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菁丨感激那个永不言弃的自己

 新用户78168KoG 2020-10-27

感激那个永不言弃的自己

作者:李菁

生命的光辉在于不断的自我突破,不断付出,才能沉淀出属于自己的恩泽。作家李菁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又深刻的道理:“越努力,越幸运”。人生迥异,岁月参差,唯有不屈的灵魂,才能使生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编辑:四月

点击上方绿标

即可收听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2014年3月23日晚,我在陕西科技大学有一场主题为“见素”的讲座,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讲座,虽心中有欢欣、有激动,但不免诚惶诚恐,自知底子沉淀得还不够,那种驾驭整个现场的气场与魄力还未有。

不管是好是坏,都只能硬着头皮上,总得有第一次的吧。

我用了三天的时间写了一万字的演讲稿,内容从小时候父亲对我的影响,横跨到《见素》的出版。我又花了两天的时间来背稿子。此前,我还专门读了一本卡耐基写的《语言的突破》,上面有很多观点都让我受益匪浅,比如演讲稿一定要口语化,不要书面化,否则很难让你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拉近。读这本书的时候,书中四处都我用红笔所作的记号。

我又记起上次在台湾时,陕科大的几位领导与老师来文化大学看望我们,座谈会需要我们五个交换生轮流发言,说说自己对交换生活的感受。连我自己都没想到,说到一半就支支吾吾说不下去了,脑子一片空白。只好停在了那儿表示抱歉,然后让下一个同学讲。其他四个同学都讲得很好,偶尔一句风趣的话语还引发了领导们快乐的笑声。整场下来,我觉得羞愧,无地自容。

那一次的经历让我觉察出了自己在语言表达上的缺陷与不足。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我上课总不愿回答问题,老师提问我,我站起来半天支吾不出一句话,期末通知书上评语惊人地雷同:不爱说话。其实,只有我知道那是因为我一说话就结巴。后来当了班长之后,说话就顺畅多了,但有时也难免旧习难改。自知进入大学每每上台讲话都需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准备。

后来我总结了一下,我在发言时一紧张就会结巴,一结巴就卡壳。卡耐基说,你紧张,只是证明你准备的不够充分。所以我才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写下一万字的发言稿,同时默默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背稿。当时我就意识到了,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许多人的帮助与指引,但是核心的推动力永远都是自己。你有多努力,你就离想要的目标多近。分享会的那天清晨,天未亮我就起床了。怕打扰到室友,我就在宿舍外面的走廊背演讲稿,看着窗外的天空逐渐从晦暗到有阳光亮起,我心里似乎也因此获得了一份温暖美好的期许与祝福。

我穿着心爱的民族风服装走入了会场。玫红与宝蓝相间的大摆裙,上面有手绣的花纹上身也是玫红,还佩戴了苗银的项链。

现场来了大约两百多人,百分之九十都是陕科大的研究生,因为这是学工部主办的读书月活动,所以都是被老师强制叫过来的,来了还要签到,许多人签完也就走了。留下半屋子还愿意听的同学。

上台之后,我便觉得嘴唇很干,也只能口干舌燥地讲。台下的气氛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好,一点都感觉不到台下人的热情,抱着应付心理而来的人也不求他们能有多大的欢喜心,反倒是人家想着,看你能讲个啥来。

也真是汗颜,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底气,最后就真的没底气了,纯粹自信不够。所以一路讲得像背书一样,忘了的时候也禁不住去瞄桌子上的演讲稿。眼睛更不知往哪儿望,好似看哪儿都觉紧张。

气氛越发不对劲了,似乎都能感觉到台下有人在对你评头论足、议论纷纷,多数是准备看你笑话的人。我自己也能感觉到话语中的生硬、艰涩、不亲切。可是自己也无能为力,心中犹如紧绷着一根线弦似的,你只觉越来越紧,喘不过气来。

音乐突然响起来的时候,才知道是朗诵诗歌时间了,这是我的强项,及时的一次救场。因为这诗是自己所作,加之大学时当过播音员,所以朗诵的时候便不紧张了。感情一出来,什么都自然了。这状态很好,只是当音乐停下来,又该继续“演讲”的时候,全身上下又不自然了。

其实也怨不得谁,只怪自己沉淀不够深,底子不够厚,还没学会适应大场合。气场与魄力真不是我这青涩学生能一蹴而就的。

互动环节中,兰心与半旧都起身表达了对我的喜欢,大家都为她们赶赴一座城市来听一个人的讲座所带的勇气而鼓掌。心里其实特别感动,因为我也曾踏过千山万水,只会听最爱的作家的讲座。

记得雪小禅老师在清华大学有一个讲座,我刚下火车就意外受了伤,脚上都是血。火车上的乘务员背着我去了医院,我当时在电话里哭着对她说“就算我瘸着也要来听你的讲座”。后来,我真的是一瘸一拐地走到了清华大学。

朋友说我追星,我说,不,我只是去看我的姐,在我心里,早已经把她当作了亲人。她待我也真的像妹妹一样,讲座后她带我去她在廊坊的家住了两天。给我熬美味的南瓜粥,给我唱《牡丹亭》,带我去湘菜馆吃剁椒鱼头。因为我的脚不好走路,她还帮我提包,不让我干一点重活。我就帮着她整理书,她的书好多好多,她本身就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大杂家。

回去的时候,她看我光脚穿鞋,便毫不犹豫地从脚上脱下棉袜让我穿上。这些我永远都忘不了,人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这一刻,读者朋友们愿意千里迢迢来看我,我是万分感激并珍惜的。因为我能够感受到她们踏上火车时那颗充满欢喜、紧张又期待的心。

之后,一个叫金霞的学妹起身表达了对我的感激之情。她说,大三时因为听了我的一次演讲才决定考研的。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深地触动了她。这时,她已经考上了研究生,人生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她说倘若大三时没有听我的演讲,也许现在早已出来做着一份只能维持生计的工作,过着平凡的日子,生命缺少厚度。

她的话语真诚,发自本真,我看见她眼里的泪光浮动。能带给她一些正能量我很快乐,我想这也是我讲座的初衷,我愿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推动更多的同龄人,让她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一场讲座,哪怕只触动了几个人,也是有意义的。也许这其中的某些人会像这个学妹一样,因我的某句话,某段经历,在几年后,或者几十年后,心怀感激地告诉你,曾经是你的一句话让她坚定了自己的梦想。

讲座就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听众从你的故事里汲取力量的时候,你同样也能体会到对方的真心。

整场讲座,最热烈的莫过于最后的互动环节,到尾声了,大家都争着举手发问。有人问我,如果你没有出这本书,你还会写作吗?还会坚持下去吗?我说,我会 因为它已经成了我生活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这是发自内心的话。我无法想象如果我的生活失去阅读与写作会怎样,这是我内心的一盏灯。出书是我把这盏灯拿出来,借助它给更多的人照亮生活的路途。自顾自地写,我可以照亮自己,而出书,我便能照亮更多的人。这其实也是我自身的福报。

讲座结束后,许多朋友排着队,我给他们一一签名。这才知道还有许多不相识的朋友专程坐了几个小时的车来听我的声音,看我的讲座,还带来了民族风的礼物,心中感激。有一个男生是从西北工业大学赶过来的,他说《见素》是一个朋友送给他的,用一个晚上看完,看过之后想到了一个词——素心女子。我想起有人曾为我刻过一个印章,就叫“素心红颜”。

他让我写四个字给他,“空谷传声”。他说,赶赴而来只是想听一听你这素心女子的声音。

讲座结束回到房间,给来听讲座的朋友打去电话,询问她们是否平安到家又一遍遍地问,我在讲座中有哪些不够好的,该怎样改正?在朋友面前,我总会用一颗真诚谦卑的心去相待,明白自己正是青涩的时候,需要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有更大的进步。

也曾在参加一位学者的文化讲座时,困得不行而打瞌睡;也曾因为别人在台上紧张到语无伦次而暗自发笑;也曾在不喜欢的课堂里埋头做自己的事情,对台上滔滔不绝的老师置之不理。如今,因自己有了站在台上的切身体会,才深觉当初自己的愚昧无知,当下就告诉自己,以后不论是听讲座还是上课,不管台上的人是谁,我都应抱着一颗感激且真挚的心去认真聆听,因为每一个用心在付出的人都应当得到更多人将心比心的尊重。

也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呀。以前去看喜欢的作家的讲座,觉得说得真好,妙趣横生。现在终于自己有了这样的机会,却发现自己底蕴不深,原来根底尚浅的时候想要把自己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有这么不易若无长久的积累与岁月的积淀,你心中的不安与恐惧就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无从掩饰。

讲座并非易事,讲者首先得是一个真诚的人,不管做什么,人品是第一位的;其次得是一个博学的人,深厚的学养才能六根互通,在讲座现场不管面对怎样的群体都能应对自如;再者你得是一个有趣的人,这一点也极为重要,谁愿意听一个言辞艰涩生硬,了无趣味的人在台上“说书”?轻松风趣的表达最能与听众拉近距离,你的妙语连珠定会让台下的听众有一种春风拂面的亲切之感。做一个有趣的人需要有一颗通达智慧的心,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

如今的我,唯有谦卑真诚,学问正是养成的时候,亦自知自身缺乏一种光明喜气,并不是一个健谈的人,更与“有趣”这两个字相去甚远。我并不气馁,或许讲座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与历练的过程呢。

讲座之后,我收到了许多留言。有一个女孩告诉我在听我朗诵那首诗歌的时候,她哭了;有一个学妹感谢我给她带来的感动和暖暖的正能量;还有一个远道而来的读者说,见到你以后,觉得你更像一个姐姐了。这样的话语让我感到我的付出都没有白费,只要能让某些人有所收获,就是值得的。

第一次讲座的经历,让我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也有了许多新的启发。后来,经过许多场讲座的历练,当我再站上讲台发言时已变得不再紧张与胆怯,我可以当着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面将自己的故事与观点娓娓道来。

很多年后,当我再回头来听这一次讲座的录音时,一定不会笑话年轻时候的稚嫩无知,反倒会感激这一刻为了梦想而永不言弃的自己。


作者  李菁。笔名吧啦,80后湘西灵气女子。有书签约作者。艺术硕士,曾为大学教师,现为自由写作者,自由摄影师。喜美学,痴写作,迷传统文化,擅长摄影。已出版散文随笔集《见素》,短篇故事集《当茉遇见莉》。个人微信ID:yujianlijing。公众号: 遇见吧啦。

主播 | 林静。媒体从业,典型的双鱼座,矛盾的个体。人生至今略显偏执。热爱读书、旅行、音乐、体育及一切美好的事物,执着于做一个温暖的人。新浪微博@DJ林静

文 | 李菁

图 | 网络

编辑 | 四月 张蔷


如果这篇文章打动了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