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嘉之难 第七节 逆行的勇士

 梦想童年594 2022-01-11

本文作者:锦帆游侠

随着刘渊迁都左国城, 越来越多的胡人和逃离战乱的汉人都前来投奔,考虑到自己的理想是效仿刘邦建立一个统一天下的政权,刘渊在建立汉国后,给自己上了汉王的尊号,并将自己的妻子呼延氏立为了王后。

汉国仿照汉代的官制建立了一套官僚机构,为首的是右贤王刘宣,他担任着丞相的职务;太尉的职务则由同为宗室的左于陆王刘宏担任,御史大夫一职交给了刘渊的老师崔游,汉族的大儒范隆、朱纪和崔懿之分别担任大鸿胪、太常和上常的官职。

这些高层包含了汉化很深,智谋出众的匈奴贵族,例如刘宣、刘宏等人,也包含了汉人中的著名学士,例如崔游、范隆、朱纪、崔懿之等人。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匈奴后部人陈元达和刘渊的族子刘曜。

陈元达出身贫寒,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志向。他从小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成长起来后也颇有些才华。只是陈元达一心读书,很少与外界交流,也就谈不上取得什么成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陈元达四十岁。

早在刘渊就任左贤王的时候,就听说了陈元达的才能,打算征召他出仕,但陈元达没有答应。这时候,刘渊已经成为了汉王,有人好奇去问陈元达:“从前刘公地位不高的时候召你前去出仕,你却看不上他,如今刘公已经是汉王了,你现在是什么感受?害怕吗?”

陈元达十分淡定,微微一笑:“这是什么话?刘公资度卓著,有包容宇宙之志,我早就已经看出来了。当初我之所以不去,只是他的时运未到罢了,难不成要在他无所事事的时候整天在他身边唠唠叨叨的?刘公是懂我的人,不信你看着吧,我料不出两三日,他召我的书信必到。”

果然,当天晚上,刘渊便派人来请陈元达出任黄门郎,给自己当高级秘书,出谋划策。大家不禁惊叹道:“您也太神了吧!”等陈元达来到刘渊帐中,刘渊便一通埋怨:“你要是早点来,怎么会只当一个黄门郎?”

陈元达倒是很看得开:“我认为每个人应当在适合他才能的位置上,才是理所应当的。如果任用的人超过了他的才能,就本末倒置了。我如果早点来,恐怕大王就得封我做个九卿、纳言之类的官,这些都不是我所应该在的位置,我岂能承担的起?所以我一直等待时机,等到我应该在的位置到了,自然也就会来,这样大王免去了过分封赏我的谤言,我则免去了大家的嫉妒,不是都很好吗?”刘渊非常高兴,陈元达的这番话,体现了他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智者,他可以放心让陈元达发挥自己的才能了。而从陈元达之后的表现看,他无愧于刘渊的信任,作为臣子,他勇于进谏,而退朝之后也不跟人议论朝政,就算是他的子孙也不了解分毫。

相对于文才练达的陈元达,刘曜则是一个非常勇猛的武将。

他是刘渊的族子,从小就成了孤儿,是刘渊把他养大的。八岁的时候,刘曜跟随刘渊出外打猎,突然遇到大雨,大家便在大树下避雨,此时一个惊雷打来,大家全都吓得趴了下来,只有刘曜神色自若,跟没事人一样。刘渊不禁暗暗赞叹:“这个孩子,是我家的千里驹,我兄弟后继有人了!”

成长起来的刘曜确实没有辜负刘渊的眼光,他武艺十分了得,箭法力大而精准,能够射穿铁片,被称为“神射”。可怕的是,他不单单武艺高强,在文化方面也颇有所得。他博览群书,写的一笔好隶书,又尤其喜欢读兵书,能够默默背诵下来其中内容,因此他常常以乐毅、萧何、曹参自比,大家都不以为然,只有刘渊的儿子刘聪表示:“永明(刘曜的字)是刘秀、曹操那样的人物,乐毅、萧何、曹参又何足道哉?”

刘曜性格孤傲,不怎么合群,这给他蒙上了一片神秘的色彩,《晋书》中更是在他的传记中记载了一个神话故事。

二十岁那年,刘曜在洛阳犯下重案,便逃亡到了朝鲜,碰上天下大赦才重新回到中原。他自觉自己与众不同,恐怕不被容于世上,便在管涔山(今山西省宁武县东寨镇)隐居,整天弹琴和读书。一天晚上,刘曜正在山中闲居,突然两个童子上前说道:“管涔王让我等拜见赵国皇帝,献上宝剑一口。”随后留下宝剑便消失了。刘曜在烛光下看那宝剑,身长二尺,光泽异常,剑鞘用赤玉所装饰,背上还有“神剑御,除众毒”六个字。刘曜于是将这把剑佩在身上,还发现剑可以随着四季的温度气候而改变颜色。

这当然是神话传说,但从中也可以看出,刘曜在大家的眼中颇有些世外高人的样子。

以陈元达、刘曜为代表的人才相继在刘渊手下效力,刘渊的势力也因此在河东一带不断壮大,让西晋朝廷感受到了威胁。

但此时朝廷还陷于八王之乱之中无暇应对,只有时任并州刺史兼都督的东赢公司马腾采取了行动。

司马腾首先派出了聂玄前去对付刘渊,双方在大陵展开了交战,聂玄大败而归。刘渊趁机派遣刘曜攻占太原,并进一步拿下了泫氏、屯留、长子、中都等地。

然而就在此时,却发生了一件让刘渊十分愤怒的事情:之前为了扩大战果,他让出自匈奴四大姓乔姓,屠各种出身的冠军将军乔晞攻占西河郡,取下了介休。介休令贾浑不肯投降,被乔晞杀掉,而后乔晞看贾浑的妻子颇有姿色,准备强占了她。

贾浑的妻子宁死不从,一边哭一边痛骂乔晞:“屠各种的奴才!哪有杀了人家的丈夫还要对他的妻子无礼的人,你有良心吗?赶紧杀了我!”乔晞大怒之下便杀了她。得知消息的刘渊勃然大怒,派出使者召回乔晞,将他官降四级,将贾浑的尸体收敛后埋葬。

初起兵的刘渊对胡汉关系还是十分重视的,他十分明白,要完成一统天下的梦想,就必须取得汉人地主们的支持,那么这种损害胡汉关系的事情就必须从严处理。

文章图片1

[1]形势图1

两个月后,司马腾又派司马瑜、周良、石鲜等人前去离石进攻刘渊,刘渊则派出虎牙将军刘钦等人前去迎击,双方交战四次,晋军大败而归。

文章图片2

[2]刘渊司马腾交战图

不得已之下,司马腾打出了一张王牌,向拓跋部提出了支援的请求。

毕竟之前司马腾没少和拓跋部打好关系,招揽异族军队来讨伐异族也是汉代以来的老做法了,加上此时拓跋中部的首领拓跋猗迤在完成西征之后,也将重点放在了中原地区,司马腾的请求正合双方的心意。

拓跋猗迤与拓跋猗卢发动了十余万部众南下,东部的拓跋禄官也派出了支援,鲜卑骑兵和匈奴兵在西河、上党展开了交战,鲜卑兵获得了大胜。

文章图片3

[3]形势图2

而后由依附拓跋部的汉人谋士卫操牵线,拓跋猗迤在晋阳城附近的汾河以东与司马腾会盟,与晋王朝达成了友好合作关系。这也代表着拓跋部第一次正式跨出塞北,加入了中原地区的军事角逐。

第二年,刘渊再次攻打司马腾,而司马腾也再一次向盟友拓跋猗迤求援。在卫操的建议下,拓跋猗迤带着几千骑兵前去救援,斩杀了刘渊的部将綦毋(qíwú,复姓)豚,逼迫刘渊向蒲子撤退。

并州本来就穷,刘渊的战事进展又十分不顺,离石城因而爆发了饥荒,不得已之下,刘渊只得率领百官前往较为富裕的黎亭就食,留下部分守军坚守离石,以躲避拓跋部的锋芒。

文章图片4

[4]汉国与拓跋部形势图

靠着这次的功劳,拓跋猗迤被封为大单于,被赐予金印紫绶,正式得到了朝廷对他地位的承认。

顺便一提,卫操原来是卫瓘的牙门将,也是卫瓘的宗亲。在卫瓘卷入八王之乱,身死族灭之后,卫操和侄子卫雄便开始考虑自己的前途。

之前卫操就经常作为使节出使拓跋部,正好拓跋猗迤也正在招纳人才,加上这一层关系,卫操便前去投奔了拓跋猗迤,得到了拓跋猗迤的重用,不少汉人也出于躲避战乱的目的,跟随卫操去往漠北生活。

卫操本身文学水平就比较高,他的投奔给拓跋部带去了不少汉文化的熏陶,连带让拓跋部和西晋朝廷之间的交往逼格也提高了不少

而就在拓跋部出兵不久前,段部的鲜卑骑兵在幽州都督王浚的指使下攻克了邺城,在城中展开了大肆劫掠,这意味着东部鲜卑在拓跋部之前也介入了中原地区的政争之中。而他们只是第一批加入的部落,之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部落参与其中。

战火带来的饥荒伤害的不仅仅是匈奴的部众,并州都督司马腾的日子也十分不好过:他一方面要抵抗刘渊的劫掠,另一方面,饥荒带来的是军粮不济,士气低落,这让他感到自己已经无法在并州立足了。司马腾只得带着属下和一万余百姓前往冀州就食,这只流民武装集团一路上吸收了更多的难民,进一步壮大,形成了被称为“乞活军”的难民集团。

虽然是“乞活军”, 但这支难民集团寻找粮食的时候,显然不会挨家挨户敲门一边喊着“老乡行行好吧给点吃的”,一边举起要饭的碗,他们寻找粮食最有力的工具,显然是手中的武器和刀尖上的鲜血。

随着战火的扩大和人口的进一步迁出,并州已经只剩下不到两万户的人口了。虽然随着司马越的胜出,八王之乱已经暂告一段落,但此时中原大地上到处都是流民们的起义,让晋王朝焦头烂额,腾不出手来对付刘渊,刘渊面临的形势一片大好。

但也正是在此时,刘渊迎来了一位新的对手。

刘渊一直以汉朝皇帝的后人身份自诩,但他的新对手,却是实打实的皇帝后裔: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也即新任的并州刺史刘琨。

刘琨的主要职责是抗击刘渊,安定并州,拱卫边境。然而此时并州大部分已经成为刘渊的地盘,而调拨给刘琨的人手,仅仅只有一千多人。

就刘琨的前半生而言,尽管他有着“闻鸡起舞”的佳话,但在八王之乱期间,他一直在各个宗王之间进行着钻营活动,为自己谋求着荣华富贵,人生中实在谈不上亮点。就任并州刺史,虽然是他仕途上的一次突破,但前路仍然困难重重。

然而,在奔赴晋阳的路上,刘琨震惊了。

和之前在洛阳锦衣玉食,醉生梦死的生活不同,这里四目望去,看不到一片人烟。麋鹿和猿猴已经许久不见人的样子,看见刘琨一行的前来也不害怕,大摇大摆地在他身边经过。路边时不时窜出的野狗吞噬着饥民瘦骨嶙峋的尸体,仅存的百姓们被迫成为盗贼,他们四处拦路抢劫,只为了能够夺得些许粮米,暂时填充一下饥肠辘辘的肚子,而那些抢劫的力气都没有了的百姓,便将自己的孩子和他人交换,以求一时的饱腹之感。

这一路上连刘琨自己都断了粮,被迫去挖野菜,强迫着自己咽下。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虽然在八王之乱中,刘琨也没少看见百姓们的惨状,但毕竟那是内部矛盾,而此时这满目疮痍的国土和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百姓,刘琨认为是因为异族的凌辱所造成的(实际上,百姓们的苦难主要是由晋王朝对各族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所导致的,刘渊此时的地盘不大,并不能涵盖到洛阳到晋阳沿途上的百姓们。但作为士大夫的一员,刘琨显然是不能意识到,也无法意识到这一点的,这是刘琨的历史局限性所决定的,不能怪刘琨的眼光不足)。在极其重视“华夷之辨”的刘琨看来,之前他的所作所为是如此令人不齿,参与的政争让河山变得如此凋敝。而如今的机会,正是国家和百姓需要他站出来,证明自己志向的时候了。

到达高平附近的丹水山后,心绪难平的刘琨写下了《扶风歌》,将自己沿途的所见所闻化作悲愤的语言倾泻在笔下。

《扶风歌》的全文如下: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

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

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

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

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

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穷。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

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诗中可谓字字血泪,让千年后的我们也不禁为之神伤。

辗转征战后,刘琨在上党募集了五百名士兵,随即到达了长治附近的壶关。刘琨在这里给朝廷上了一封奏折,他将沿途看到的凄惨景象向朝廷奏报,希望朝廷加强对并州的重视,拨付粮米以赈济百姓。

这时候的刘琨,已经不再是“金谷二十四友”中那位纸醉金迷的公子哥,也不再是朝廷政争中蝇营狗苟的钻营小人,他体内仿佛燃起了一股热血,抱着赴死的心态担负起了为国为民的重任。

一位英雄就此觉醒了。

这一年的十二月,刘琨带着这千余人经过一路征战,终于来到了残破不堪的晋阳。在和平的时代,晋阳是一座人口众多,繁荣兴盛的城市。而此时,经过战火的摧残,映入刘琨眼帘的,是一座杂草丛生、荆棘遍地的废墟,吃饱的豺狼虎豹明目张胆地在大街上行走,而它们的身边是一具具遍布蝇蛆的白骨,仅存的饥民个个骨瘦如柴,躲在废墟和草丛里残活。

刘琨立即招揽四周的流民,修缮城池,恢复各个衙门的功能。一旦遇到盗贼来袭,便以城门为战场,百姓们一边举起盾牌作战,一边从事农耕,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刘琨进一步安抚百姓,收揽人心,他对刘渊属下不同部落的杂胡进行离间和招揽,又得到了一万多的人口。

在刘琨的努力下,晋阳迅速被打造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让刘渊无法进一步向并州北部扩张。而刘渊也只能暂时迁徙到蒲子避开刘琨的锋芒。就任并州刺史不到一年的时间,流亡到其他地方的人纷纷回到并州,村落之间又慢慢恢复了鸡犬之声,包括刘琨的父亲刘蕃在内的许多人士也纷纷前往并州投奔刘琨,让刘琨的势力进一步得到了扩大。

文章图片5

[5]公元306年10月

结合目前的形势,汉国的侍中刘殷和王育建议仿照刘邦,实行先西后东的战略,避免与刘琨缠斗,先向西占领长安,再以关中之众调头东进,席卷洛阳,打通两京,进而占领北方全境。如此一来,消灭被孤立在并州北部的刘琨也就不在话下了。

刘渊十分满意这一战略规划,而就在他摩拳擦掌实行这一战略的时候,却发现在他背后的刘琨始终是他的心腹大患。他陷入了一场悖论之中:如果不能解决刘琨,就无法施行解决刘琨的战略,而要解决刘琨,就必须施行南下两京的规划。

这时候,有一个人的到来,让刘渊的局势又起了新的变化。

他的名字叫石勒,是羯族人。

那就让我们再去探寻石勒的故事吧。


参考资料

[1]房玄龄(唐)等·《晋书》

[2]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3]崔鸿(北魏)·《十六国春秋》

[4]司马光(宋)·《资治通鉴》

[5]魏收(北齐)·《魏书》

[6]张金龙·《北魏政治史》

[7]周伟洲·《汉赵国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