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瓶“去除恐婚水”治不好“恐婚族”,为什么“恐婚”才是症结!

 旧故麻袋 2020-10-27

害怕婚姻不是病,

一个社会,

非要让人结婚才是病!

——李诞

文丨旧故麻袋

前些天看到一组数据,说是从2018年开始,中国的结婚率和生育率出现断崖式下跌,初代90后现已奔三,但结婚意愿和生育意愿普遍不高,在这个被世俗认为已是“晚婚”的年纪里,他们有着自己的焦虑,但“婚姻”并不是他们前三的考虑范畴。


为什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无所谓婚姻的结合,开始有意无意避开婚姻的话题,或许你会问:他们都老大不小了,真的一点都不着急吗?对,他们不着急,因为以前所谓的“三十而立”,如今看来只是“三十而已”。

老一辈常叨叨“女人三十”一道坎,认为女性只要过了30岁,无论你有没有男朋友,步入婚姻的概率就会下降至少一半,原因么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字,就是:你老了!

可老一辈或许没有认真考虑过:那么多年轻人不选择结婚、生育的背后,到底有什么难言之隐?恐怕,这才最值得一探究竟的症结。


这就不得不提出另一个词,叫“恐婚”。听起来很可怕的样子,其实说到底,恐婚族到底在恐惧什么?无非就是两种:一部分年轻人觉得目前生活节奏快,离婚率很高,婚姻没有安全感;一部分年轻人觉得结婚就意味着丧失了二人世界,只会被家庭琐事缠身。
 
特别是在“中国式婚姻”中,工作压力、家庭琐事、抚育孩子、赡养双亲等琐事极易降低夫妻感情。


最新一期的《奇葩说》里,探讨的就是关于“恐婚”的问题。辩题是:恋爱多年,我却恐婚,现在有一瓶“去除恐婚水”,我要喝吗?


说实话,如果“恐婚可以靠一瓶“去除恐婚水”就能解决的话,这瓶“去除恐婚水”怕是要在老一辈手中脱销了。

因为根本原因在于,“恐婚”不是病,它是一种情绪,陷入的是对未知生活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恐婚”的人在怕什么?不是怕对方未来还爱不爱我,而是在怕房子、车子、款子,甚至是婚后怕被双方父母催生孩子。

很多人认为“恐婚”是因为你还没有考虑好自己是否要嫁,你还不确定这个是否就是你的“真命天子”,你还不够爱。不是的,这不是“恐婚”,有这些不确定因素,直接告诉对方你觉得你们不合适走进婚姻不就完事儿了。你“恐婚”,证明你想和他有进一步的发展,你希望跟他组建家庭,可是你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产生了恐惧,这让你犹疑。


所以“去除恐婚水”是什么?是暂时的“忘忧水”,让你暂时屏蔽那些忧虑,等你结了婚之后,该烦恼的事情依旧会烦恼,这时你大概需要的就不是当初那样简单的“去除恐婚水”了,也许是“抗抑郁症”的药。
 
说起来,“恐婚”就跟我“恐育”是一个道理,很多事情你考虑得太多,势必会让你产生很多不确定性,你担心因这个决定而产生的一系列后果,考虑到现实状况,然后对比将来会增加的负担,真的会让你越想越不靠谱。


那怎么办呢?这样的情绪,你需要有人去倾听,你说出来,然后自己慢慢调节,给自己一些时间,最后你会慢慢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个结论才去做,也有“走一步算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这样的做法。自我调节的好处在于你不是在说服你自己,而是你对这件事有了进一步的正面看法,而不是只看到可能悲观的一面。


面对未知的恐惧,这没什么觉得丢人的,因为恐惧,所以才会更加珍惜,恐惧意味着你想更好的经营未来的生活,你对未来是有自己的考虑和思索的,和对方的婚姻,通过深思熟虑之后得到的幸福才会更加快乐。


最后,奉上一句邱晨辩论时,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情绪,每一种情绪都值得被聆听,而不是被消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