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津湖血战:志愿军伤亡1.9万人,冻伤2.8万人,为什么这么严重?

 CITSLINC66 2020-10-27

长津湖血战:第九兵团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人。司令员宋时轮在离开朝鲜时,目视长津湖的方向,泪流满面,不能自持。

最艰难的战役莫过于抗美援朝,因为当时志愿军的装备严重落后美军。虽然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就已经领略到美械的威力了,但是以国军的水平根本无法最大限度发挥美械的战斗力。而美军刚刚经历二战的洗礼,各军种的配合炉火纯青,士兵和装备也已经经过实战的磨合,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美械的威力。在这个问答下面,很多答主已经回答了上甘岭战役。确实,上甘岭战争太有名了,而且也是很艰难的。

但是我想说我们打得最难的一场战役可能就是“长津湖血战”了,因为长津湖血战真的很有代表性,两国的军队战斗力、后勤补给能力、空军投放能力、工业实力在这一场战争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志愿军第九兵团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千人。在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后,司令员宋时轮离开朝鲜时,目视长津湖的方向,泪流满面,不能自持饶是我军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都没能完成预定的战略目标。在这一场战争过后,中美双方谁也不敢说谁赢了,因为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长津湖血战:一场不愿意回忆起的战争

中美参战双方:

中方:第九兵团(第二十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总计15万人左右;

美方: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第三、七步兵师,韩国第一军团,总计10万人左右。美国第五航空队、第七舰队都提供了支援。

中美交战地点:长津湖地区,主要战场为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

中美交战时间:1950年11月27日傍晚,中方向美方发起攻击;1950年12月24日,美方撤退,战争落幕。

麦克阿瑟将军命令第八集团军发动“圣诞回家”攻势,命第10军向长津湖地区进攻,切断志愿军、朝鲜军的补给线。志愿军第九兵团临危受命,要在长津湖地区歼灭美军的陆战一师。此次志愿军的突袭是十分隐秘的,美国的情报机构都没能发现志愿军第九兵团的运动,以至于陆战一师钻进志愿军的口袋中。

1950年11月27日,志愿军的十五万大军埋伏在长津湖周边地区,20军在长津湖左侧、26军在长津湖右侧、27军在长津湖北部,三军已经逐渐形成包围之势,美军的部队陆续钻进了口袋。傍晚,志愿军收网,20军、27军、26军几乎同时发动攻击,把长津湖地区的美军切割开来。由于美军没有提前得到通知,措手不及的美军被志愿军切割成五块,但主要战场为:新兴里、柳潭里、下碣隅里。

新兴里的战斗

27军集合了两个师来围攻新兴里的美军,虽然新兴里的美军只有两个营(北极熊团),但是在强大的火力覆盖能力面前,志愿军被阻了四天。不是说志愿军战斗力不行,而是美军的炮火覆盖能力太强了。美方携带有4管M45防空机枪塔(射速1600-2200发/分钟)、M24霞飞坦克上的双管40毫米防空机炮,一个野战炮营、一个防空炮营、一个重迫击炮连、第五航空队飞机不间断的空袭支援。

而志愿军第九兵团是轻装上阵,参加长津湖战役时所携带的重火力武器并不多,所以围攻新兴里美军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白天美方的火力十分强大,第五航空队甚至敢在双方散兵交战区域投放凝固汽油弹进行攻击。《亮剑》中孔捷所言不虚,美军的炮火十分强大,前线一片火海,根本就无法进攻。志愿军只能等到晚上然后再进攻,但是晚上天气比较冷,冻伤、冻死的情况十分严重。

27军的80师、81师的损失非常大,伤亡、非战斗减员高达1万人,全军冻伤率高达22%。新兴里的美军只有千余人逃出战场,而保存战斗力的只有三百多人,其他人受伤程度十分严重。在这场战争中,志愿军成建制的歼灭美方一个团,缴获了“北极熊团”的团旗。但是美方认为新兴里的美军阻击了志愿军四天,给长津湖地区的美军撤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避免了陆战一师全军覆没,所以阵亡的团长被授予美国最高荣誉勋章,31团整体授予海军总统奖章。

柳潭里的战斗

柳潭里的美军是陆战一师,是精锐中的精锐。志愿军第一时间切断了柳潭里和下碣隅里(有机场)的联系,然后27军的79师担任主攻任务,向美军发起了猛攻。但是美军的战斗力高的吓人,陆战一师在舰载机的配合下给予志愿军沉重的打击。第九兵团在意识到柳潭里是美军陆战一师的主力之后,宋时轮认为继续硬磕代价太大,所以命令第九兵团集中全力攻击新兴里、下碣隅里,只要打掉下碣隅里(美军补给点、机场、军事基地),那么柳潭里的美军将会成为瓮中之鳖。

剩下的志愿军军队就负责继续围困柳潭里,美军意识到危机之后,开始了突围。由于下碣隅里还没有被打掉,所以志愿军急令第79师恢复对柳潭里的攻击,切不可使美军连成一块。双方都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所以没什么好说的,硬拼就是了。志愿军、美军开始鏖战,困兽犹斗是最可怕的,美军陆战一师为了突围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数百架的美军飞机不间断的轰炸志愿军,夜间美军的战斗机也不间断的轰炸,炮火没有一刻停止。

《亮剑》中孔捷说志愿军只要有美军一半的装备和后勤就能全部吃掉美军,这一点绝对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柳潭里地区的志愿军在落后美军装备的情况下还给美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果志愿军有美军一半的装备,那长津湖地区的美军都可以直接去上帝那里点卯了。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志愿军没有强大的火力,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还是让美军突围了。

下碣隅里

下碣隅里是美军的军事基地、补给站,美军甚至还在这里修建了一个飞机场。志愿军攻击下碣隅里的时候,所有的美军倾巢出动,就连平时都没训练的后勤部队也都上前线了。在这场战斗中,美国陆战队华人军官吕超然驻守撤退关口,他战争时期高喊:“别开枪,我是中国人。”志愿军一时停止了攻击,随后吕超然指挥美军对志愿军造成了严重打击。这种狗腿子为了美国绿卡不惜一切手段,着实可恶。而事后美国还给他颁发了最高荣誉,战绩被记录在美国战史。

而随着战局的逐渐僵持,柳潭里地区的美军逐渐开始与下碣隅里的美军汇合,美军开始大撤退,美国战史称为“不亚于郭刻尔克大撤退”。美国用飞机送走了伤员,其他保持战斗力的士兵向古土里撤退。古土里有一座水门桥,是撤退的必经之路。志愿军180团炸毁了大桥,但是美军工兵凭借着强大的后勤,迅速修好了大桥。之后志愿军再次炸桥,美军再次修好。最后志愿军炸毁了桥基,确信美军无法修复后撤退。

水门桥被炸,而桥下是万丈悬崖,美军是无论如何也撤退不了的,只能等待被全歼。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美国的军事运输机联队用八架C-119运输机来空投大桥组建,生生是造出了一座桥,让美军顺利撤退。志愿军在付出沉重的代价之后还是没有完成预定目标,没能吃下陆战一师,而美军强大的火力、长津湖的天气使志愿军损失惨重。第九兵团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人。

导致志愿军伤亡如此之大的原因

1:轻步兵遇见了重火力

志愿军第九兵团完完全全属于轻步兵,根本没有携带什么重火力,与美军的火力相比完全是小学生对战大学生。志愿军团级以下没有火炮部队,美军一个团都有一个野战炮营、一个防空炮营、一个重迫击炮连。而且志愿军的空军几乎等于零,但是美军每个连队都能召唤飞机支援。美国的第五航空队每天数百架飞机不间断的支援长津湖地区的美军,炸弹不要钱的扔,长津湖地区的空袭从未停止过一分一秒,昼夜不停。

而且美军的空军在交战地区就敢使用凝固汽油弹攻击,对于美军要突围的路线,美军都是无限制的覆盖轰击。志愿军本想埋伏在美军的必经之地,但是却遭到美军的轰炸,损失惨重。而且论机枪,我们使用的还是解放战争时缴获的武器,捷克式轻机枪、美制冲锋枪、春天式步枪。美军使用的是什么?是4管M45防空机枪塔(射速1600-2200发/分钟)。捷克式轻机枪和防空机枪塔的火力能是一个层面的吗?

2:百年不遇的严寒天气

中国人在地面战斗,空袭,及严寒的天气里伤亡巨大。由于没有适当的御寒服装,志愿军的战斗力因为大批士兵被冻死冻伤而被严重削弱。大部分中共军队耗光了在过江时随身携带的弹药,而且食品也供应不上。—美国战史

这是美国战史描述中国志愿军的,大批志愿军不是死于枪炮,而是严寒。志愿军第九兵团是没有冬装的,冻伤、冻死的情况十分严重,冰雕连就是出自长津湖。而且别说志愿军没有冬装,就算美国拥有冬装,在长津湖也冻伤了7000多人。长津湖真的是太冷了,本身就是寒冬的气候,又赶上了百年不遇的降温。室外温度长期都是零下40-50度。

这一场战争最难的就是志愿军无法逾越的鸿沟-工业、军事。新中国的工业太落后了,美国的飞机一架接着一架,而我们的志愿军却毫无办法,根本没办法反制拥有制空权的美国空军。而且在补给、枪械上也落后太多了,无法与美国相比。至于后勤那就更别提了,志愿军吃饱肚子都难,美军还在想吃什么口味的食物。两者差距天壤之别,但志愿军还是凭借着超人的作战斗志暴打美国佬,让全世界人再也不敢小看新中国,一战扬我国威。最后致敬那群最可爱的人,是你们的努力换来了现在的和平安宁,志愿军万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