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软实力的硬核:正文化

 商坛论衡 2020-10-25

企业软实力的硬核:正文化

公众微信号zhq540605  

如果说疫情是一份考察企业软实力和人文关怀的裸考试卷,那么在面对疫情或其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时,打造一个安全健康向上的职场环境,担负起对员工和对社会的责任就显得十分重要;尤其在疫情极有可能带来的产业链重组中,软实力既事关内部凝聚力,又可以增强与产业链相关环节的黏合度。这表明,企业软实力有自己的硬核,表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就是正文化。

                         软实力其实不软

庚子疫情危机给企业带来的考验的绝非仅仅是临场反应,而是检验过去所付出的努力是否有所成效。企业文化的作用也是一样,正文化并不是原来没有的东西,而是看其是否居于主导地位,能否经受考验。而包括“快递小哥”在内的众多“逆行者”在疫情面前所体现出来的正能量,当是正文化建设交出的合格答卷。中国在战役中所取得的效果以及在支持全球抗疫所发挥的作用,就彰显了正文化的魅力。

正文化似乎由正能量衍化而来;其实,根据彼此的内在逻辑推理则相反:正文化营造的是正气氛围,正能量则是其必然的输出,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广义的讲,“正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浩然正气的主流文化,是抗疫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当代创新经济的担当这两者的成功结合。有研究者将东亚对疫情的控制相对有效归之于儒家文化的影响;其实“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都从不同的角度在弘扬正文化。换句话说,正文化是超越流派、时代与国界的。狭义的讲,正文化是由汉字“正”作为动词、名词和副词等分别生发出来的一系列概念的总合。比如本正、养正、守正、正派、正直、正义、人正、心正、气正、行正、品正、清正等等,内涵丰富。

疫情对人类社会的挑战是严峻的,战而胜之需要过硬实力,那就表明即使是软实力也不能软;软实力当有自己的硬核,否则将难以抵御各种挑战接踵而至的超强压力。而软实力的硬核指的是文化、科学活动所秉持的核心价值观,构成人们的精神支柱。这当然不是指挂在墙上的口号或者包装和标签,而是指实际的秉持程度。在企业内部,这种硬核足以产生团队的凝聚力、感召力,与企业家或者高管班子的核心领导作用、作风是否过硬成正比。如果企业家或者高管说一套做一套,那就难言软实力的硬核。反过来看,偏离正文化的轨道,硬核越硬越糟糕。在市场竞争与合作中,软实力的硬核也是相互交往的硬通货,是超越文化类型的,与“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都具有正文化特征一样。

换句话说,正文化就是人们普遍认可的各种软实力的硬核,否则难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认同。正文化具有过硬的抗风险能力,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历经各种磨难而文明程度越来越高,靠的就是正文化的积淀。当然,由于挑战的应对际遇与体悟不同,命运多样化的正文化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但殊途同归,凡是经得起风浪考验,能够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形式,都在为正文化的凝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里的“正文化”之“正”没有谁更正宗,谁堪为唯一标准的区分问题。相对于故作姿态,正文化则是和“负文化”、“逆文化”、伪科学的自我标榜相区别而存在的。正是因为后者常常花样翻新而又经不起实践的考验,正文化看起来并不时髦却历久弥新,显得难能可贵。

                         硬核当有亲和力 

正文化作为软实力的硬核,其强度无疑与正能量的释放能力成正比;然而正文化相关理念的确立不是打鸡血,由潜移默化中积淀而来。正文化属“文”,和军事化管理相比较而言,并非通过强制性手段让人们接受。其中虽然有时空集中的宣传鼓动,但更多的需要人们的理性认可,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洗脑,否则就难以形成自觉践行的群体意识。这当然不是说正文化的形成是顺其自然,而是说其硬核应当具有亲和力。

正文化的基点是以人为本,亲和力是其必然要求。在社会生活中,正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亲民,当然具有亲和力。这就要求企业在赢利的过程中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而在企业内部则需要兼顾大多数相关主体的利益,以人为本,而不是只顾强势者单方面的利益。企业由不同的利益主体组成,在特定的方面,总会有相对强势的主体出现。管理者在资源调度、信息支配等方面形成一定强势的情况下,处理利益关系时首先需要自律,不能损人利己,也不能厚此薄彼;否则就难言亲和力,也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就是说,正文化是与利益取向联系在一起的;亲和力不是讲的悦耳动听,需要通过利益分享的公平公正来证明。如果把正文化弄成了“官方文化”,与“地气”不接,那就很难形成凝聚力。

正文化具有对正能量一以贯之的精神,但其内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便于人们接受,同时表明正文化不乏休养生息的意义。对正能量的一以贯之与休养生息,既表明正文化的节律性,也反映出精神提振与压力放松相辅相成的规律。寓教于乐的教与乐如同“文武之道“,往往”一张一弛”。“教”是要解决三观不正的问题,而在企业,这三观为世界观、人生观、业绩观;“乐”当然需要娱乐,但主要指的是放松压力、愉悦心身、恢复体能、养精蓄锐。不能只要求员工加班加点、满负荷工作而不顾员工的心身是否疲惫,否则难免会发生富士康一度出现的“跳楼”频发之类的事件。关注员工的心身健康绝非老板对员工的恩赐,也不是对人性的简单利用,而应当是对员工有足够的尊重。

正文化的养成既要讲德性的光芒,又要不断形成创新的锋芒,保持一定的“灰度”是必要的。正文化需要与时俱进,是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依托的。正如腾讯的文化升级所指出的那样,科技需要“向善”;然而这需要企业在科技前沿领域占有相应的地位,否则难有“向善”的资格与能力。如果说传统企业家是套利型的企业家,那么当下的确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家,以便将硬核科技作为一个企业在市场最有价值的“车票”。也就是说,正文化需要将德性光芒结出创新正果。而在德性的光芒与创新正果的获得之间,需要有一个过渡性的灰度存在,需要正文化体现出一定的灰度空间,像任正非先生所说的那样进行灰度管理;否则就难以完成这种过渡。这并非是非不分,而是便于以敬畏的态度去试错。

                         扶正祛邪防疫变     

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殖民时代不同,类似于无依托作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得到当地市场的认可,更需要展示正文化的魅力,以便实现软着陆。所谓无依托作战,其意义正在与此。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走进非洲,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由此再遍布亚洲、美洲、欧洲,他们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或者完成使命,表明正文化属于软实力中的硬通货。实际上,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当地政策有不少因为政治人物的变换而相互抵触,反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只要正文化的硬核价值犹存,便具有可持续性。

正文化本身就包含着积极进取的精神,但需要将自信建立在产品与服务的硬核基础之上。如果说当地人们对东方正文化有所认同,那也是源于前人过去的积累,我们可以依靠但不能依赖。一般消费者对正文化的认知相对感性,你怎么样,正文化就怎么样。企业对于正文化形象应该有所担当而不是消费,不能贴着正文化的标签挂羊头卖狗肉。进取、担当当然需要抓机会,但绝非饥不择食,更不能忘乎所以;既不炒作跟风,又不能贪图虚名。比如在新冠疫灾在全球爆发之际,利用抗疫物资的紧缺扩大出口是必要的,但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在商言商守本分,千万不能以次充好。否则一旦产品缺陷曝光,那不仅企业自己遭受巨额索赔,还会殃及鱼池,使整个国家形象受到质疑。

形成软实力的硬核成为正文化的样本,得到消费者合作者的认可靠的是严格自律。在利益冲突中严格自律虽然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但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自我防护。在正文化建设中进行合规管理是必要的,这既是一种自我净化更是为了防治病毒侵入。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歪,但不能杜绝竞争对手不会不正当竞争。比如竞争对手会挖墙脚,挖人才或者进行商业间谍活动窃取商业秘密,还会恶意诽谤、抹黑等等。如果能通过合规管理保证自己不出错,至少会减少竞争对手不正当竞争得手的机会,使他们不得不有所顾忌。自我防护的合规管理不能完全等同于通过审批过关式的合规,那可能有网开一面的投机;正文化的合规需要在不同的合规标准并存情况下的全面合规,以防止在标准存在冲突情况下带来的质疑与损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