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鎏金铜佛像的来历!

 新用户1398XocJ 2020-10-25

  从南北朝到隋唐,是中国佛像造像最兴旺的阶段。在这些造像形式中,以石雕最为普遍,小者有石造像碑,大者有石窟寺的高大雕像唐以后,后来经过几次的灭佛运动,佛造像艺术逐渐衰落。元、 明、清三代,因藏传佛教的兴起,铜佛像再度流行。

  佛像的各种手势称为“印相”,各种印相有不同的含义,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佛像的手印形式可以有多种变化,尤其是密教手印多达几百种,变化莫测,常见的有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禅定印五种,即“释迦五印”。淄博市博物馆收藏的这尊佛像,其手势即为说法印,佛像拇指与中指(或食指、无名指)相捻,其余各指自然舒散,这一手印象征佛说法之意,表现佛陀于鹿野苑初转法 轮时的状态,所以称为说法印,也称转法 轮印。印度有个传说,谁能统治全印度,自然会有“轮宝”出现,它无坚不摧,无敌不克。得到“轮宝”的统治者便被称为“转轮圣王”。把佛的说法称为“转法 轮”,即含有这种意义。

  佛教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统治者的提倡,因此佛教开始遍布华夏各地,石窟造像、金铜造像、佛教建筑纷纷出现。这些精美的佛教造像雕塑艺术品,是人类文明宝库中光彩夺目的瑰宝。

  明代汉传佛像通常用青铜,藏传佛像通常用红铜;清代汉传、藏传佛像才有用黄铜锻造的,但乾隆期间汉传佛像也有用红铜锻造的。因而,明代款式的佛像只需显露哪怕是米粒巨细的黄铜色,就必是新仿佛像无疑。

  鎏金器表面生成的青铜锈蚀物应用酒石酸钾钠溶液来清 除,清 除时不可伤及鎏金器的面层。坚硬的锈壳层,先以药棉敷盖,再用滴定管吸1%的稀释硝酸溶液,滴在药棉上,用镊子夹开药棉观察,直致锈层软化,竹钎剔除锈碴,纯净水(忌用自来水)冲洗去残留物,热风机吹干。

  从已出土的文物证实,在战国时期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术。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楚大官糟钟”来看,它的鎏金技术已相当的成熟。鎏金技术不是一下子就容易掌握的,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通过开创研究、不断探索总结才创造出了这项工艺。从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鼎”来看,造型有战国早期的风格特征,该墓出土的鎏金铜带钩等也为战国早期的器物。所以,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鎏金工艺初始时间应定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

  2006年10月7日,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以1.2359亿港元拍出。当天下午,备受关注的“佛华普照——重要明初鎏金铜佛收藏专拍”在港开拍,其中一尊高 72.5厘米的“大明永乐年施”铭款大型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以1.166亿港元成 交,加上佣金达1.2359亿港元,成为世界范围内最贵的中国佛像。至此,大家才知道佛像原来这么有价值,开始关注这个领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