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广祥 | 扬州话里的称谓

 丁中广祥 2020-10-26

【往期回读】

江都市委书记赵昌智书法作品欣赏

名镇吴桥史话    娄勤俭教育情怀
游走宜陵老街    
麾村史话

古镇小纪史话    郭村史话

蒋勋细说红楼梦 | 80回大合集

“六”字扬州方言,你还会说吗

扬州话里的称谓

扬州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八折(货)】

独特的扬州话之一。骂人的称呼,指智力不足、言行不当的人。

【半吊子】

古时,一千个铜钱为满串(用绳子串起来),若是五百个铜钱便是半吊子。做事有始无终,帮人帮不到底的人,人称半吊子。

【大大】

扬州话里,指伯父。

【大伯子】

指丈夫的哥哥。

【大块头】

指身材粗壮高大的人。

【呆瓜】

指呆子。

【弟兄】

指哥哥和弟弟。比如说:“家里弟兄们关系好,妯娌关系就不得差。弟兄们处不好,外人就会看笑话。”

【嗲嗲】

扬州话里,指父亲。

【爹爹】

这是扬州话里一个颇有地方特色的称谓,它对应的是普通话的“爷爷”,也就是父亲的父亲。而普通话的“爹爹”指的是父亲。

【二百五】

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二呆子】

指呆子,多含不敬意味。但也戏称,如情侣之间,女孩子会叫喜欢的人叫二呆子,这是一种亲昵的叫法。

【二(不)愣子】

犹如“愣头精”,说话做事冒失莽撞、不能掌握分寸的人。

【二水货】

指婚前与他人有过性行为的女子,也指再嫁的女子。

【二显】

可做形容词,也可做名词。名词用,指言行不合常理的人,如:跟这个二显谈不起来!

【二姨娘】

除了指排行第二的姨娘之外,还特指有女人气质、特点的男子,如:“那个男的,动作捏捏怪怪的,就是个二姨娘!”

【公公】

扬州话里 ,指外公。

【公鸡头子】

对小男孩的戏称。如:“老张家五个霞子,全是公鸡头子!”

【姑姑】

对应的是普通话里的姑父,也就是姑母的丈夫,这个说法很特别,而普通话里的“姑姑”指的是姑母,是父亲的姐姐或妹妹,扬州人说的“姑姑”,其实是父亲的姐夫或妹夫。“姑姑”是男的,和“孃孃”是夫妻关系。扬州人称自己大姑母的丈夫叫大姑姑,或者简称为大姑,称自己二姑母的丈夫为二姑姑,或二姑,而叫最小的姑母的丈夫为老姑姑,或老姑。

【姑娘】

除了泛指年轻女子,扬州话里有时特指女儿。

【瓜货】

骂人的称呼,一般指行为鲁莽、举止失当、言语没有分寸的人。

【拐货】

指说话、做事不上路子。比如:“这家伙是个拐货,三句不到,就说道男女之事上,”

【乖乖】

在扬州,“乖乖”除了作感叹词,表示惊奇,有好的意思,还有两个用法:一是长辈称呼小孩;二是用来骂人,如北京人骂人时说的“孙子”。据说,有个外地人到扬州来当市长,经常听到部下说“乖乖”,就问部下:你们说的“乖乖”是什么意思?部下说是“好”的意思。一次会议,他走进会场,微笑着对与会人员大声说道:“同志们,乖乖!”然而他却看到了大家目瞪口呆的面孔。

【夯货】

一般指行为鲁莽、举止失当、言语没有分寸的人。

【好佬】

有褒贬两种含义。褒义指牛人、强人。贬义指不是好人(也可作戏谑之语),如:你不要跟他啰嗦,这小伙是个好佬。

【活死人】

一指不管事的人,如:扫帚倒下来都不得命扶一下,真是活死人!二指反应迟钝的人,如:你带快点好不好?活像个活死人!

【贱骨头】

指不自尊、不知羞耻或不知好歹的人。如《红楼梦》第69回:“人太生娇俏了,可知心就嫉妒。凤丫头倒好意待他,他倒这样争锋吃醋的。可是个贱骨头。” 

【舅大爷】

男子称妻子的哥哥或弟弟为舅大爷或舅爷。按岁数大小,分别叫大舅爷、二舅爷……小舅爷。

【舅母子】

男子称妻子哥哥或弟弟的妻子,也就是称自己孩子的舅母为舅母子,这里“子”读如“在”,重读。要注意的“舅母”跟“舅母子”不是一回事。你说的“舅母子”,就是你儿子的“舅母”。

【舅奶奶】

即舅母子。这里的第二个“奶”要重读。

【侉子】

在扬州话中,“侉子”指北方人,含讥讽之意。

【老巴子】

称排行最末的人。

【老板奶奶】

老板娘。

【老表】

扬州话里的“老表”是表兄或表弟。一般是男性与男性之间互称,有时也见于表兄妹之间。

【老大】

称排行第一的人。

【老儿子】

指排行最小的儿子。

【老杆子】

指年长者,也指在某一方面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比如:“他教书已经七八年了,也算是老杆子了。”对应的则是“小杆子”。

【老姑娘】

排行最小的女儿;过了结婚年龄尚未出嫁的女子。

【老江湖】

指见多识广、为人圆滑的人。

【老交】

指老朋友。比如:“我跟他是多年的老交了。”

【老甲鱼】

扬州话里,是一种骂人的称呼,指年老的男子。

【老奶奶】

扬州话里,一指老太婆;二是对老年妇女不太尊重的称呼(第二个“奶”字声调读阴平)。

【老娘】

扬州话里,一指母亲(多含有不尊重之意);二是自称(多用于愤怒、自负或开玩笑的场合)。

【老枪】

现在一般特指抽烟成瘾的人。

【老太爷】

对男性年长者的尊称。

【老头子】

扬州话里,一指年老的男子(多含有不尊重之意);二是妻子对丈夫的称呼(用于年老的);三是子女对父亲的称呼。

【老外】

扬州话里,除了指外国人,还指外行的人,比如:“你真是老外,连这个都不懂,笑死人!”

【老爷】

扬州话里,指最小的叔叔。

【老子】

扬州话里,一指父亲(多含有不尊重之意);二是自称(多用于愤怒、自负或开玩笑的场合)。

【蛮子】

在扬州话中,“蛮子”指南方人,含讥讽之意。扬州人把扬州以外的人看成不是“侉子”,便是“蛮子”,这同阿Q一切以“未庄”为标准没有什么两样。

【马马(子)】

指老婆。比如:你这么大了,该娶马马子了。

【姆妈】

口语,指妈妈。当面喊妈妈时才用这个词,比如放学回家,看到妈妈,就叫一声“姆妈”。

【木瓜】

指笨拙的人。

【奶黄子】

指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男人】

扬州话里,有时特指丈夫。

【能豆子】

指聪明能干的儿童。

【孃孃】

扬州话读第一声,等同于普通话里的姑母,是父亲的姐姐或妹妹。比如说:“我家爸爸姊妹三个,我家爸爸在家老大,两个孃孃比我家爸爸小得多。”按照岁数大小,分别称为大孃孃、二孃孃……最小的叫老孃孃或者老孃。

【娘娘】

扬州话读第二声,等同于普通话里的婶母,是叔叔的妻子。比较有趣的是,和父亲相比,年龄排在第二的在叔叔中岁数最大的那个叔叔的妻子,因为她是这个人家排行老二的儿子的妻子,所以称为二娘娘,而不叫大娘娘,这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的流毒的一个明证。最小的一个叔叔的妻子,称为老娘娘,但不能简称为老娘。

【女人】

扬州话里,有时特指妻子。

【皮王】

指十分顽皮的孩子。

【皮五辣子】

原是扬州评话《清风闸》中的主人公,后用来指皮五辣子那样的人,即常讹诈他人的人。

【婆太太】

女子称自己丈夫的母亲为婆太太,也叫婆老太,简称婆。比如:“同学聚会的时候,男同学谈的是升官发财,女同学聚在一块谈的是各家霞子学习,还有跟婆老太难处,婆媳关系好的着实不多。”

【三姨娘六舅母】

泛指各类女性亲戚。

【山上下来的】

指指劳改释放的人。

【上人】

扬州话里还指长辈,与“下人”(晚辈)相对。

【十三点】

指用以形容那些轻浮或言行不合常理的人。

【叔太爷】

扬州话里,指叔叔。

【甩子】

扬州话里,指说话随便、做事不沉着的人,多有一点自负之意。

【太太】

扬州话里,一指曾祖母,一是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讨债鬼】

扬州话里,对淘气小孩的称呼。

【霞子】

扬州话里指小孩。“霞”只是记音,与小孩的意思毫无关系。章太炎《新方言》有一条是:“《类篇》云:‘吴人呼赤子曰伢子。’今扬州、镇江、杭州通谓小儿为小伢。”现在的仪征话中称小孩还是“伢子”。

【下人】

除了指仆人(与“主人”相对)外,扬州话里还指晚辈,与“上人”(长辈)相对。

【下手把子】

指帮手,助手。你跟我一块儿接接拿拿,做我的下手把子。

【先生】

除了普通话里常有的意思外,在扬州话里,“先生”还有一个特殊的用法,指医生。

【小炮子子】

扬州话里,小孩子的意思,多用于嗔怪、疼爱之称呼。

【小把戏】

扬州话里,还特指小孩子,多用于疼爱之称呼,如“你这个小把戏”。

【小伙】

老扬州口中经常说的一个词“小伙”,其基本用法有两个。一是指青年男子,与普通话里带儿化的“小伙儿”用法一样;二是指男孩,比如,“小李家老婆夜里生了,生的是小伙,小李高兴死了!”

【小老爹】

扬州话里,指男孩子。

【小毛人】

年长者对后辈的称呼,多含瞧不上眼的意味。比如:“一个小毛人,胆敢跟我作对!”

【小毛头】

指婴儿。比如:小毛头哭了,怕的是要喝奶了!

【兄弟】

扬州话里偏指弟弟,不含哥哥。扬州人说:“我家兄弟旧年子谈的人,今年子国庆节娶马马。”意思是说:我家弟弟去年谈的对象,今年国庆节结婚。

【丫头】

是对于女孩子的一种昵称,里面包含了几多亲昵成分。“死丫头”、“瘟丫头”、“呆丫头”等,莫不如此。譬如《红楼梦》中,贾母就说“这才是凤丫头知礼处”,除了贾母之外,别人是决计不能说凤丫头的,否则一定会吃不了兜着走。

【侄大少】

扬州话里,指侄子。

【姊妹】

扬州话里,多说成姊妹妹,是兄弟姐妹的合称,一般不分男女。比如,你和表哥可以说是表姊妹关系,你和表妹同样也是表姊妹关系。曹雪芹《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表姊妹关系,贾宝玉和薛宝钗则是姨姊妹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