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频,与其一味的责之于肾,不如听听中医箴...

 长廊观海 2020-10-26
尿频,与其一味的责之于肾,不如听听中医箴言:‘尿频并非皆湿热,气化失司要明确’,助你‘无尿可频’

有个病人,自述,“我2年前感冒后出现尿频,白天明显,1天20余次,每次量不多,伴口干,饮水多亦无缓解,无尿急、尿痛,大便偏黏。”

我问,“这两年来,你就没看过吗?”

他说,“怎么没看过?都说是肾不好了,让我补肾,结果钱花了不少,可没有一点起色,然后就听我朋友说,你看得好,就来找你了,你说我这啥问题啊?”

我说,“提起尿频,相信首先出现在大家脑海里的,是西医有没有炎症,中医有没有湿热或者肾虚。其实,临床上尿频的原因远不止这些。”

他说,“不都是肾虚吗?”

我说,“从中医学来讲,尿频辨证首分阴阳。

第一:阳证尿频 

多由膀胱湿热所致,且常尿频、尿急、尿痛一起出现,每次尿量少,尿道灼热疼痛感明显,多伴口干欲饮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类似西医学炎症性尿频。

第二:阴证尿频 

根据我多年临证经验,阴证尿频大致分以下3类。

(1)水蓄膀胱:特点是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选五苓散。

(2)土不制水:特点是不渴,吐涎沫(可以理解为平时口水多或流涎),小便数,遗尿,选甘草干姜汤。

(3)肾虚不化:特点是夜间尿频甚,或腰痛伴小便不利,或消渴,饮多小便多,选八味丸合缩泉丸。”

他说,“原来如此,那我怎么选?”

我看他舌淡,苔白腻,脉关尺沉,寸微浮,说,“你这是太阳、太阴合病,需要温阳化饮,助膀胱气化。”

方:桂枝,茯苓,猪苓,盐泽泻,苍术,党参,干姜,炙甘草。

他说,“没有补肾的药,能行吗?”

我说,“你要的话,我可以加,但是我敢保证,过不了几天,你会来骂我庸医。”

他说,“能再说的明白点吗?”

我说,“你尿频,每次量不多(即状如小便不利),口渴多饮水不解(即状如消渴),加之寸脉浮,显然为五苓散方证;脉关尺沉,主里有饮;精神疲倦,大便偏黏,舌淡苔白腻,为太阴病;口干为水液内停,津不上承所致。所以,你补那么多的肾,当然是没有效果的。”

5天后,他说,“尿频症状明显改善,每日10余次,还要不要继续吃?”

我说,“可以再吃几天,巩固一下。”

最后,再聊一点我对尿频的看法——

第一:尿频并非皆肾虚,辨证论治是关键 

尿频除了肾虚以外,还有膀胱湿热、水蓄膀胱、土不制水3种情况,因此临证若遇尿频,一定要辨证论治,不可一概而论当肾虚治疗。

第二:缩泉并非证证通,肾虚尿频最有功 

现代的中医大夫,辨病比辨证者多,临证拥有中医思维者少,常遇尿频不辨证型,一概加用缩泉丸,这是不对的。

缩泉丸,方中淮山药补肾固精;益智仁温补肾阳,收敛精气,以盐炒,取咸入肾经;乌药温肾散寒。三药合用,肾虚得补,寒气得散,共奏补肾缩尿之功。主要针对的是,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间遗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