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游祖孙三代和王安石的密切关系

 铁血老枪 2020-10-25

陆游是南宋的爱国大诗人,他与父陆宰、祖陆佃,三代人和王安石变法都有极密切的关系。

陆佃是王安石的得意弟子之一,最高官位为尚书左丞(副丞相)。虽然生活在王安石的名声被搞臭的南宋,但陆游在自己的笔记中也时时流露出对王安石的维护之意。

陆游祖孙三代和王安石的密切关系

陆游

清朝初年,黄宗羲、全祖望将陆游列入《宋元学案》,在武夷学案、赵张诸儒学案虽有提及,但最终将陆游列入荆公新学案。

王安石封荆公,人称王荆公。

陆游祖孙三代和王安石的密切关系

王安石

陆氏家学虽然宗崇王安石,但厌恶党争。陆佃坚持王安石变法,却主张对旧党宽容,起用部分元祐人士,不主张进行政治迫害,结果自己被蔡京取代尚书左丞的位子,进了元祐党籍。陆游也超脱在党争之外,诗文中多次流露出对南宋党争的不满。

陆游祖孙三代和王安石的密切关系

陆佃

陆氏在从政风气上,继承了王安石的风貌。王安石虽然坚定地推行新法,撤换阻挠新法的顽固保守派,但并不越过底线将对手施加政治迫害。

北宋末年的党争不断升级,最终使宋徽宗和蔡京、王黼等人失去了约束,酿成靖康之耻。今人不可忘记王安石与陆氏家族的政治宽容的面貌。

1、陆游在荆公新学案

在江宁(今南京)时,陆游的爷爷陆佃拜王安石为师,前后追随王安石学习近二十年。

陆佃亲自记载:

淮之南学,士大夫宗安定先生之学,予独疑焉。及得荆公《淮南杂说》与其《洪范传》,心独谓然,于是愿扫临川先生之门。后余见公亦骤见称奖,语器言道,朝虚而往,暮实而归,觉平日就师十年,不如从公之一日也。

《宋元学案》荆公新学案中,荆公门人有陆佃一节。

陆游祖孙三代和王安石的密切关系

宋元学案

陆氏家学中专立陆宰(字元钧)一节,陆宰是陆佃的儿子,是陆游的父亲。陆宰未参加科举,凭父荫获得低级官职,曾做过杭州知府,著有《春秋后传补遗》一书。

陆佃重诗学和史学,成为陆氏家学的特色。陆佃曾在王安石的指导下撰写《诗讲义》,与王雱的《诗经新义》相互发明。陆佃还擅长七律,参与编修《神宗实录》,著作等身。陆游在诗词和史学皆有巨大成就,与陆氏家学是分不开的。

元钧家学中,专立陆游(字务观)一节,并记载了陆游的一段名言:

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此圣门一字铭也。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此圣门三字铭也。

2、陆佃支持王安石变法

脱脱主编的《宋史》记载,熙宁三年,王安石问陆佃对新法的态度 ,陆佃回答:

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

很多人据此以为陆佃是反对新法的,但是从陆佃的言行看,陆佃实际是新法的支持者。南宋新学逐渐失势,王安石背上了北宋灭亡的黑锅。陆佃后人为尊者讳,特意从陆佃的言论中找出一些句子,断章取义,表示他反对新法。

陆佃的这番话其实是新党内部的一个真诚讨论,是在支持新法的前提下,对待底层官吏歪曲本意执行走样的一种担忧。

陆宰,陆佃之子,陆游之父,就曾担任了青苗法的具体实施的小官,提举广惠常平仓。

《宋史》陆佃传:“召补国子监直讲。安石以佃不附己,专付之经术,不复咨以政”。

这一段也不符合历史事实。

王安石非常重视陆佃,并进行了特别提拔。

我们把陆佃和曾布的职务升迁对比一下就可知道。

曾布是变法的干将,曾获得火箭般的提拔速度。曾布虽然只比陆佃大六岁,却是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陆佃是熙宁三年(1070年)的进士。曾布在官场起家的时间比陆佃早了13年。

陆佃是熙宁三年的省元,也就是中书省上报给皇帝的第一名,当时是王珪主持礼部考试。在殿试时,受到苏轼的阻挠,陆佃被列为第三名。曾布在天下科举第一牛人榜嘉佑二年进士榜上的排名远远落后于陆佃。

曾布第一任官职是宣州司户参军,上州司户参军是正八品上的小官,被人戏称为措大官。进士在地方锻炼,一般要满三年才能升迁。

陆佃第一任官职是蔡州观察推官,是观察使属官,此官由进士出身人及六品以下正员官充任。陆佃的起家官位比曾布要高一点。

陆佃担任蔡州观察推官只有一年时间,就调任郓州教授。

《宋史》神宗本纪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以经义、论策试进士,置京东西、陕西、河东、河北路学官,使之教导”。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一,熙宁四年三月庚寅:

“又诏中书,五路举人最多处,惟河南府、青州已举学官,余州皆选置教授,以蔡州观察推官陆佃等为之。”注:“选陆佃等在辛卯,今并书。”

陆佃担任郓州教授只有半年时间,由于王安石要整治太学里面的反对派,火速调陆佃入京担任太学的国子监直讲。

陆游祖孙三代和王安石的密切关系

宋神宗

宋初多沿用唐朝制度。唐朝国子学博士五人,正五品上。助教五人,从六品上,掌佐博士分经教授。直讲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经术讲授。

所以陆佃的国子监直讲应是正七品上。

北宋前期的大儒胡瑗刚开始在朝廷任教,也是国子监直讲。

《宋会要辑稿》崇儒一之三一,记熙宁四年十月太学事,小字注:

“初,苏颂子嘉在太学,颜复尝策问王莽复周变法事,嘉极论为非,在优等。苏液密写以示曾布,曰:‘此辈唱和,非毁时政。’布大怒,责张琥曰:‘君为谏官判监,岂容学官与生徒非毁时政,而不弹劾?’遂以告安石。安石大怒,遂逐诸学官,以李定、常秩判监,选用学官,非执政所喜者不与。陆佃、黎宗孟、叶涛、曾肇、沈季良与选。季良,安石妹婿;涛,其侄婿;佃,门人;肇,布弟也。佃等夜在安石斋受口义,旦至学讲之,无一语出己。其设三舍,皆欲引用其党耳。”

陆佃在国子监直讲的位子上干了三年,自己认为“三年太学,官冷如冰”,这个官每天跟学生打交道,很冷清。

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下大旱(实际是北宋末年小冰河期的前奏),王安石罢相。在罢相前,王安石做了人事的调整准备,以保证变法事业能继续执行下去。

王安石让陆佃担任审官东院主簿,掌握朝廷中层官员人事考核授职的具体权力。

审官东院属于铨曹四选,直属于中书省,考核六品以下的京朝官,设置审官东院事二员、主簿二员。

陆佃相当于担任了中央中层干部人事组织部的三把手,炙手可热的职务,与官冷如冰的国子监直讲形成了鲜明对照。

陆佃的父亲陆珪在熙宁九年五月去世,陆佃回乡守孝,服阙后曾到江宁拜见王安石。

后来,陆佃在《神宗皇帝实录叙录》中大力称赞新法:

既而储积如丘山,屋尽溢不能容,又别命置库增广之。

迨元丰间,年谷屡登,积粟塞上盖数千万石,而四方常平之钱不可胜计。余财羡泽,至今蒙利。

听到王安石逝世的消息,陆佃顿时失声痛哭,率领王安石群弟子前去江宁祭奠,“俯仰陈迹,失涕沾裳”。

3、陆佃极为推崇王安石

陆佃在《依韵和李元中兼寄伯时二首》之二写到:

“平生共学王丞相,更觉荀扬未尽醇。”

陆佃将王安石的地位提高到荀子和扬雄之前。不但是陆佃,王安石的学生大都将王安石看作是孟子以来儒家第一人。

陆佃《祭丞相荆公文》:

“呜呼哀哉,德丧元老,道亡真儒……回也昔何敢死,赐也今将安仰?”

陆佃不但推崇王安石,还非常佩服王安石的儿子王雱。

陆佃在《祭王元泽待制墓文》中评价王雱:

才豪气杰,超群绝类,据依六经,驰骋百氏……形于谈辩,雄健俊伟,每令作人,伏首抑气。

南宋吴曾撰写《能改斋漫录》卷八:

“王荆公父子俱侍经筵,陆农师以诗贺云:‘润色圣猷双孔子,燮调元化两周公。’议者为太过。”

陆佃也偶尔拍拍王安石和王雱的马屁。

4、修《神宗实录》时,陆佃为了维护王安石与黄庭坚激烈辩论

哲宗初年,高滔滔垂帘听政,司马光提举《神宗实录》,黄庭坚和陆佃参与撰写。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七十八,熙宁九年十月丙午条注:

“陆佃集有《实录院乞降出吕惠卿元缴进王安石私书札子》云:臣等勘会昨来御史弹奏吕惠卿章疏内,称惠卿缴奏故相王安石私书,有‘毋使上知’、‘毋使齐年知’之语,‘齐年’谓参知政事冯京,且称安石由是罢政。大臣出处之由,史当具载,欲乞圣慈特赐指挥,降出惠卿元缴安石私书,付实录院照用,所贵笔削详实。贴黄:台谏自来许风闻言事,所以未敢便行依据。佃集又自注札子下云:黄庭坚欲以御史所言入史,佃固论其不可。庭坚恚曰:‘如侍郎言,是佞史也。’佃答曰:‘如鲁直意,即是谤书。’连数日议不决,遂上此奏。后降出安石书,果无此语,止是祝惠卿言练亨甫可用,故惠卿奏之。庭坚乃止。”

黄庭坚准备把以前御史弹劾吕惠卿的奏章内容写入实录,认为王安石给吕惠卿的私信有“毋使上(宋神宗)知”、“毋使齐年(参知政事冯京)知”,是欺君罔上。

陆佃坚持说台谏可风闻奏事,不一定是事实。

陆游祖孙三代和王安石的密切关系

黄庭坚

黄庭坚、陆佃二人争执不下。黄庭坚大怒:你这是佞史。陆佃反驳:你这是谤书。

最后上奏把王安石的信找出来,果然没有这样的话,黄庭坚哑口无言。

宋徽宗崇宁元年,陆佃罢相后不久去世,年六十一。因为陆佃和旧党一起在元祐年间修过《神宗实录》,所以被蔡京等新党不容。陆佃去世后被列入元祐党籍,大观二年(1108)出籍。

5、陆游的父辈

陆佃得子较晚,三十八岁时,长子陆宦才出生。

陆佃一共有七子,名为:宦、字、寘、宰、宲、宥、邃。

陆佃的儿子们都没有进士功名,凭借父荫做一些小官。

陆宦、陆字,只做过右承务郎,

陆佃从元祐党籍出藉后,恢复了名誉,儿子们也可以出来做官。徽宗政和年间,陆游的父亲陆宰担任淮西提举常平仓,负责青苗法的一些事务。

宣和年间,陆宰曾担任京西路转运副使,相当于省财政厅副厅长的职务。靖康年间,陆寘、陆宰、陆宲因为都曾在东南地区任财政官员,受朱勔花石纲的牵连,相继落职。陆宰回家乡建 “双清堂”,藏书数万卷,史称越州藏书三大家之首。

6、陆游对王安石的态度

因为家学有王安石的渊源,所以陆游内心对王安石有同情的理解,注意维护王安石的形象,并在自己的诗中征引王安石的诗句。

陆游晚年正是南宋党争激烈之时,旧党的道学一派和属于王安石的新党一派在南宋相互竞争,夹杂着权臣的勾心斗角,新党最终在宋理宗时期全面落败。

陆游非常厌恶党争,“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

宋高宗赵构为了推卸宋徽宗的责任,让王安石背了北宋灭亡的黑锅。

王安石的新党一派在南宋逐渐衰落,没有多少士大夫明目张胆地推崇王安石。

陆游在笔记中记载,王安石的朋友耿宪竹送给王安石一顶竹根冠,王安石非常喜爱,写了《和耿天旨以竹冠见赠四首》。

陆游对此评价:“王荆公于富贵声色,略不动心”。

陆游《答陆伯政上舍书》:

诗者果可谓之小技乎?学不通天人,行不能无愧语俯仰,果可以言诗乎?

陆游也推崇王安石的诗词。

同情旧党的陈瓘《四明尊尧集》、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对王安石的形象进行刻意丑化。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对王安石的形象颇尊重,并且多是源自祖父二代的亲见闻,有较强的说服力。

南宋士大夫多嘲笑王安石是拗相公,说王安石穿凿经传不顾先儒。

陆游却记载:

先左丞言(陆佃曾担任尚书左丞):荆公有《诗正义》一部,朝夕不离手,字大半不可辨。世谓荆公忽先儒之说,盖不然也。

陆游从父辈那里得知祖父陆佃的一番话,王安石有一部《诗经正义》,每天不离手,怎么可能忽视先儒呢?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唐介的孙女(唐介之子唐之问的女儿),陆游的第一任妻子是舅父家的表妹唐婉。

陆游祖孙三代和王安石的密切关系

钗头凤·红酥手

唐介是熙宁元年的参知政事(副相),为人刚直不阿。熙宁二年,唐介反对王安石变法,与王安石发生激烈辩论,不久之后就病死了,当时的人们都说唐介是被王安石气死的。

徽宗年间,陆宰娶了唐介的孙女。从这一点可看出,陆氏的家风是蔑视朋党之争的。

宣和七年十月,陆宰带着怀孕的唐氏从运河坐船入京述职,唐氏在淮河的船上诞下一子,取名陆游。

陆宰又喜又忧。

当月,金太宗下诏两路伐宋。

参考文献

陆佃,陶山集,商务印书馆,1936

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79

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85

吴珊珊,《家世旧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

吕肖奂,陸游對荆公新學及陸氏家學的認同與述作——以《家世舊聞》《老學庵筆記》爲中心,新宋学,2019

丁沂璐,论陆游与杨万里对王安石诗艺与变法的扬弃,鸡西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杜晓,陆佃研究述评,马克思主义学刊,2017年01期

邢蕊杰,王安石形象“翻案”与士人历史意识书写——以陆游《老学庵笔记》为中心,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0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