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奇发现!老子哲学思想与量子力学的高度契合

 陶然0755 2020-10-25

老子所著《道德经》,代表着东方文明的最高智慧,它博大而精深,不仅蕴含着天地万物的普遍真理,它就像一座灯塔,照耀着古往今来,它是我们在探索宇宙人生的征途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在《道德经》第六十七章里,老子这样描述虚无的一种存在 ------ 道的状态:“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老子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人都知道,道是最大的一种存在,如果你要从宏观上去寻找我,你就会发现我大到了无限,“其大无外”,没有边际,所以你无法描述我,“似不肖”。如果你要反方向从宏观一层一层向微观去解析我,你会发现我越来越小,小到无限,以至没有结构,“其小无内”,这个 “无” 就是我的另一种存在状态,“若肖,久矣!”,离我最近的,就是那介于 “有” 与 “无” 之间最细微的存在 “其细也夫”。

这个 “其细也夫”,就是科学已经发现的 “基本粒子”,之所以称为 “基本粒子”,是因为它小到不能再小,不可再分割,是一种最基本的存在物。

“基本粒子” 介于 “有” 与 “无” 之间,所以它具有 “虚” 与 “实” 的两重性,这就是它的 “虚实二相性”,古人将这种无形的存在称之为 “气”。

道以 “气” 的状态,可以弥沦于天地之间,以 “实” 的状态,又可周遍于万象之内。所以,这个至小而细微的 “基本粒子”,就是大到无限的宇宙整体,因为小到无限,就能够大到无限。这就象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梦境,也都具备有这种 “虚实二相性”。所以这个世界你说它是真的也对,如果你要说这个世界它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也对,之所以能够得出如此的结论,就是由创造这个世界的本质 -- 道的特征来决定的。

当事物达到极致时,就会走向它的反面,这是道在事物之中的 “微明” 之机。故至小至朴的道,反而成为了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

老子《道德经》始终贯穿着相反相成的相对论,在《道德经》第四十章中,老子这样说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以为:这个虚极静笃的虚无妙道,在虚静之处,却孕育着它的反面 -- 无限的生发之机。在至小、至柔、至弱处,却蕴藏着无穷的造化妙用。天下万物,莫不来源于这个至小至弱的有,至小至弱的有,来源于空灵的道。

道能将极端对立的两个方面,完美的融合为一个整体,它能是动与静相生、生与克相合、能将最大与最小相容、虚无与真实相成、永恒与瞬间同时、无为与无不为统一,它能同时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

对于有与无、虚与实、美与恶、善与不善、对与错等等,这些二元对立的矛盾对人造成的困惑,老子认为:人应站在道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的高度去看问题,你才不会被困扰。

在《道德经》第二章中老子这样说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在这一章中,老子以他朴素的辩证观,论证了事物的存在,是以它对立的反面作为自己本身存在的前提这一哲学定义,他举例说:“美” 是因为有 “恶” 的存在而显现,“善” 的存在,是因为有 “不善” 的衬托而显露。当 “有” 出现时,“无” 也同时就存在了。相反,没有 “无” 的存在,“有” 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都是如此的原理。

以此类推,人有一个实有的肉体生命,也必有一个虚无的灵魂生命。有现实世界的存在,必有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虚无的灵界存在。既然生命是有限的,也必然有它可以走向无限的一面存在;人既然有生老病死的顺化现象,也必然存在起死回生,返老还童的逆化现象。

故有道就有魔、有正就有邪、有人就有鬼、有神就有妖,有凡人存在的人间,也必有神人、仙人存在的仙界。

“对立统一” 是宇宙的法则,如果我们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而否定另一面的存在,就会走向偏执和极端。但如果我们只看到了对立的存在,而忽略了对立之中的合理性、和谐性和统一性,就会陷入矛盾的纠结之中而无所适从。

圣人了解道的这种整体性和统一性,故而能从这种二元对立的矛盾中超越,对这个世界有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把握。不执着美与恶、善与不善、对与错、是与非的区别,以无为的心顺应自然,去应对他所遇到的问题,所以他就不会有困惑。做自己该做的事,修好自己,而不是去要求别人,不去做那些外在的,表面上形式上的宣教。因为他的智慧和成就,无形中就成为了众人的楷模和榜样,众生从他的行为中得到了某种启迪和教化。而他并不居功自傲,因为他能做到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德就不会失去。这是圣人将道的德,内化成了自己的品德修养所得到的成就。

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老子对道能无中生有的妙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现将老子这一章解释如下:

这一章是老子的宇宙起源论,老子认为:在宇宙还没有形成之前,先有一种蓄养的能量之德存在,能量的转化无中生有,形成了最基本的存在物 -- “基本粒子”。

这种 “基本粒子” 可将自己分而为无量化身,弥漫于一切空间,从而形成为一种宏观上的混沌之气,“有物混成”。

这种混沌之气,是宇宙最原始的一种真朴状态,它先于天地之前而存在,“先天地生”。

它没有征兆,没有上下左右,没有内外,没有方位,没有阴阳,没有对待,没有时间和空间,廖寂而虚无,“廖兮,寂兮”。

但在这 “廖兮,寂兮” 之中,却有一种守恒的强大力量在动,而这种守恒的强大力量,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的参与,任何外在力量也无法改变它,“独立而不改”。

而且它还在周而复始的运行,“周行而不殆”。

这种周而复始的运行,是由粒子所具备的特征来决定的,这种特征就是粒子的 “虚实二相性”,即粒子可以在虚实之间实现瞬间的转化。

这就是科学家所观察到的,粒子的幻生幻灭现象,这种幻生幻灭现象,其实就是粒子本身 “虚实二相性” 中所体现的有与无的统一。

这个周流不息,永恒存在的 “基本粒子”,就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本源,“可以为天地母”。“基本粒子” 最接近于道,故而具备了大道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基本特征,这就是物理学上 “物质不灭” 的能量守恒定律。“有” 是它的一种存在状态,“无” 也是它的一种存在状态,这就好像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它就在这种虚实叠加的转换中体现着周流不息的 “周行” 和生生不息的 “不殆”。

这个 “可以为天地母” 的本源,也是人的生命本源,这正是人的生命可以走向永恒的依据,也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九章中所说的:“……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

这种 “神仙不老”,“长生久视” 理念的提出,激励着一代一代修道人,终其一生,向着人生这一终极目标不懈的去努力攀登和探索,也因此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高道仙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道家最早的太极图,有四个阴阳鱼,在道家的修真图和内景图中,就有这四个阴阳鱼的太极图。

这四个阴阳鱼,代表着现代物理学家所发现的组成宇宙的四种最基本的要素,这四种基本要素就是四种最基本的粒子:磁子、电子、热子和光子。而且每一个基本粒子都有它的四种特征,这就是它的 “虚实二相性” 和它的 “波粒二相性”。

可见,我们的祖先,在自己的修身体验中,通过反观内照,早就发现和感悟到了构成宇宙和生命本体的这四种最基本的要素。这四种最基本的要素还包括四种最基本的力,即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

“基本粒子” 是有质量的,质量携带有能量和信息,能量就是量子,是人类目前发现的最小能量单位。而粒子的能量是可互相转换的,信息就是粒子所携带的遗传密码,这个遗传密码,就是虚无的本体 -- 道。

所以,这四种基本粒子,磁子、电子、热子和光子,它们产生于同一个本源 -- 道。

到此,我们就可以理解,粒子与粒子之间,之所以能够以量子的形态纠缠在一起,是因为它们所携带的遗传密码是同一个虚无的本体 -- 道的特征。道就是粒子与粒子之间实现量子纠缠的粘合剂。

道正是通过这种形式,将个体与个体及个体与整体之间,联接、纠缠并融汇贯通 ,从而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宇宙整体。

粒子不能任意产生,道会按照整体的需要设计和创造不同的粒子,并将这种创造的智慧和能力赋予粒子。粒子也就成为了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力和创造能力的小精灵,在自然之道的整体运化下,基本粒子的这种创造能力就成为了创建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创造并成就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奇妙无比的大千世界。

这就是 “量子纠缠” 的原理,量子的纠缠,一定是一个阴粒子和一个阳粒子的合而为一,这就是老子所说的 “负阴而抱阳”,“负阴而抱阳” 就是典型的电子与磁子的纠缠态。

这种阴粒子和阳粒子一对一对的相互纠缠结合,或者四个四个粒子的叠加纠缠,就形成了一个从粒子、中子、质子、光子、原子、分子到物质的出现,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叠加组合,就形成了一种造化之势。这种造化势能的积蓄,一但达到足够的量就会暴发而产生质的巨变,宇宙就诞生了,万物就被演化出来了。

而产生这一切的根源 -- 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守恒能量,老子说我也不知道怎样称呼它,但为了理解和认识它,我就给它免强起了个名字叫 “道”。

再免强形容一下就称它为 “大”。

大到无限不就好像是流逝一样?故称它为 “逝”。

而流逝不就好像是很遥远而未知?故称它为 “远”。

这个遥远而未知的道,它究竟在哪里?它其实就在我们自己本身,它就存在于你我的心中,故称它为 “返”。

道既然存在于我们自己本身,如此说来,我们的身体不就和宇宙一样大吗?确实如此。人的身体,其实就是宇宙的复制品,这就是 “天人合一”,“人天相应” 的道理。

在人认知的域内有四大,道是最大的,其次是天,其次是地,其次是人。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的生存必须依赖于地所给定的条件,并遵循地的运行规律,所以人必须 “法地”。

然而地的生存,必须依赖于天所给定的条件,并遵循天的运行规律,所以地必须 “法天”。

而天的生存,又必须依赖于道所给定的条件,并遵循道的运行规律,所以天必须 “法道”。

道所遵循和依赖的是本身所具备的 “自然” 之性,道只按照它自身的自然本性在运作,所以自然就成为了宇宙万有所要遵循的最高法则。

故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但 “自然” 它在那里?“自然” 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的本性,它是人心的一种状态。故人心通于道性,可与道产生同频共振,这种同频共振,使人心具备了在某种程度上与道相同的创造能力 ,从而使人类的思想行为和道一样,成为了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和创造物质世界的源泉。

这就可以解释:在量子力学的实验中(薛定谔的猫,单粒子双缝干涉实验,延迟选择实验),这些怪异的实验现象,都在说明思想意识可以对物质及其存在状态产生作用,证明了精神创造物质的原理。

我们所处的宏观世界,是由微观世界在细微处的不断积累后的量变到质变造成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 “量子力学” 的实验中,那些怪异的实验现象,不会发生在宏观世界,因为宏观世界的出现,需要有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积累。

人的心念在细微处的长期不断积累,就能变成宏观世界的一种真实存在。

由此可知,我们现实所遭遇的气候变化所引发的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战争、瘟疫,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粮食安全,以及人类生存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和个人所遭遇的疾病与灾难、福与祸、顺与逆、成与败、生与死,都是人心在细微处长期积累的结果。

所以当不好的结果发生后,人类若能及时觉醒,改变自己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就能拯救危机,化解灾难,改变人类自己的命运和未来。

大自然有一种自我修复的能力,人类群体意识的觉醒,必能助力大自然的快速修复,从而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向更美好,更安全和可持续的健康方向发展。

而且当人的心灵能力非常强大时,仅用意念就能对宏观世界施加影响,并可改变宏观世界的某些现象,这就是修道有所成就后所获得的造化能力。

所以,整个世界的形成和它的存在状态,以及人类的创造发明,无不都是 “意识决定物质” 的一种呈现。

如此说来,究竟是我创造了世界,还是世界创造了我?其实我与世界不可分割,我即是世界,世界即是我。用庄子的话说就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如此神奇的世界,如此神奇的我,如此神奇的纠缠;我即是道,道即是我,道在天,我亦在天,道存在于宇宙森罗万象之中,我亦同时存在于宇宙森罗万象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