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卞阿根 | 看场

 丁中广祥 2020-10-26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收长头发   二八大杠

咱同宿舍的三个人

三伏天做豆瓣酱  面子

看  场

大桥镇  卞阿根  

作者卞阿根先生:1955年生,江都文史学者,大桥镇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曾做过教师,后调到镇建安公司工作。

负责看场的人,责任性是比较大的,夜间不能睡觉,待在窝棚里一会儿就要出来,在晒场上用电筒来回检查封盖的粮堆,看有没有被人动过,而后打着电筒再巡回细看一下晒场的四周,有没有什么异常的动静情况后,再回到窝棚中稍息。

在农田还没有实行承包责任制前,每年到了夏秋收获的季节,麦子、玉米、大豆、花生等一登场,生产队就在场头边上搭一个小窝棚,由看场的人夜间躲避风雨居住。

看场的人,生产队选派的都是年龄比较大些的,责任心强的,夜间“觉头少”,“醒睡”的人,这样看守场头,晒场上粮食被盗窃的情况就会大大降低。看场的人,每天在夜间十一点钟之前,是不愁晒场上的粮食被人偷盗的,因为夏天的气温比较暖,秋天的气候不冷不暖,村上的孩子们吃过晚饭会到晒场去纳凉,捉萤火虫和躲迷藏,孩子们玩耍回家后,看场人才会感到孤单寂寞。

每天早晨,由场头主带领固定在场头上的社员到场头放场,摊开粮食晒。在晚上收工前,再把它堆集起来,由仓库保管员或场头主在粮堆上盖上洋灰印。洋灰印是一个手提式的小木盒,盒长约25公分,宽和高差不多,大致为15至18公分,形似一把小石锁,洋灰装在小木盒中,其底部中间通底刻有生产队的名称或其他图案,离盒壁的四周一公分处通底刻有宽两公分的条状空间,盒低面内用纱布蒙上一层,不用力洋灰是不会撒漏的。粮堆上盖好洋灰印,再用芦席、草帘封盖好,把洋灰印收回。洋灰印是不能放在晒场上交给看场人保管的,防止看场人自盗。

负责看场的人,责任性是比较大的,夜间不能睡觉,待在窝棚里一会儿就要出来,在晒场上用电筒来回检查封盖的粮堆,看有没有被人动过,而后打着电筒再巡回细看一下晒场的四周,有没有什么异常的动静情况后,再回到窝棚中稍息。

每天夜间,生产队的队长、会计、保管员、计工员、场头主,是要轮流值夜班的。他们一般都是在深夜点把两点钟,悄悄地来到场头检查,因为这个时候人是最瞌睡的时候,防止看场人不负责任地偷懒,躲在窝棚里睡大觉,一旦发现会受到严厉的批评。

第二天早晨,固定在场头上的社员出工后,由场头主带领大家掀开覆盖在粮堆上的芦席、草帘,首先看一看粮堆有没有被人动过,盖在上面的洋灰印有没有波动不成形了,如果印盖在上面的洋灰印有坍塌,被人扒过的迹象,说明夜间粮食被人盗窃过,视情况,对看场的人轻则扣工分,重则给予赔偿,重新换其他人看场。

几天后粮食晒干了,是不能放在晒场上的,生产队会马上组织劳力进仓。进仓的粮食由劳力用水桶、粪桶一担一担地挑着进仓。对进仓的每担粮食都要在场头过好称,并由会计做好记录,这是不能马虎的。因为收成结束后,要统计出不同品种粮食的总产量和算出亩产的平均产量,今年是歉收还是丰收,做到心中有数,把应交的田亩国粮交上后,年终分配粮食时,首先要留好来年耕种的粮种,再对社员家庭做不同粮食品种数量的分配。对那些乱七八遭的下脚粮,也要过称入库,给生产队饲养的牛和猪做饲料。

自从1981年农田承包责任制落实后,各家各户在粮食收获时,都在自家门前的场地上脱粒和晒粮了,这样生产队的晒场也就“无用武之地”了,分给村民们做副业田种菜,再也不要像集体化耕种的时候看场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