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春面

 丁中广祥 2020-10-26

【往期回读】

扬州的“喊魂”    绍兴游

由“丁中广祥”引发的相关记忆

露天电影    印象七闸桥

父亲和酒    阴阳损

我的一段爱情故事:挑酒糟

阳春面

于水

作者于水先生:江都富民人。曾因政治因素被贬江都创作组,几年后调到南京。省作协会员,在《朝霞》《解放军报》等报刊发表多篇作品。现退休居南京。

在计划经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许多地方城乡饭店里的一小碗阳春面(又称光面),一直定价为2两粮票、8分钱。那时候生活水平低下,花2两粮票、8分钱到饭店里吃一碗阳春面,对一般人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更遑论作为穷学生的我们。每每经过饭店门口,那漂浮着油花和蒜花,混和着酱油、猪油、味精、胡椒粉等特殊香味的面条,总是令我馋涎欲滴。印象最深的是,1965年初夏步行8里去参加初中入学考试,家里没钱,母亲给我包了粽子作干粮;中午就着学校免费提供的白开水吃着不咸不淡的粽子,很是寡味。饭后到学校所在的村庄上转了转,看到那些家境较好的同学有家长陪着在饭店里吃面条,是多么羡慕。

1965年秋上了初中,住校。我一般每两个星期回家取一次米和钱。家贫,家里能给的菜金很少,我有时连3分钱的炒青菜也吃不起。偶尔下决心花2两粮票、8分钱到饭店里吃一碗阳春面,那真是难得的享受了。村庄上只有一家饭店,站在大锅前下面条的是一个独眼的老头,人称王瞎子。我仔细观察过王瞎子下面条,在面条起锅时他用一双特制的大筷子捞起面条,下面用一竹制漏勺兜着;待将面条放到碗里时,他会像叠被子一样将面条打个折,这样就使碗里的面条整齐又好看。作料放得全,也好吃。只是数量太少,说是2两,其实根本不足2两,每次吃完都意犹未尽。我在心里发过狠,什么时候等有钱了,一定要吃个饱,起码吃它5碗。

为了过足面条瘾,我后来发现了一个门道:自己花钱到粮管所买面粉,到私人摇面机上加工成面条,再付费到饭店加工成阳春面,这样上算。具体价格是这样:每斤面粉1斤粮票0.13元,面条加工费每斤0.05元,饭店加工费每斤0.10元。算下来1斤阳春面0.28元,半斤减半,算下来比在学校食堂吃顿饭稍贵一点儿,大致也能吃饱了。我把自己的“创意”和一个要好的同学一说,那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们没在学校食堂吃饭,每人拿了一个大茶缸,去试了一回。结果没吃饱。回来和同学一分析,说看着生面挺多的,怎么捞上来没有多少了呢。估计锅里有猫腻。第二个星期天下午和同学继续去“试”,这一回两人盯着王瞎子下,待面条捞起,王瞎子让我们端走时,我说怎么看着面条这么少呢?拿起王瞎子放下的大筷子一捞,结果发现水下还“潜伏”着一大团。王瞎子尴尬不已,只好乖乖再捞给我们。

感觉这是有生以来吃面条吃得最痛快的一次。以后我和同学又如此吃过多次。

多少年过去了。青少年时代关于吃面条的记忆是那样刻苦铭心。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平素人们要想到饭店吃碗面条已是“小菜一碟”,甚至有将就的味道。但是,隔三差五的,我还是喜欢吃面条。只是,再也吃不出当年的那种美味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