敢不敢也把波斯国王的宫殿一把火烧掉?亚历山大第一个投出手中的火把,精美的宫殿顿时化为灰烬。

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烧光了雅典卫城上的所有建筑和植物,后来重修了卫城。1687年威尼斯人炮火击中了帕台农神庙里的火药库,雅典卫城彻底变成了废墟。

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12名公社社员冲进杜伊勒里宫,四处纵火。昔日法国皇宫几乎只剩下一具空壳。今天的杜伊勒里花园,就是过去王宫的庭院。

1950年,日本国宝级古建金阁寺被僧徒林养贤纵火焚烧。“从那里传出了异样的声音,像是爆竹的声音,树丛间飞舞着无数的火星,金阁上空就像撒满了金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