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琨利用耕战合一在并州站稳脚,延缓了西晋衰亡,却任人唯亲被杀

 历史百家争鸣 2020-10-27

作者:SPIKE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自称中山靖王之后,与刘备不一样,他成了一个文艺青年

作为一个封建王朝,西晋是非常不合格的,无论是从封建时代的政治视角亦或是当下的历史角度看都是如此。这种不合格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它延续了曹魏时代的政治问题并且将其放大,其二是没有利用灭吴的时间枢纽进行统一王朝的政治更新。

也因此西晋王朝拥有了几乎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统一封建王朝中最颓废的开局,更为重要的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是一个才智平凡的庸人,他的好局面都是依靠自己的爷爷,伯父和父亲留下的基础而坐享其成,并非是自己一手打拼出来的基业。在这样一个先天条件下,即使司马炎想要改革都会因为没有威望而难以下手,更何况是司马炎根本没有改革之心呢?

尽管如此,在司马炎在世的时候,他依靠自己开国之君的身份和消灭吴国统一中国的威望,还可以压制住因为“九品中正法”而全方位把持朝政的世家大族,勉强维持西晋整体的稳定局势。但是继承人指定的失误让他苦心维系平衡被彻底打破,嫡长子司马衷是一个智力低下的残障人士,甚至于连一个完整的决定都做不出来。

就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依旧决定册立司马衷为太子,并且为此排挤乃至于逼死了自己的孪生弟弟齐王司马攸。没成想所有的谋划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司马炎尸骨未寒,指定的辅政大臣杨骏就被另一个儿子楚王司马玮联合太子妃贾南风灭掉,而贾南风掌握了整个西晋王朝的核心权力,八王之乱就此开始。



话分两头,在西晋建国之后,因为吸取了曹魏宗室没有势力所以在司马氏篡夺魏朝的过程中几乎难以抵抗的教训,司马炎给予了大部分司马氏皇族非常大的权力,甚至于可以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由此可见司马炎的脑回路非常单一,只开启了一阶思维,他以为给宗室权力就可以保证司马家江山不会旁落,可另一方面,如果宗室们有了权力,会不会也像外臣一样打起对皇权的窥视呢?

即使同是司马家皇族,自己的儿子做皇帝和其他远亲做皇帝还是不一样的,司马炎没有想,或者没想这么多。但是总会有人替他想,比如儿媳贾南风。在贾南风掌握朝政后,出于种种目的,将并不是自己亲生的晋惠帝太子司马司马遹杀死,借由这个机会,本来就蠢蠢欲动的藩王,掀起了新一轮的争霸高潮,八王之乱的强度发展到巅峰,各色王爷按捺不住相继出马,让难得享受了几年安定的华夏大地重新被战乱所困扰。


说回我们的主角刘琨,前文我们提到刘琨和他的哥哥刘舆投靠到了东海王司马越的麾下。在八王之乱中,诸侯王们为了战胜自己的对手,往往会做两件事,一件事就是将自三国时代就开始逐步内迁的少数民族组织起来,为自己效命,成为攻击对手的主力部队,另一件事就是派出自己的心腹手下,前往各地去占领因为人口流散而变得败落和衰弱的空白土地。

作为司马越心腹中的心腹,刘琨兄弟两自然也不例外,因为在之前的战争中刘舆已经以自己的才能和忠心得到了司马越最深入的信任,而刘琨也在被哥哥征召到司马越麾下后转战各地立下了不少功劳,所以在公元306年,八王之乱结束的当年,司马越派遣刘琨带领一千多人出任并州刺史,为他将已经十室九空的并州发展为坚实的后备根据地。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熟知的“闻鸡起舞”故事,应该就发生在八王之乱的几年中,因为只有在这段时间里,刘琨和祖逖才有机会见面,同时在西晋王朝内部担任低级官员,至于他俩的关系,从另外两个成语“枕戈待旦”和“先吾着鞭”也可以看出是那种心意相交的好友。只是最为讽刺和悲哀的是,在乱世中的友谊犹如水上浮萍,风中残烛,随着未来两人的天各一方,成为了永远的怀念。刘琨在此后的岁月中除了利用并不通畅的书信网络保持一定的联系外,再也没能见到祖逖一面。

不过这是年轻的刘琨不可能去想,也不会去想的事情,因为在他面前的是另一个棘手的局面,身为并州刺史,应该怎样去完成自己的职责,将并州重新整合起来呢?

刘琨眼前的并州,超出了他想象外的荒芜,要知道并州在魏晋时代可以称得上是北方的粮仓,繁荣昌盛,彼时无论是从气候还是发展程度上,江南一带都远远没有成长起来,并州和冀州等大州几乎承担起来全国的粮食供应。但是因为八王之乱导致的混乱,加上匈奴鲜卑等异民族不断地劫掠和逞凶,让本来富庶的晋阳城遭受了多次兵灾,眼前并州的治所晋阳,几乎是一座空城,人烟稀少,房屋破败,稍微敏感点的人都不忍心看下去。
而刘琨此刻面临的挑战还不仅仅是恢复并州的元气这一目标,并州本身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在乱世间简直成了催命符,在八王之乱中被放出潘多拉魔盒的匈奴屠各部首领刘渊已经建立了汉国。跟一般的异民族领袖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刘渊的政治头脑非常灵活且清醒,为了对抗西晋王朝的压制,他果断的利用了匈奴贵族常年跟两汉帝国通婚和亲的历史事实,对外诈称自己跟刘汉皇族有甥舅之亲,并且约为兄弟,因而有合法的继承权。
很明显大汉帝国的余威要比建国连五十年都不到的西晋有影响力的多,加上匈奴人确实具有相当强的战斗力,匈奴汉国已经成了气候,短时间内难以对抗。而除了匈奴以外,逐渐崛起的鲜卑段部也是心腹大患,尤其是当幽州刺史王浚跟段部的首领结为兄弟后,相互勾结,对并州这片广大的土地可谓虎视眈眈,刘琨的处境,实在是不妙,可以说一上场就开始了困难模式。


不过方法总比困难多,尤其是对于刘琨这种有想法,有能力还有水平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在前往并州的路上,刘琨便派人提前探知了并州当下的状态,同时不断利用正统的旗号招抚流民,把他们按照血缘或者亲疏关系编成以组为单位的小队,而在来到并州之后更进一步完善了招抚的措施。

紧接着合理分配劳动,利用流民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训练他们耕战合一的生活。可想而知,此时此刻的刘琨每一天所经历的是怎样的日子,史书记载,整个晋阳的百姓连平时出门下地,都要随身携带武器,白天耕作,夜晚修复城墙,跟后来刘琨在给祖逖的书信中所写的别无二致,的确是枕戈待旦的生活。

然而这种努力逐渐看到了曙光,在刘琨的领导下,短短的一年时间过去,晋阳乃至于整个并州就开始恢复元气,在击退了鲜卑人和匈奴汉国的多次进攻后,刘琨的威望上升起来,而他的政治举措也收到了良好的作用,不仅仅是原本属于并州的百姓,就连很多其他地区的人民也陆陆续续的前来投奔刘琨,可以说刘琨在并州真正站住了脚跟。

而如果在此刻放眼全国,并州的位置则更为重要,八王之乱后,西晋的中央统治基本接近崩溃,只有极少数地方还能够通行西晋朝廷的号令,并州就是其中最强大的之一,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刘琨在并州的经营延缓了西晋王朝的覆灭,作用非常明显。

但是与此同时,刘琨的问题也渐渐涌现出来,首先是他的领导能力有比较严重的短板,按照史书的说法,刘琨是一个比较擅长安抚和招揽人才,但是人才的具体使用和定位上有一定的缺陷,他经常不能够把一些专业的人才运用和放置在专业的岗位上,这个在初期可能体现的并不明确,因为刘琨所面对的大部分是普通的民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缺陷越来越严重。到了后期甚至出现了一天来到并州的有千人,同时离开并州的也有千人的人才流失问题。

而如果说人才流失的问题尚且不算是致命,最多只会延缓刘琨的军事政治计划,那么另一个问题却是非常致命的,那就是刘琨任人唯亲。关于这件事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刘琨宠信一个叫做徐润的人,徐润是个河南人,非常精通音律,擅长音乐演奏,而这对于刘琨来说可谓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的好事,须知刘琨也是个不折不扣的音乐发烧友,而且在他身上曾经发生过非常传奇的一个故事:胡笳退敌



这个故事的可信性查无实据,但是本身有着非比寻常的奇幻色彩,传说刘琨在刚刚到达并州的一段时间内,有某次被数万匈奴人包围起来,刘琨在这种情况下无计可施,心情极度悲凉,便在城墙之上用胡笳吹奏了一首乐曲,结果数万匈奴人听后顿起思乡之情,全面撤军。当然一听这个故事也许你就猜到拥有很强的戏说成分,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刘琨一直就没有改掉自己的当年公子哥一般的飞鹰走狗的习惯,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维持住名士的体面和摆个谱。
一个公子哥,碰上一个发烧友,结果是啥,那自然是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当然你也可以说是高山流水,知音相逢,这本来也没什么问题,可坏就坏在刘琨所处的环境,这可是不折不扣的乱世,整个并州刚刚恢复元气,周围各色强敌虎视眈眈,而刘琨的这个朋友还非常喜欢干预政治。
结果呢,刘琨手下一个非常正直,或者说话不留情面的铁血直男叫令狐盛的,就出来跟刘琨讲,你这个朋友不是什么好东西,你还是趁早跟他断绝来往得了。刘琨自然是不会听从的,但是徐润小心眼,你弄不死我我就要弄死你,转过头来就跟刘琨说,你这个属下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想拥立你称帝。刘琨这种忠心耿耿到了骨子里的人哪能容得下这个,反正觉得是好朋友跟自己说,肯定没问题,转头一刀就把令狐盛砍了。
其实这种头脑发热的毛病,刘琨的妈妈早就看出来了,她经常跟自己儿子说,你不喜欢那些水平比自己高的人,不跟他们学习又不愿意大公无私一点给他们安排适合的工作岗位,将来一定会出问题的。果然这句话被刘琨直接当耳旁风,直接导致了后来令狐盛的儿子令狐泥反水勾结匈奴侵略并州。唯一可惜的是,刘琨的妈妈,这个年高德劭的老太太,也因此死在了乱军之中。
刘琨一年多的努力毁于一旦,不仅如此,此时还有一个噩耗传来,自己的哥哥刘舆因为手指破裂发生感染,死在了洛阳。短时间内失去了两个至亲,刘琨的心态可想而知的崩塌。
不过这种挫败感并没有维持太久,因为刘琨很快找到了新的助力,同样是鲜卑人的拓跋部族长拓跋猗卢。鲜卑作为一个大的种群,期间也有许多的分支,甚至于有的分支跟其他的分支之间也有着说不明白矛盾关系。
拓跋部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本来自己部落的发展就被段部慢,如果再不借助外力的帮助,很可能会停滞的更加厉害,纵观自己的四周,也只有兵败如山倒的刘琨才是最好的盟友,他有名望有才能,也有资源,更重要的是他也需要一份支持,于是两者一拍即合,刘琨与拓跋猗卢结为兄弟。拓跋猗卢也开始帮助刘琨重建并州。


得到助力的刘琨确实风光了一段时间,尤其是军事上,鲜卑骑兵的战斗力要比同为游牧民族的匈奴高了不少。但是好景不长,因为拓跋猗卢讨厌自己的长子,决定立自己的小儿子为后继人,结果被长子拓跋六修杀死,拓跋部大乱,再也不能为刘琨提供支持,而刘琨虽然得到了儿子刘遵所带领的三万汉人和鲜卑人的移民,却在之后的作战中大败,彻底丧尽精锐,只能再次投奔他人,这次他选择的对象就是段部。



段部的首领段匹磾是个非常特别的鲜卑人,他不仅喜欢汉文化,还对刘琨非常敬仰,尤其是对于刘琨孤身一人抵抗侵略的行为很是推崇,两者又度过了一段关系紧密的蜜月期。

由此可见刘琨的人格魅力确实高的吓人,然而随着段部鲜卑的内斗,刘琨也被卷入其中因而被段匹磾关押起来,而后来东晋权臣王敦的来信,让刘琨彻底绝望,段匹磾屈从于王敦的压力杀死了刘琨,这年的他四十八岁。

刘琨是个复杂的人,他有着所有文艺青年的通病,却也有着普通文人不具备的勇气和毅力,在犹如黑夜的乱世中坚守自己的原则保卫国家。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最终升华成了一个大写的人,一个文化符号得以名垂史册,或许在九泉之下的刘琨,看到他的意志影响到后来的爱国志士,也会有些许安慰吧。


更多干货资源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