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宾分享】吴彪导师: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下篇)

 仰羊 2020-10-26

【 下 篇 】

备注:为便于阅读,文字内容和现场音频相比略有调整。

吴彪老师:我们前面提到的是理念的部分,第二个理念就是养育孩子等于重新养育一遍自己。小时候你是如何被对待的,你对待孩子的过程中也有这样的倾向。小时候你自己被父母管的很严,现在你长大后对自己的孩子,也有这样的倾向在其中。当然心理或背后的逻辑是相对复杂的,在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前到后有两个最关键的部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满足的。

这两个关键之一,相对比较小的时候就是安全感。我们先看看安全感比较好的孩子可能会有什么影响:在比较小的时候,安全感比较足的孩子可能TA的情感更容易表现出来,不会容易说怕这个人或者怕那个人,对外部事务的探索性也会更强

同样,其父母的互动也会相对更好,也就是说当安全感相对比较足,孩子会觉得是我讲什么或者是我做什么都是容易被父母接纳,所以TA也不会更多伪装自己、也不会撒谎,至少这种倾向相对更少。除了过渡阶段会有的一些撒谎、或拿学校东西回家来这样的情况,总体来说,这是安全感比较好的孩子会有的状态

那如果在6岁之前孩子有好的安全感,以后TA的心理上向外的探索/努力等各部分,也都有更好的基础。

如果缺少了安全感这个最核心的部分,我们就可以视为孩子很容易在环境中被扭曲。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来加深理解: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处在打架冲突的过程中,那么TA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会处在一个恐慌的状态,孩子时刻都会想着“父母会不会离婚然后不要我,这些事情是不是都是我的错啊?”你会发现经历过这样环境的孩子,TA更容易会看人脸色,或者说TA更会去探索别人更想听什么或者希望TA做什么?TA会去做类似的表现。

也就是说,当孩子满足外界需要的这个部分已经出来了,基本就可以视为TA内在的安全感没有被满足,TA不得不迎合与外部,以让自己适应于当下的环境或者说更能帮助自己在当下能够和父母建立起比较好的关系

比如说TA不会再提自己的要求了、不会惹事了而是变成一个乖孩子了。但是这个乖并不是他发自内心、本原的这种乖。那么表现出来表面是听话,但内心里完全不是这样。这个时候内部和外部已经开始慢慢变成两个不同的状态了。

所以你们发现孩子有些时候会看着父母希望他做什么,他去做了得到鼓励和表扬时,他会更多的去做。这种状态下家庭也不再会是成为一个孩子安全的港湾了

有些孩子在外边发生了一些事情,可能回到家想和父母说,但是被打回去了,慢慢的一来二去这种状态越来越多了,到最后可能觉得我遇到事情父母也靠不住,给他们讲其实也没有太大意义、也不敢在父母面前哭。那么对小朋友来说你会看到所有的事情都是扛在他自己一个人身上的,而这恰恰是不应该孩子自己独立去承担。而这样的状态却恰恰是在和父母互动的过程中完全由父母产生和导致的

安全感在6岁前是最关键的。我们目前在做一些相关的课程,对于家庭,帮助实施家庭幸福计划。例如对于孩子的成长,在不同阶段应该做些什么,1岁前应该做什么,1-3岁应该如何去做,3-6岁应该如何去做,等等,来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尤其是来自两代人的沟通不一致的情况下,如何做好它。由于今天时间关系,不做更多解释。

第二个关键部分是关于辩证观,即客观看待问题,从自己的主观角度到看到其他的角度,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问题。我个人总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走过三个阶段,在孩子12、13岁三个阶段基本走过了,你可以用三个标准去评估它,也就可以看到基本他的人格性格怎样,也就是说一棵树现在长成了什么状态。

第一个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一开始父母要求他这样那样,慢慢地你发现,在父母亲起有限状态下他自己会主动的基于自己的需要去做索,这种叫‘从被动到主动’。

第二个叫做‘从主观到客观’。比如说一个人没有满足他的需要他就认为这个人不好,那就是主观。慢慢在长大的过程中呈现客观的角度,就是说,他能理解‘我向别人提出一个要求、别人可能有他的不同的角度和别人也不一定完全要满足我的需要’,这种情况下他会换位到别人的角度来思考,当然换位思考能力是在3到6岁左右来更好的完成的。走过这一步,孩子从主观走到客观,在以后看问题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角度了

第三个是‘从遵从到灵活’。从完全听话,遵从规则,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到现在他会根据情况不同,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

如果这三部分都完成了,可以视为这个孩子的人格已经发展的相对不错了。这是相对大范围我们去评估的重要的部分:在6岁之前主要强调的是安全感,在6岁后,就是通过我们的引导如何发展出辩证的认知和思考,像换位思维、从主观到客观这些角度基本都是在辩证的这个角度。这两个部分,孩子都无法仅仅通过自己的思考完成,更多靠的是外部影响尤其是父母的影响。

第四部分:父母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扭曲的六种表现

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人格的扭曲有哪些呢?尤其受父母的影响所导致的部分,我们在此列举六大类,主要是外在可以看到的六类表现。涉及到父母潜意识的部分相对较复杂,今天不再涉及。

第一类,是父母更在乎自己的权威,对孩子要求和约束过多,情感和支持相对更少,在这个类型里面父母更要的是自己的面子。比如说在外边和别人很开心地聊天,一回到家,在孩子面前就板着一张脸,和孩子沟通大多是围绕于‘事’。你可以看看除了关于事情的沟通比如学习怎么样啊有没犯错误,把这些所有的和‘事’有关的事情扔掉,才是我们父母和孩子之间情感连接的部分,也就是你用心给孩子的部分。

因为当你问一个孩子”在校表现怎么样、你今天学习怎么样、你有没和别人闹矛盾、有没有被老师投诉?“等等,孩子会觉得你关心的不是他,而只是‘事’。这两者其中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孩子如果在内心感觉不到父母的关心,再多的付出在未来都可能会成为一个更大的问题。

第二类,就是全方位照顾孩子的爸爸妈妈。全方位就是衣食住行各个部分全部都考虑到了,包括家里条件也足够好。那么这个孩子呢,处在完全被满足,像一个杯子一样完全都是一直装满水的状态,缺乏饥饿感。在孩子成长中我们知道必须得有缺失,有了缺失,她才能够慢慢往前走。无论外部的经济条件有多么好,但是TA心里上的缺失感是一定得保持有一点。这种无饥饿感,全方面什么都满足最容易发生的就是,发展出一个自我中心的小朋友,TA不太容易分享也不太做利他行为,这些状况都蛮容易出现

第三类在我们的文化中更多见了:完美或极端要求。孩子考了95分回到家,家长了解到第5名,一共30个小朋友中排第5名,爸妈立刻反应说“哎,过来看一看你这题目怎么做错了啊?”。这种状况是很多家庭会有的,虽然中国的家庭打骂孩子的相对越来越少,且新时代的父母都会知道是父母要去满足孩子需要,但他们可能没有注意到的,目前用的方式还是换汤不换药。比如他们会说,“你考的蛮好,但是你还可以考的更好啊!”这种话在孩子角度听,还是对他不满,还是在挑剔!孩子做好了你觉得是应该的,孩子做不好,你就一定认为是TA的不是,这对孩子来说是形成了更大的心理压力

第三个就是说,当我们把要求做的很极致了,还容易造成一种影响,内心里需要营造出一个完美小孩的这个状态,别说TA考了95分是第1名,但是TA还觉得不够,觉得”我还没有做的更好。我哪怕在全校已经考第1名,我觉得还不够,如果在全市、如果在全国可能还不行”。你会发现无论孩子做的多么好,TA都是否定自己的。这就会出现有些人自身能力很强,但是缺乏自信的后果。

第四类就是更多的贬低和否认。有可能父母想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或者让TA更有动力去学习一些东西,但会采用贬低否认法,说TA肯定做不好等等。对父母来说,可能觉得这种话对孩子来说没什么,但是事实上,孩子的内在一旦认同了这个否定的角色,TA会在内心认定是自己不行。尤其是像十来岁之前,TA觉得说‘你说我不好那一定是我不好,否则你不会这么说。那你如果经常这么说,那我就认为那肯定更我不好了’,一旦这个部分形成,TA的人格偏差就很容易形成。

第五类就是讲道理太多。现在很多父母很会讲道理,给孩子讲这个为什么不能做,讲那个为什么不能做讲一大串,但是孩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的并不完全是道理

我也看到了群里大家很喜欢分享各种道理和方法,但是当我们家长在情绪上没有更多的关注到孩子的内心,只是一味讲道理,那么对TA的影响都是非常有限。

第六类是不当的赞扬和鼓励。有人会疑惑,赞扬和鼓励还不对吗?赞扬不当也会出现问题。我们来举三个不同的例子:

1)一个小朋友经常被夸‘你学习很好啊!’。这种看起来对TA来说是种表扬和鼓励,但是我们可能把TA推到了一条道上。假若这个小朋友相貌平平,音乐和体育也不好,TA只会学习,那么当我们更多地强调TA会的这部分,小朋友就只走TA擅长的这一条路,其它的路就不走了。很多大学毕业生,初到社会基本的沟通不会、人际交往能力没有,因为TA在学校里只会学习,至于现实中应该考虑什么问题,搞不清。

2)若是一个小女孩长得很漂亮,很多人夸她象小明星,这样的夸奖也很容易出现问题。小女孩觉得你们这样对我是应该的、因为我很漂亮大家就应该当我是公主,成年后谈恋爱则高高在上。而往往男孩子会觉得这种很傲慢的女生并不是自己想要交往的类型,所以女孩的婚恋部分就会出现问题。

3)还有一类是聪明,小时候被夸太聪明的,往往反应很快,但是成绩不见得好。TA觉得我是聪明人物所以不需要做练习,不需要和别的孩子一样,变成把聪明变成了小聪明,总是想走捷径钻空子,那么这些是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影响。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第一类如果父母而更注重权威,要求过多、约束过多、情感支持更少。这样孩子往往和父母保持着比较远的关系,情感的隔离是相对比较多的。他们不会向父母更多的表达更多心事。等长大这一类小朋友可能十天半月都想不起父母,自己单独在外面住,TA会觉得说TA感受不到你原来对TA有多么好。

第二类全方位满足需要培养出来的是自我中心或者是控制感比较强的。因为TA会反向去控制别人,通过控制别人来让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

第三类是很挑剔严格要求的父母对孩子造成的影响。造成孩子的自信心相对弱,自我评价相对偏低。


第四类是贬低否认的类型。和第三类有相关,但还容易导致另外一种情况,贬低和否认更容易导致孩子有种压抑的愤怒感。这种会促使孩子和父母一旦杠上了,TA一定要证明TA可以,那TA是带着愤怒和负面情绪去学习的。如果孩子一旦走上这条路,TA会一直需要证明自己。长大后,TA在学习中在职场中会一直停不下来,TA会觉得不被别人认可、假若闲下来或者去度假了,这个时候‘我就是没有意义的’,TA享受不到生活的快乐感。

第五类讲道理太多的父母最容易导致的是孩子和父母的这种对抗。TA知道你讲的有道理,但是TA完全不听。

第六类不当的赞扬和鼓励是很是很容易是孩子走向极端不均衡,甚至导致以后的人格发生一些变化。

这六大类希望大家能够更多的对照我们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也可以去反思自己小时候的成长过程。今天时间关系,我们就先阐述到这里,谢谢大家收听!(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