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仅富人应当走出富人文化圈

 商坛论衡 2020-10-25

                          不仅富人应当走出富人文化圈

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据“2009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披露,我国内陆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超过1000万亿人民币高净值的人群约有30万人,预计到2009年年底将达32万人。一个富人群体的崛起本来是一部份人先富起来政策的必然结果,但是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因为富人不等于高素质的人。所以有人建议,为了避免人们仇富,“富人群体需要富人文化支撑”。其用意应当是好的;但是我以为,那很容易形成“君子远庖厨”的负面作用,不如我们大家一起从“富人文化”中走出来。

究竟是先有富人群体还是先有富人文化?这恐怕是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按照“富人群体需要富人文化支撑”的逻辑,富人群体已经形成了,富人文化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不符合人们能够看到的现实,例如“名车、名媛、名牌以及霸道的作风”之类的“炫富”。这不能说人家没文化,须知这正是富人文化的表现。假如有一种理想的富人文化存在,需要集中力量去筹建,那也是与“穷人文化”相比较而言的。两者之间难免存在一种界限,贾府中的焦大照旧很难去爱林妹妹。反过来说,“君子远庖厨”,富人文化也很容易形成富人圈子文化。如果说“富人圈子文化”是希望富人“内外兼修”,那内容还是离不开社会公德的范畴,“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富人文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间本身就孕育着文化的种子。比如汽车发烧友容易形成“汽车圈子”,数码产品发烧友的交流有“数码圈子”等等。同样的道理,炒房团、私募界有他们的圈子,部分上市公司有董秘圈子、高管圈子;富人圈子也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各种圈子先是不自觉形成的,多是公开的,没有严格的界限;但后来有些圈子则有意无意地形成了一定的门槛,只能在暗处活动,不会轻易接触不熟悉的人员。据资本市场上的私募人士介绍,要加入董秘、高管的圈子就需要经圈子里的人推荐,只有知根知底,有一定地位的人才会被邀请;而且还需要经过圈子内其他成员确认,考证过其在上市公司职位的真实性之后,才有可能成为他们圈子里的一员。加入这样的圈子是为了共享内幕信息资源,所以一些公司或者公司的高管总能抄底上市公司股价。这就告诉我们,富人为了自己的特殊利益,已经有了他们的文化特性。

对社会而言,如果想克服富人文化的弊端,使富人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受到更多的法律、道德的规制,恐怕不是一个对其圈子文化进行改良或者重建的问题,因为那很容易被用来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倒是需要设法弱化富人特有的文化,使富人走出自己的圈子,以普通成员的身份关注社会。更重要的是,只有这样做,富人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受到更多的法律、道德的规制就不再会被视为外界强加的东西,而是他们体面生活的内在要求,即对他们自己有好处。

首先,有利于他们在对于财富的进一步追求中遏制贪婪。富人囿于圈子文化,往往会陷入奢侈消费的盛宴,在相互的炫富中往往会相互攀比。在攀比动力的驱使下,对财富的追逐就就不会有满足的时候,有时甚至会变本加厉。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美国国际集团(AIG)在拿了政府1720亿美元救助款后,又向公司金融产品部门的高管支付超过1.65亿美元的天价奖金,遭到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痛斥。按照奥巴马的说法,华尔街的富豪们就应当到社会大众中去,听听人们的愤怒。只有这样,才能对于自己的“卤莽且贪婪”有所收敛。

其次,有利于防止他们的财富被圈子里的圈套所吞噬。富人圈子并非铁板一块,圈子内还有小圈子,圈子之间有交叉,难免会产生冲突。在利益有冲突的情况下,圈子之间就会相互设置圈套,以最大限度的套取自己的利益。当事者需要分辨哪是圈子里的内幕消息哪是一种故意散布的谎言,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别人的圈套。且不说有“富不过三代”的宿命,企业的寿命越来越短就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富人要想使已经得到的财富保值增值,只有走出圈子的庇护,在阳光下经营,才不会被圈套的诱惑所动,以防止财富大厦的顷刻坍塌。

再次,有利于他们通过扶贫济困为自己的事业开拓更为和谐的环境。富人往往有能力在慈善事业中做出重要贡献,但慈善事业并非富人文化的标志。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拾荒者为四川抗震救灾捐献巨资,其意义绝不亚于富豪的裸捐。社会的进步不可能仅仅靠富人的善举来推动,而富人只有走出自己的圈子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弱势群体的疾苦,才能够在关键时刻雪中送炭,使自己的捐赠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富人只有走出富人文化圈,才能与社会大众休戚与共,认识的自己的善举并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惠施于人惠及自身”,不仅为财富的获得创造了和谐的环境,同时可以获得自己心灵上的净化。

其实,从“富人文化”中走出来,并不仅仅是富人群体的问题。富人炫富之风固然不可张,舆论的“媚富”、“媚商”更需要反思。一个时期以来,鼓励致富,“谁受穷谁狗熊”的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这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当和谐社会的理念提出来,社会更需要公平的时候,舆论必须摆脱“富人文化”的惯性,扭转唯利是图的世风,否则就很容易被既得利益者所操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