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生命智慧二元论思维观读《道德经》,绝后了。

 见青黄 2020-10-26

我研究中国文化20余年,只说研究,没说传承。因为我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一輩子做的工作就是传承中国文化。那是一輩子,远不止20年。我说我研究中国文化20多年,是指我退休后专门研究中国文化20余年。在这20余年里,我撰写了三部著作。第一部就是依据中华文明“万物有灵″的二元论生命观,撰写了《大生态意识科学导论》,阐述了西方哲学一元论思维观撕裂的'物质与意识″、″精神与存在″、″客观与主观″的对立关系,在中国文化生命智慧二元反应论的″认识论″中,根本就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这一发现彻底击碎了西方哲学一元决定论思维观所建立的社会意识形态,树立了中国万物有灵的生命二元论社会意识形态,为中国文化复兴奠定了科学思维观和认识论的基础。这是很有意义的。

我撰写的第二部书是以老子思想为投枪和匕首,直击达尔文的命脉,以老子《道德经》阐述的″道、德合一'的人生观,击败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书名就叫《老子审判达尔文》。至今还末找到合适的出版社。中西文化的碰撞,淹死了不少中国文人。在碰撞中,拜倒在西方文化脚下的文人不在少数。特别是有些专家教授,不传承中国文化,只传承西方文化。就是传承中国文化,也是用西方文化改造过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原滋原味没有了。看了现代哲学教授讲老子的《道德经》,我实话实说:没有一个满意的。有人会说,你是不是太狂了?心高气傲,小心翻車!我以为我一点都不狂。因为我发现了中国万物有灵的二元论在生存过程中统一反应的生命观,是大生态世骨真实、科学的思维观,用这种生命观来解释老子的《道德经》,那是一通百通的。谁看了我的解释之后,都无法再提出质疑和复解了,这就绝了后了。不信,请教授们放下架子,不耻听听我的解释。看看是不是中国文化的真传。

《道德经》是一部论述天道与人文德行的专著。他在第一章第一句就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客观存在的'道″,一个是主观为客观起的″名'。客观的道是外在事物的总概括,是存在于生命之外的实在物。主观给外物起的'名″,是人类智慧给客观外物的″命名″,它存在于人类语言共同呼叫的平台中,它不是实物,是″虚名'。哲学所说的″实和虚″由此立起了介碑。用中国文化解释″实和虚″,就是指事物和名字的关系。用西方哲学解释″实和虚″,那就成了笛卡尔们所说的″真实存在和心灵存在″的一系列诡辨关系。在中国文化里,给无名的事物起个名,便于呼唤、交流。就象给儿子女儿起个名一样,十分简单。没有什么可以矫情的东西。但到了西方哲学中可就不得了啦!″心灵存在'与'实体存在'是两个存在,它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人的大脑里哪些虚无不实的名字、知识,又没有长手。它根本无法接触真实的事物。它怎么能成为真的昵?因此,一个奇怪的推理出现了。心灵在此岸,真实的事物在彼岸。心灵没有能力去接触彼岸。那么,你心灵(大脑)中的科学知识和所有的事物名字都是虚假的。这就是西方笛卡尔哲学怀疑论的起因,也是王东岳和庄周梦蝶与笛卡尔梦鬼的“难辩真假″的来源。这就是老子的文和西方哲学的分水嶺。

老子阐述'物和名″的关系,就是人给物起名的关系;西方哲学阐述″物和名″的关系,完全脱离了生命智慧的主导,用痴人说梦的方法,把心灵置于荒唐悬虚的非生命之中,这就落入了哲学诡辨的槽穴,掉进了越陷越深的泥潭里了。

老子解道:道可道,非常道。讲地是道大而深广,微行而及。大到无边无际,微到无处不在。所以,道是无法名状的。道可道,第一个″道″是指“客观之道;第二个″道″是指名子之道。非常道之“道″,是指道这个名字不是对普通的、具体的事物命名的名字,而且对包括了普天之下所有事物的名字都在其中的″道″。所以,它其大无比,不可命名。但不命名又无法称呼。所以,《道德经》14章说:″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25章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日″道″,強为之名曰″大″″。可见老子不愿给道命名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大″。大到″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你总是在它之中,无法身处其外。你无法给它命名。所以,《道德经》第32章又说:″道常无名,朴'。就是说它质朴无华,普通普遍,无处不在。所有具体事物中都含有道的存在。这是老子认为″道常无名的又一原因。所以,他在第一章论道中就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就暗含了道大无比,无处不在的特点。因此,″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道这个名字是可以做为″道″的名子的,但又″非常名″,不是一般事物的名字那么清楚。这是老子在强调自然之'道“的无限大。所以,道这个名子,是总揽了所有其它事物名字的名子。是无物能出其上,无名能处其外的最大的名。所以'非常名″。老子用了″12个字″,含概了″名和实'的辩证认知。指出了'道与名″一大同大,一微同微的特点。这在″名和实″的认知中,是即真实又科学的。其阐述的逻辑严密性是无法超越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用现代汉语翻译就是:道是可以用'道″这个名字″来命名的,但是,它可不是一般平常事物的名字呀!一般平常的事物名字是有界限的。而道的名字其大无比,无处不在,无边无界。它是万物之母。其″道之名″也是万物之名的“名母'。因此,道生万物,″道之名″也总揽万物之名。这就是老子对'道实和道名的″辩证认识论″。这个认识论,就是整个《道德经》全书的总纲和主题。后面的81章,都是在这句话的概述中展开的。我们今天说:道德经是道经和德经的二元合一。是中国人性修养的根本。这就是因为其道经出于自然,研究道经的思维诞生了自然科学。研究德经的思维诞生了人文文明,证生了社会科学。由此可见,科学产生于道,社会产生于名。老子这″12个字',即饱藏着天机,又暗含着人文。不管从什么角度看,查遍古今中外的所有经典,均无出其右者。这″12个字″,就是“概世之作',创世之'精要″啊!弄清这12个字,”天地人″的各种关系,就都得到剖解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下篇讲第二句。第二句就更奇葩了。他把″名、实″演绎地更精彩,并且把人类思维引入了玄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