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12期:到粮管所交公余粮

 探秘桂北 2020-08-18

   原创 肖然

    在人生记忆里,到粮管所交公余粮是我印象很深的往事。

    我出生在农村,祖祖辈辈都在土地上种粮。每到秋收时节,家家户户都到田地里收割庄稼。水田收稻谷,山地收玉米。庄稼收上来后往往要搬运到晒场上晾晒。我们村田坝之间的晒场很多,几乎每家人都有到晒场上晾晒谷物的机会。通过秋老虎太阳的暴晒,谷物晒干了就收回家中贮存起来。被贮存起来的粮食一大部份拿去粮管所上交公余粮,剩余的部分留着自己吃。

     一到去镇上粮管所上交公余粮的时候。家家户户大车小车地拉着去了。从老家村子到镇上粮管所大概有10公里的路:7公里柏油公路,3公里乡村土路。一路上形成浩浩荡荡的上公余粮大军。到了镇上粮管所还得排长队上交。从粮管所仓库门口一直排到公路边。当天交不了的农户还得连夜在那里守候。有的拉回来第二天再去。父亲在粮管所守公余粮守过好几年的夜晚。好不容易排到自己,又要通过严格的检查验收。粮管所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查验粮食是否晒干。干不透的粮食还得利用粮管所晒场反复晾晒。一直晒到干透为止。我家就反过几次工。抱侥幸心理的父亲总是不得不把自己干不透的粮食倾倒在粮管所晒场上让太阳晒干。有的还会放两块石头在麻布口袋里增加重量蒙混过关,但是一一被暴露,一一被发觉。当时,年龄还小的我很佩服粮管所那几个检验员敏锐的眼光和不凡的手段。按照他们的话说:“我们掌管着多少国家公职人员的吃饭问题,岂能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呢?”当时那种社会体制,好多公职人员都吃国家供应粮,不只军人。基于此,农民就有上公余粮的义务。相当于向国家上交农业所得税。粮管所上面有粮食局。我们新哨既有粮管所又有县粮食局仓库。粮管所收上来的公余粮又运输到粮食局仓库等着调派发放。正因为有上公粮的义务,所以作为农民的父母每年都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田地里粮食增产增收。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就是为了粮食丰收。粮食丰收了,不但能上公余粮,还能保障一家老小一年之内能填饱肚子。

    母亲都经常教育我:“好好读书,以后出去抬铁饭碗,吃国家粮。”母亲所说的“吃国家粮”就是吃她们每年向国家上交的公余粮。

  市场上商品粮的出现,打破了国家公职人员吃国家供应粮的机制。人们份份到市场上选购自己喜欢的粮食。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军人还有吃皇粮。这一巨变使农民到粮管所上交公余粮成为历史而退出历史舞台。那段历史成为一种集体记忆而被人们铭记于心。

2019年1月31日

第611期: 在医院病房

第610期:一袋方便面  (微型小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