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泽生长春起义,什么要求都没提,为何拒绝东野的一个指示?

 Loading69 2020-10-26

1948年辽沈战役,有一个环节十分特殊,那就是长春围困战。由于长春战略位置和敌我兵力部署的关系,东北野战军没有重点攻击长春市,而是采用围城战术对长春郑洞国集团进行慢性消耗。经过近半年的围困,国民党军水粮紧缺士气涣散,加剧了中央军和滇军部队的矛盾,60军军长曾泽生毅然发动起义,26000余人倒戈,从内部击垮了长春国民党军集团。起义前曾泽生将军什么要求都没对我军提出,属于无条件起义,但是这个过程中他唯独拒绝了东野的一个指示。怎么回事呢?

长春守军有10万之众。核心部队包括郑洞国司令官的兵团部、李鸿新7军及曾泽生第60军,其余为地方保安团、民团,战斗力较弱。曾泽生部队下辖3个师,但因为2年多东北作战期间屡遭重创,作为杂牌出身的“炮灰”又很难及时得到兵力补充,因此1948年辽沈战役时60军已经不满编,仅剩26000多人。这就面对一个现实问题:冒险起义能否成功?战争年代发动一次起义,并不是改弦易帜这么简单,没有绝对的实力会遭到围剿,有很大的失败风险,即便勉强起义也会伤亡惨重效果不佳。60军如何能在国军重兵集团之内策动起义呢?难度其实是很大的。

针对这种具体情况,在曾泽生与东野双方前期的联络员秘密沟通中,东野野司向曾泽生军长传达了一项指示:为确保60军起义成功,应秘密组织信赖部队在城内对郑洞国的兵团部及新7军军部发动一轮突然而猛烈的攻击,一上来就瘫痪长春城内的指挥系统。这样一来,10万守军群龙无首必将迅速陷入混乱,曾泽生起义成功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同时也解决了60军起义时兵力处于弱势的不利局面。不过曾泽生军长得到这条指示后,却犹豫了起来。

原来长春起义前,曾泽生没有就之后的待遇、兵权等个人问题与东野做过多交涉,可以说十分无私,几乎什么要求都没提。但是曾泽生早年出身云南军阀队伍,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为人比较讲义气。虽然他和中央军有很大矛盾,但他认为郑洞国中将是一个非常厚道的兵团长官,对自己也一直十分照顾;而新7军与60军在长春相处得虽然不好,但李鸿军长当时已经重病无法下床。此时无论突袭兵团部还是新7军,都可能危及对方性命,显得自己“不磊落”。思前想后,曾泽生答复联络人员:自己无条件起义,唯独这个打法实在下不去手,无法执行。曾泽生表示将另外找一个好机会,顺利发动起义。

最终,仗义的曾泽生没有突袭郑洞国和李鸿的指挥部,而是借助部队换防的名义,凭着多年带兵经验把2万多嫡系光明正大地提前开出了长春城,巧妙化解了交战风险,长春起义仍然获得了成功,郑洞国司令官最后投诚。起义后的曾泽生第60军,改编成为了解放军第50军,并在随后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大功。1955年曾泽生将军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