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乡偶记

 新用户78168KoG 2020-10-27

吧啦原创文学,陪你走过每一个有梦的日子

 编者按:  

真正最动人的生活,是全然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日常生活的小事是那样美丽动人。每一个伴着阳光醒来的清晨、每一顿饭、每一个倾听雨声的午后、每一个和家人闲聊的夜晚,才是我们最应珍惜的人生。

— — 编辑 小蔷

01

一大早,铃响起床,给孩子准备好早餐,尚不到七点,姐姐已经等在楼下,准时出发。

清明,回老家去。默念过这句话,嘴角上扬,眉梢喜悦,心情绽放。这座城市,假期的路永远是拥堵的,早晚高峰,车流见首不见尾,但没有影响心情。开着车,与姐姐聊聊生活琐事,四十分钟后,爱人在半路接应,立刻跳下驾驶座位,于我,开车始终是件费力耗神的事儿。与此同时,弟弟陪母亲正由另一方向往老家赶,我们约好会合地点。

02

习惯了在老家附近的小镇上购买祭奠物品。乡村的祭品花样越来越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这里可谓一应俱全,当然都是印刷品。冥币印刷图案几可乱真,面额大得吓死活人。布艺绢花五颜六色,菊花花瓣栩栩如生,姐姐选了白色和黄色,一大束,抱在怀里。

春风不解清明泪,漫树梨花斜飞雪。早年,村里的陵园亦是果园,园里种植着成趟的百年梨树、苹果树,每年四月,伴着淅沥的春雨,白色花瓣随风飘散,园里满是大自然的哀思。记不清何年,土地租赁,好端端的果园消失殆尽。

“早清明,晚寒食”,老家祭奠有讲究,清明节烧纸宜早不宜迟。当我们匆忙赶到村北的陵园时,成百座坟茔插满花花绿绿的清明吊子。面对满目坟茔,心中呼唤,爹,我们来看您了!父亲的坟旁是去年新植的小松柏,苍茫中泛出新绿。拔草、填土、插花、摆供、焚纸,轻烟萦绕,我们叮嘱父亲收着东西,好好保重。还告诉父亲,母亲现在身体康健,孩子们也都活泼向上。默默虔诚祈祷,轻轻翻动烧纸,多么希望这些冥币父亲可以收到。在季节变幻天气转暖之际,多买些新的换洗衣物。

阴阳相隔,希望父亲在天堂没有疾病和劳累。

03

每次回老家,首先去叔叔家看看。父亲和大叔是挨肩兄弟,算起来,叔叔也已七十多岁。前些年因脑出血做过手术,抢救及时,生命无碍,但行动尚不太利索。婶子也六十多了,经常腰椎疼痛。但只要我们回去,叔和婶都会备好饭菜,早早坐在胡同口等待,老远望见车的影子,立刻站起来招呼。

叔和婶在院子里种了各种蔬菜,赶上夏秋收获季节,茄子、黄瓜、丝瓜、生菜等,摘给我们一大堆。甚至,婶还把家里不多的笨鸡蛋、鹅蛋等硬塞给母亲。

婶今天做了西红柿打卤面,满满一盆卤,金灿灿的,全是大块儿鸡蛋。我故意逗趣,婶呀,您这分明是鸡蛋炒西红柿哇。婶哈哈大笑。那当然,十三个鸡蛋全打进去了,叔嫂姑侄相视大笑。婶还养着两条狗三只鹅,此时,犬吠鹅叫,好不热闹。

不仅有打卤面,婶还买来一大兜子炸麻花,一大盆凉拌菜,一个劲儿叮嘱我们,多吃点,多吃点,我的实在的亲叔亲婶!

04

我们有一个想法,将老家的院子打造一番,种些耐寒耐旱的花草果木,几年后,既可观赏,又可食用。此次就商定好,先将院里的三棵毛白杨砍掉。因为杨树极爱生虫,生长极高,遮阳效果不佳。刨掉后备补几棵核桃树。

恰逢村里有人家在盖房伐树。下车详问,得知是邯邰来村里收树的。经纪人是本村的一个伯伯,弄清状况后,伯伯将买树人带至家中查看,谁知买家连连摇头,一口否定,原由是太细,无实质用途,但答应帮忙将树放倒锯断。果然专业,不过十来分钟,三棵小白杨齐齐伐倒,主干截短。姐姐连忙去小卖部买来香烟,塞给伯伯,以示谢意。

心生感动,这重体力活若是让我们来做,不知弄到啥时才算完。我的朴实淳厚的乡邻。

05

饭后,趁着母亲与婶子、二姑聊天的时候,我们赶快返回家中,接着收拾院里的树枝杂草,将新伐断的枝干截为整齐的小段,捆扎起来,码放至西墙根下,把满地的落叶、枯草扫到一起,燃掉。母亲回来后,在新腾出的空地上点下北瓜种子,又打来清水浇透压茬。如果今年雨水多,定会自然生长,结出北瓜。真碰上干旱,也许什么都长不出来。就当我们种下的是一种希望。

香椿树下的葡萄树苗竟然还活着,拨开杂草,根部酿出一两处新芽,挖坑,浇水,夏天再回来时,差不多会伸出长茎叶,植物的生命力如此顽强。这也是父亲临走那年春天,亲手种植的树苗,经历过三次严冬,地面上主干部分早已干枯,谁知根部依然活着。天若有知,父亲心里定会很欣慰。

06

院里院外,屋内上下,差不多清扫完毕。

弟弟烧了开水,喝茶聊天。家中的旧相册一大摞,一本本,一页页翻看,这些照片上封存了我家近二十多年的生活瞬间。有孩子们的满月照、百天照、生活照,有我们全家三代人的合影,有孩子们拥在父亲膝下嬉闹时的抓拍,也有父母人到中年时的留影,还有我们姐弟三人的中学毕业照。这些,都被母亲细细的收藏着。这些照片不知被我们翻看过多少遍,但每次看仍然很喜欢,尤其是咪咪、安安、雯雯三个孩子调皮做鬼脸的照片,不时令人捧腹大笑。

时间过得好快,仿佛一切就在昨日,过往的事情历历在目。

07

城市哪有家里好,来来回回就那么大一块住的地儿……,我听见母亲与邻家奶奶大声对话。村邻们都夸母亲看起来年轻,显富态,皮肤白。我却觉得,母亲还是在老家时心情更惬意。离家的时候,母亲为了不让我们担忧,才故意说,孩子们在哪儿,哪里就是家!

可是,我分明听到母亲在老家院里发出的朗朗笑声,亲眼看到大门落锁时母亲的恋恋不舍。村邻们都说,整天回来干啥,家里也没人。其实,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明白,隔一段时日,回来看看这座空落落的院子,心里就踏实满足许多。

我甚至觉得父亲并没有离开我们,而且一直守在老家的院里,还是那样慈祥微笑的面容,穿着那件熟悉的军绿色外套,搭着两条腿,搓着粗糙大手,坐在北屋的炕沿上。或者,倚在凉台的门旁,坐在小凳子上,眯眼打盹晒太阳。 

08

太阳西斜,不得不返程的时候,我悄悄地顺着梯子爬上房顶,深深呼吸一口老家的空气。东邻家房顶上玉米棒整齐的摞着,金黄饱满的颗粒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后邻家院里生长着一棵高大的椿树,枝干婆娑,覆盖住多半个院落。后排,不知谁家新修的红房顶,甚是夺目。东边田里的麦苗半尺多高,犹如绿油油的毛毯,铺在天地之间。

天气是真好,极目远眺,天空蔚蓝深邃,大片白云慢慢飘移,且听风吟。无需刻意选取,每一次随拍均可媲美电脑桌面。我将丝巾系在梯子上,任风吹动。阴历三月初,风中仍有凉意,夕阳下,我的影子被拉的老长老长。突然,一只喜鹊飞过,蜻蜓点水般穿过柿子树,倏忽而去,未能抓拍到。

此刻,这是属于我一个人的风景,一个人的老家,我喜欢。

09

老家已经成为我们姐弟三人的精神寄托,哪怕每次回来院里杂草丛生,这里依然装满儿时的回忆和印迹。

当年,我们在父母的希冀中拼尽全力飞出小村,而后,在城里辛苦工作,觅食生活,为孩子们开启新的环境。终有一天,我们会再次飞回老家,带着一生的沉淀和收获。

所有的风雨飘泊终有归宿,我们是老家放飞的风筝,无论飞得多远多高,根儿始终在这里。

因为,那无形的牵绊一头是我,一头是老家。


本文为读者来稿中优秀稿件,经作者同意原创首发。

注:【遇见吧啦】公众号只接受原创首发的稿件,若文章已投至他处请勿再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