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匠精神:做到极致,你就是大师

 知行合一每事练 2020-10-27

很久以前,有个厨子叫庖丁,此人最善长的就是杀牛。他给魏王现场表演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音律和谐,看他宰牛,哪里是看宰牛,而是在欣赏一场艺术。


魏王看到最后,眼睛都直了,问他:“你杀牛的技术怎么高超到这种程度?”


庖丁平静地回答道:“要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去宰去解,刀刃始终像刚磨过一样锋利。每当碰到筋骨交错、很难下刀的地方,便要格外小心,提高注意力,动作缓慢,把视力集中到点。”


这就是庖丁解牛。它给我们熬了一碗这样的鸡汤:做任何事只有做到手到、眼到、神到、心到,才能创造奇迹。


最终的一点就是要心到,以阳明心学语境而言,就是用心。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说的假大空一点则是,不要把工作当成谋生的工具,要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事情、所制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说的朴实一些就是,把最简单的事,特别简单的动作,不停的用心重复,做到极致,最后,你就是这一领域大师。


归根结底,就是用心。


北宋初期,皇帝赵匡胤要把封禅寺扩张为开宝寺。该工程带头人是当时最牛的建筑师喻浩。喻浩接到任务后,整日在工地东量西测,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事无巨细,全部躬行,甚至是挑选搬运工人,都要亲自面试。


几个月后,开宝寺建成,政府派人来检查,从里到外,处处体现着喻浩的匠心独运。但有人就在众人的赞叹声中突然发现,多宝寺塔身不正,很明显的向西北方倾斜,也就是说,大名鼎鼎的建筑师喻浩把这个工程搞砸了。


为什么塔是歪斜的呢?


喻浩揭开谜底,他说,京城(开封)这个地方平坦无山,总是西北风,所以我把塔建成向西北方倾斜的样子,一百年后,风就会把它吹正。


普通人的认识中,一个建筑师,只要把建筑本身打造完美就万事大吉,但喻浩却还在建筑本身之外充分考虑了气候因素。这就是用心。 


没有这种用心的精神,喻浩只能是个伟大的工匠,而有了这种用心的精神,喻浩就成了大师。


精研、专一,说的就是这种用心精神。王阳明以米为喻,我们若想吃到纯净洁白的米,必须要聚精会神地用心地精研,把米簸筛拣精选,做到这一点,就会抵达专一境界。


心即理,人的心是无穷的,因为我们心上有个良知,肯用心就是肯致良知,良知无所不能,肯致良知,就能解决人生中的一切问题。肯用心,就有无限可能,无限阔达的人生境界。


致良知的过程,就是用心的过程,就是工匠精神的展现。


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总能见到那些把工作和生活打理的特别好的人,做同样一份工作,他就是做的比你好。就如同样建造一座塔,喻浩就比你想的多,大家智商层面都差不多,造成这种结果的,只有一点,那就是大家用心的程度。


工匠精神,就是用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