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苦菜

 环球视角观察 2020-10-26

苦苦菜

苦苦菜,在我们家乡是老幼皆知的一种野菜,不管你爱与不爱,在极其艰苦的地方,它都能年年发芽,岁岁不败,可爱的小黄花依旧鲜艳。与家乡的人们有着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上世纪那个年代里,每当在青黄不接季节里,是人们充饥的美味,是饭桌上的佳肴。现在它已走进高雅的殿堂,成为招待贵客的必点野味,它的经济效益和潜在魅力正在充分的显现出来。
 
苦苦菜,别名:苦苣菜、取麻菜、苣荬菜,麻苣苣,药名“败酱草”,民间俗称苦菜,是一种药食兼具的无毒野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有宿根。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钾、钙、镁、磷、钠、铁、等元素。

苦苦菜不但能吃,而且还能治病。清凉解毒、明目和胃、破瘀活血、消炎利尿、排脓去淤消肿。主治肠炎、盲肠炎、产后腹痛、急慢性结肠炎、眼结膜炎、皮肤红肿炎症或湿疹发痒,对牙龈出血、祛火明目有一定疗效。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七"苦菜"条记:初春时生苗,茎中空,折断时会流出白汁,开黄花和野菊相似,其种子附生白毛,能随风飘扬。 苦菜是荼的本义,其味苦,经霜后味转甜,故有"其甘如荠"、"堇茶如饴"。


每年二三月,北方的大地一片苍凉,广袤无垠的田野里,高耸的大山里,唯有苦苦菜早早的就露出青翠略带紫色的嫩芽,人们就寻觅着这些嫩芽,就能挖出苦苦菜根,苦苦菜根,比苦苦菜叶子的营养价值更高,泡制简单,味美爽口,长期受到群众的爱戴。当地有民谣说:“苦苦菜,苦苦菜,味苦爽口,能养人”;“苦苦菜连根带,老汉子剜,婆婆子(旧时对农村妇女的一称呼)卖,卖不了就是婆婆子的害‘’。

卖不了就是婆婆子的害,说的是如果刨挖的苦苦菜多了,吃不了,卖不了后,就要淘洗干净,进行腌制,这繁重的腌制工作自然就是婆婆子们来完成了。婆婆子们为了养家糊口,也心甘情愿的承担这个责任,努力为家庭饭桌上增添色彩。


剜苦苦菜,是个力气活,只要找见,就是一大片,因为苦苦菜是须根草本,根系发达,只要有一点点根,埋到土里,于到雨水和适合的温度,就能生长,且埋藏浅,一般都在二三寸深,剜出后比较容易捡拾。

苦苦菜炮制工艺也很简单,制作流程是挑拣淘洗干净,在开水锅里焯一下,不能煮的太软,但也不能太硬,不软不硬要带点脆,要吃着有嚼劲。焯好的苦苦菜捞出来要用凉水寖泡几次,去其苦味,然后捞起拧干水,切成半公分长短,凉拌最好吃。过去农村就是在农闲时,将苦苦菜剜下淘洗干净,煮熟凉水冲凉后,再将苦苦菜拧干,选择一个水缸放一层苦苦菜,撒一把盐,一层一层压实,最上面用大石头压住。再用羊角梢(又名五加皮)熬制羊角梢水放在最上面,防止变味生虫。


苦苦菜剜后对土地起到了除草,疏松土地有利于保埫春播,现在也是人们休闲踏青的一项游玩活动。特别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这个季节正好是踏青春游好时候,不妨组成三五个人,相邀到农村田野、山岗上领略祖国大山大河的美丽,呼吸大自然的气息,陶冶情操,亲吻祖国大地,听动人的传说和美好的故事,捡拾野味野菜,自己动手制作爽口的苦苦菜,让苦苦菜赋予现代生活更加精彩的内涵。

作者简介:孔宪民,微信名:大树,山西省临汾市蒲县人,退休干部,爱好文字。人情冷暖正如花开花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