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濮阳县粮食统购统销工作情况

 文化龙乡 2015-03-13
回忆濮阳县粮食统购统销工作情况

冯纯成


濮阳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的豫北平原,自古盛产粮食,是一个产粮大县。1992年置辖22个乡(镇),总面积1455平方公里,981000人。从1953年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至1993年4月1日粮价放开(定购粮除外),由此粮食统购统销变为市场调节。40年问,在人口迅速增长,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的情况下,人均产粮、占有粮、消费粮及统购统销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953年与1992年相比:人口由64.2万增加到98.1万,其中农业人口由62.8万上升到92.5万;耕地面积由214.3万亩下降到133.2万亩;人均耕地由3.34亩下降到1.36亩;粮田面积占总面积由83.7%下降67.5%;人均产粮由256公斤增加到517公斤;人均占有粮由224公斤,提高到488公斤;农民人均消费粮食由146公斤到1987年人均消费细粮212公斤。由过去的“糠菜半年粮”到“一年四季吃白馍”,食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食用面粉的品种增多、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由过去的“一风吹”含麦麸面全部变为标准粉、上白粉和少量的精粉。实行统购统销40年,总的情况是购大于销,对国家是有贡献的。1953年至1978年26年间,13年购大于销,13年销大于购,购销统算,吃国家统销粮8404万公斤,年均323万公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即1979年至1992年连年购销有余,扣除1978年以前销大于购部分后,净向国家贡献商品粮60395万公斤。在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同时,对食油也实行了统购统销。40年间35年购销有余,5年销大于购,购销统销向国家贡献商品食油1521.9万公斤。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物资,只有抓好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才能保证完成国家征购(征是公粮购是余粮)任务,保障统销粮(农村缺粮、城镇居民供应和工商行业用粮等)的供应,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此,濮阳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粮食生产,为提高粮食产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兴修水利,引黄灌溉灌淤压碱,背河改稻,改善生产条件,实行科学种田,推广优良品种,施用农药化肥,建设粮食基地县。二是改革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是用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首先是1958年至1965年4次提高粮食购价,出现了粮食价格购销倒挂的问题,因而对职工实行了粮价补贴的政策。其二,对统购粮实行加价奖励的办法。1960年以生产队为单位,按人平均全年向国家交售粮食100市斤,超过部分按统购价奖10%。1961年因提购价而停止,1965年恢复、并改为加价12%。1966年又实行完成征购任务后,超购部分一半奖售物资,一半加价奖励,加价幅度为50%,俗称二五加价,即超购部分50%加价,加购价的50%。其三,统购粮奖励工业品。凡生产大队向国家出售1500市斤粮食奖售棉布(布票)15尺和其他生活用品。其四,以工业品换购粮食。换购的办法是每收购4市斤细粮奖售1尺棉布或每收购1市斤细粮奖售l市斤化肥,收购粗粮按斤半折1斤细粮计算。其五,开放农村集市贸易,实行粮食议购议销。1963年恢复农村粮油贸易市场,在市管会统一领导下,由粮食部门负责管理,并开展议购议销,收购落市粮,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帮助城乡人民搞好余缺调齐和品种调剂。其六,稳定农民负担。从1965年开始粮食征购任务“一定3年不变”稳定民心,鼓励生产。其七,统购要留有余地,对余粮户的余粮统购比例为80—90%,开荒种粮3年不计产量。上述鼓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49年一1956年粮食总产年均16007.9万公斤,1957年一1978年粮食总产年均16311万公斤,1989年粮食总产突破4亿公斤大关,1980年一1992年粮食总产年均37831.6万公斤,1992年粮食总产达4.78亿公斤,较1952年粮食总产1.45亿公斤提高2倍多。做好粮食工作,完成征购任务征购任务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的收支平衡和计划供应能否落实的大问题。为此,濮阳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粮食征购工作,把每年一度的粮食征购工作都列为县委、县政府的临时中心工作,抓紧抓好。县建立征购指挥部,乡(镇)建立征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派大批干部下乡,加强具体指导,责承各职能部门尽职尽责,搞好资金供应、维护人库秩序,加强市场管理,防止粮食外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逐级发动,层层带头,向农民进行三爱四支援(爱国爱党爱人民,支援国防、城市、工业和灾区)的教育,形成爱国售粮高潮,高标准的完成国家的粮油征购任务。粮食局是县政府管理粮油的职能部门,搞好粮食征购工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历届粮食局领导同志都很重视每年一度的粮食征购工作。首先,早准备,早动手,力争立功,在粮食作物生长期和成熟前,县粮局抽派大批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勘探苗情,预计产量,给县委、县政府当好征购入库的参谋。其二,做好入库前的准备工作,培训质检、接收入库有关人员,提高业务素质,统一收购政策和标准,加快收购进度,提高收购质量,集运粮食,腾、并、挤粮仓,清仓消毒,备足仓库、磅称、麻袋等器材和人员。其三,在入库期间认真做好工作,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库、站、所和临时设立的收购点设立茶水站、医药站、休息棚、监督磅、服务台,方便食品和稀饭小吃,千方百计地方便交粮群众,并为军烈属劳力少的困难户排忧解难。其四,认真执行粮食收购政策--,、以质论价、优质优价、不准压级压价、也不准提级提价、更不准收购人情粮、关系粮、照顾粮。其五,加强粮食保管工作。完成征购任务后,及时抽调大批领导干部和保管骨干进行全县粮油大普查,摸清底子、采取措施,因地制宜,方法多样。如薰蒸密封杀虫、塑料布密闭缺氧、双低售粮等办法,把收购入库的粮食保管好,确保国家的粮油安全。其六,认真执行国家对粮食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规定,既保证完成国家上调粮油的任务,又坚持及时征购、同时安排的方针,把我县灾区的人民生活安排好。由于我县粮食征购工作做得好,农民爱国售粮热情高。如1984年就向国家交售粮食16398万公斤,超定购任务14725.5万公斤,全县农民人均多贡献粮食153.4公斤,如按余粮户人口计算人均多贡献更大。加强粮食管理,保障合理供应濮阳县开始实行统购统销没有经验,农村采取自报公议。即由农民自报产量、留量、余粮、缺粮,然后让群众评议;城镇居民供应采取自报用粮计划,由粮食部门审批。由于当时没有具体规定收购和供应标准,农村出现少报余粮多报统销的现象,城镇出现了多报需求、扩大销量的问题。加剧了我县粮食紧张局势,县委、县政府为扭转这种局面,于1955年对统购统销进行整顿、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对农村实行“三定”,即定产、定购、定销。定产:农户的粮食产量,按粮田的单位面积常年产量归户计算,根据田地质量的自然条件结合其经营条件评定,并规定一定3年不变,增产不增购,开荒种粮3年不计产量;定购:余粮户向国家交售统购粮,一般(按省定标准留下种子、口粮、饲料粮以及实缴公粮后)交售余粮的80—90%;定销:各类缺粮用粮标准是种子粮应根据实际需要供应;一般产粮区的缺粮户,口粮、饲料粮标准应低于当地余粮户的标准;按国家计划种植技术作物的缺粮户,口粮饲料粮的标准,应不低于当地余粮户的标准。并用“三定”标准确定余粮户、自足户、缺粮户,一定3年不变,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不准变动;对缺粮户的供应是采取先吃自己的,后吃国家的,确定缺粮数目后分月供应到户。二、对城镇居民实行定量供应。根据我县地理位置,执行以杂粮、面粉为主食的地区标准,共划为9级,分别每人每月供应成品粮’:1、特重体力劳动者50“0市斤,平均控制数为55市斤。2、重体力劳动者40—9市斤,平均控制数为44市斤。轻体力劳动者29—39市斤,平均控制数为35市斤,4、机关、团体工作人员、脑力劳动者27—32市斤,平均控制数3l市斤。5、大中学生29—36市斤,平均控制数为35市斤。6—9级为一般居民和儿童,平均控制数为8—27.5市斤(具体级别标准略)。参照上述4个级别的标准,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又把居民和儿童细划为10个级别,每人每月分别供应成品粮:居民和10周岁以上儿童26市斤,8—9周岁25市斤,7—8周岁23市斤,6—7周岁20.5市斤,5“周岁18市斤,4—5周岁16市斤,3叫周岁13市斤,2~3周岁1l市斤,】一2周岁9市斤,不满1周岁6市斤。每人每月还供应食油半市斤。三、切实保证各种用粮的供应。认真做好了工商行业用粮、军需粮、救灾粮、以工代赈粮、各种奖励粮和补贴粮的供应工作,保证了军需民食,支持了工农业生产,促进了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四、抓粮源,保供应。1957年夏季70万亩小麦遭干旱,秋季54万亩禾苗被水淹,粮食总产较1956年下降30%,当年从东北、内蒙、江西、湖南、信阳、汤阴、林县调入粮食1040万公斤,补助灾区人民口粮,销大于购1310万公斤。1958年、1959年受“浮夸风”、“高估产”的影响,增产没有增收,出现了大购大销的恶性循环。1960年一1963年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供应非常紧张,粮食形势严峻,安阳地区粮食局副局长曹国贤,濮阳县委副书记吕芳、钞进学,濮阳县粮食局副局长靳朝钦组织百余人,到黑龙江、广东、新疆、湖南、湖北等地购入小麦、玉米、大麦、燕麦、木蓿干及其他代食品10225万公斤,解决了粮源不足的问题,缓和了粮食紧张局势,保障了我县的正常供应。粮食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粮食统购统销40年,在历史长河中象闪电一样,时间是很短暂的。但是,它的历史作用人们是不会忘记的,主要有4个方面:l、在建国初期,实行统购统销是适合县情的。由于长期受帝官封的掠夺和压迫,农业生产条件差、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低,人多地少,处于“糠菜半年粮”的困境。由于统购统销使有限的粮食得以平衡和充分利用,保障了军需民食、马喂和工商行业用粮,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2、顺民心,合民意。我县地形复杂、灾害多,有上堤、下堤、黄河滩区、背河洼地。旱、涝、水、虫等自然灾害频繁,绝收断粮现象常有发生。由于实行统购统销粮食余缺得以调剂,一方有灾,八方支援,灾区人民的生活才有了保证。3、国库有粮人心不慌。用“三定”的办法和超购加奖、加价奖励、换购等政策把丰收地区的余粮收购起来,供应城市、工业、国防、灾区,这个方法人心安定,社会稳定。4、粮食统购统销是解决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条件差、技术落后、产量低、粮食紧张的良策。它虽然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但它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人们难以预料的巨大历史作用,打破了西方有人“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推翻蒋家王朝,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无能力解决本国人民吃饭问题”的预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