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望常是种微妙的暴力,要求别人顺从我们的意志!

 旧故麻袋 2020-10-27

为什么不让别人看到你善良的一面?

因为如果他们看见了,

就会期望我一直是善良的。

——《吸血鬼日记》

文丨旧故麻袋

又有孩子自杀了,因为父母的爱压的他喘不过气。这是一则令人心碎的新闻,某高三学生自杀后在QQ空间写了一篇长达2800字的“遗书”,内容寂静抱怨和愤懑,对于这个成绩不错的孩子而言,父母的打压式教育令他心寒,他说:“我只想做一个我想做的人。”

“遗书”中的最后一句十分决绝,他说:“我的尸体,不用埋了,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心烦。”很难想象他生前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才会对父母这般决绝。

我记得小时候,母上大人常跟我唠这几句话。

“要好好读书,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

“你要听话,要懂事,不能老想着玩,不能让我们失望。”

“争取考个好一点的大学,要不然就得待在农村,苦一辈子。”

因为听话,所以从小,我就是邻居口中的乖宝宝,周遭大爷大妈们见我就夸我“懂事”,母上大人对外也从来都是好话,说我乖,知道父母的辛苦,懂得分担家务,照顾弟弟,学习努力。

母亲对我的谆谆教诲我都牢记于心,因为我看得到母亲的辛苦,也体谅她内心对我们姐弟的期盼,所以她寄希望于我们出人头地也无可厚非,她想让我们过好一点的生活,哪怕只是好一点点,对她来说都是安慰,至少也不要像她这般活的艰辛。

但当小时候的期待随着我的年龄增长而增长,期待也慢慢越长越大,虽然父母从来都不会指定我必须考年级第一或者班级第一,可他们喜欢互相同龄孩子之间的相比。随之形成的压力和困扰,裹挟我,让我无地自容。我讨厌听闻某某某考的比我好的话语,也讨厌对某某某年级第几的夸赞,因为随之而来的将是对我的质疑和失望。

期望是种微妙的冷暴力,没有细碎拳打脚踢的疼痛,却有能力割裂内心的苦楚。

当然这样的冷暴力不仅体现在亲情中,它体现在各种关系里,无论是朋友,还是爱人,多多少少都会对你有些期望。

最近不高兴先生对我也有个预设,但这是我自己挖的坑,说是到年末前减掉20斤,现在看来希望渺茫,他也不是特意每天叮嘱这件事儿,但总是在我吃饭或者吃零食的时候幽幽的说一句:“说好的减肥呢?这个月份额达到了吗?”虽然都是玩笑话,但内心还是倍感压力,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指着你问:“还有脸吃?”

可能是我的逆反期来的晚了些,反倒是你越说,我就越不想减,吃的可劲的乐呵,没脸没皮的到处约饭局。

做一个自己想做的人不难,只要有能做自己的自由和敢做自己的胆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算被别人骂傻也没关系;走自己想走的路,步子迈的再难看也无所谓;说自己想表达的思想,哪怕三观不正也不自怨自艾;梦自己最初的梦想,即便是遥不可及也不放弃。

大多数期待和期望,建立在能让你变得更好之上,“为你好”那三个字说到最后,终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那种对人生指手画脚的悲凉感。可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

收起“玻璃心”,不需要拼命催促,不用拉着向上,别对他人抱有过多的期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生命中的某一段时期,当我们回头审视,我们希望生命过成了自己认为的样子,走出自己喜欢的模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