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马话西游 (134):以心解魔——玄奘初显大智慧

 历史百家争鸣 2020-10-27

前文书说到,李世民为玄奘备好通关文牒,又赠送银驵宝驹和紫金钵盂,亲自率百官送出长安城关。为了坚定玄奘忠诚之心,世民为他赐号三藏,以提醒西取大乘佛法三藏真经之意,又以在葡萄酒中撒一撮尘土,劝他心怀故土,莫为留恋他乡而忘了大唐。

且说玄奘带领两个侍者,逞着心气,一连两日马不停蹄,早到了一处寺庙,虽看不清庙宇如何,远远地先望见一座宝塔,岿然耸立,在一马平川的旷野中极是显眼。

玄奘心中一动,手里把缰绳微微一紧,放慢马速,回头问道:“前面那个莫不是法门寺?

两个侍者笑道:“长老好眼力,如此远远一望,竟然便知就是法门寺了!

玄奘也笑道:“法门寺乃是咱们关中的塔庙之祖,据称乃是东汉明帝时,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尊者白马驮经,传法于中国,明帝敕令所建。两位尊者胸有学识,仿波斯建庙之风,造高庙于高台之上,虽占地不广,然则卓然伫立,睥睨群小的气势赫然磅礴,首开塔庙建筑之风,故而被尊位塔庙之祖也。

一个侍者赞道:“长老果真渊博,我们也曾来过法门寺几遭,哪里就晓得还有这些掌故?怕是寺中的积年老僧,也未见得说得如此囫囵。

另一个侍者附和了几句,又接着道:“好教长老得知,这法门寺亦是皇家佛寺之一,陛下特地安排这里作为长老接风款待,谅来寺里早已准备好了,我们赶了这两日路,刚好便在这里打个尖休整一日。

玄奘点头道:“多蒙陛下圣恩,想得如此周到!我倒不曾来过法门寺,不过据说寺中供奉有佛祖的指骨舍利,乃是他的镇寺之宝,我心慕已久,自然要去瞻仰礼拜!

两个侍者连连点头道:“长老说得是!这佛宝舍利可是个神物,只是等闲也见不得。我们两个几次到那里都不曾见到,也曾恳求开开眼界,那里的和尚却道,这舍利乃是佛门至宝,非圣节大典不可清楚,唯恐玷污了圣物,故而也不知真假。今番却好了,我们有幸随侍长老,长老要看时,谅他们不敢再行推三阻四,我们也好跟着开开眼界了!

玄奘心中微感得意,口中却道:“话也不可如此说。我虽总督天下僧纲,亦是佛祖座下弟子,敬佛尊法,自当倍于他人才是。待会若是他们说今日无缘得见,你们休得聒噪啰嗦,我们只等下次便了。

二僧口中唯唯,心里却不以为然,当下话不投机,便只埋头赶路,一时各各无言。

口中不语,行路便快,转眼便到了山门,只见数百僧人罗列两旁,远远望见玄奘一行到来,都躬身合十,诵佛行礼。

玄奘见如此排场,心中甚喜,忙催马加鞭,快跑到山门前时,便勒住马头,翻身下马,把缰绳交给一个侍者,这才振一振佛衣,抖一抖衣袖,迈着方步,面带微笑,向山门走去。两排僧众的礼佛声中,早有一个身着袈裟的中年僧人,带着四个弟子,越众而出,快步迎将上来。

玄奘知道此人必是法门寺的主持长老,便站定脚步,合十相迎。二僧当下行过见面礼,那和尚便满脸堆笑道:“早听说玄奘法师悟性极高,年轻睿智,仪表如神,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真乃活罗汉也!

玄奘这些日听得奉承话多了,已然不似早先那般惭愧不安,只淡淡一笑道:“玄奘怎敢当师兄如此谬赞?请恕玄奘无礼,我只见师兄甚是面善,当是在法会之上见过,只是我迟钝糊涂,竟而一下想不起师兄法号如何称呼,甚是惭愧,还请师兄见谅!

那和尚哈哈一笑道:“师兄乃是我大唐国师,法会之上,与会者何虑千百人,师兄总摄全局,又岂能和众人一一相见乎?师兄能记得和我照过面,已然实属难得,贫僧法号‘上房’,还请师兄多多指教!

玄奘忙答礼道:“原来是上房师兄,玄奘多谢师兄盛意款待,自将铭记在心!”心中却想:“怎地如此多的名字不用,偏偏取了‘上房’二字。上房者,非指骄纵狂妄之辈,便是飞贼夜盗之徒,再或便是俗家的正室大房原配之意。遮莫哪个,都非出家人所宜,可见我中华佛家,学识甚是浅陋,便是没有大乘真经要取时,也该当西行求法,以解时下之惑也!

上房长老自然连连逊谢,便请玄奘师徒到方丈奉茶。两位长老品茗闲谈,说了些京城法会之事,聊了点法门寺的历代掌故,知客僧和那两个侍者本自相熟,更是低声谈笑,场面颇为融洽。

片刻茶毕,上房长老便命端来斋饭。玄奘知道此乃佛寺待客的规矩,当下也不客套,只道声“烦劳”,便和两个侍者用斋,依旧是上房长老一旁相陪。斋饭已毕,不觉天色已晚,正是玄奘平日做晚课的时间。于是玄奘便请到佛堂拈香诵经,上房长老大喜道:“正要瞻仰师兄礼佛!”便命众弟子都到大殿,奉玄奘法师礼佛。

玄奘早见惯了这等场面,自然也不十分在意,只请上房长老请出佛骨舍利,自己便只拈香礼拜,默默诵经。法门寺僧众本以为玄奘礼佛后会对大众讲经,不想他却似入定一般,半闭着双眼,只自顾自地在蒲团上打坐,不觉又是诧异,又是恚怒,却是不敢做声,只得闷坐相伴。

上房长老终究高人一筹,猜度玄奘此举必有深意,便心平气和,乐得不去多想,也只坐在蒲团上打坐养神。

过了良久,玄奘终于念一声:“阿弥陀佛。”这才睁开双目,放下手中数珠。上房长老和中僧侣见玄奘可算入定回来,忙开口问道:“师兄入定如此深远,想是和佛意相通,这份修为着实令我辈叹羡也!

玄奘谦谢了几句,便有僧众问起西天取经之事,玄奘便在灯下说了佛门定旨的大意,讲了西天取经的缘由。法门寺僧众颇有几个曾听闻西方传闻的,当下便议论纷纷,有说山高水远,路多虎豹的;有说岭峻崖险,常人难行的;更有说路有妖魔,吃心害人的。

玄奘此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听了这些话,丝毫不动声色,只是钳口不言,但以手指心,几度点头而已。

众僧莫解其意,便有人问道:“法师指心点头,可是说成竹在胸,定有化解之策?

玄奘摇头道:“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贫僧曾在化生寺于佛前设下弘誓大愿,不由我不尽此心,但教我心净如镜,意诚如铁,便有种种妖魔可近得我身,也断然进不得我心。

众僧听了,口中称羡不已,心里却不以为然。

玄奘见状,知道众僧心思,便慨然道:“我这一去,定要到达西天灵山,拜见我佛如来,求得大乘真经,使我们法论回转,扶保圣主皇图永固!

众僧听了此言,无不肃然起敬,纷纷称颂道:“长老身在空门,心怀社稷,果真是个忠心赤胆的大阐法师!”夸了一回,各各无言,便请玄奘下榻安歇。

玄奘本欲以心魔为偈语,点化众僧修行乃为开悟,决不可本末倒置,自生心魔,反致歧路难返也。却见众僧竟无一有次悟性,只是表面唯唯而已,便只得以豪言封了众僧之口,却也觉得不伦不类,甚没意思,便道了乏,自去精舍安歇。两个侍从便在耳房下榻,以便召唤服侍。法门寺众僧各自安寝,一夜无话。

本文节选自《大圣心猿》第六十七回:话离别皇帝动之以情,谈妖魔法师论之以心


***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

附:史马话西游(135):唐僧的素酒情结

史马话西游(132):感情有没有,就看这杯酒!(小编失误,实为第133回)

【作者简介】

史马广彧,加拿大BC省中文协会会员,温哥华大华笔会会员,温哥华至善中文学校教师;微信自媒体“国学微讲堂”公众平台主讲人;著有《史马老师讲国学》系列丛书,获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作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