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海韵||畅游虎丘山(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0-10-27


畅游虎丘山 



作者:海   韵
    主编:非   



虎丘山在苏州城西北七里,以丘壑奇特、景色秀丽、古迹众多而著称,向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
虎丘山原名海涌山,又名海涌峰。传说苏州在远古时候原是茫茫大海,山是从海中涌出来的一个小岛屿,后来由于沧海变桑田,才成了陆地上的一座小山。所以寺中二山门前的石桥叫海涌桥,憨憨泉又叫海涌泉,山东侧有座亭叫海宴亭,原来山上还有一座楼叫望海楼,都是由此而来。这些遗迹在历代诗人的笔下留有美好的诗句:唐代白居易的“海当亭两面,山在夺中心”;元代顾瑛的“海涌如来室,清凉即五台”;明代高启的“望月登楼海气昏,剑池无底镇云根”……因此,现在虎丘山正山门隔河照墙上刻着“海涌流辉”四个大字,以示说明虎丘山与大海的渊源关系。
海涌山后来叫虎丘,一是因其形状,“丘如蹲虎”,一是传说春秋时期,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居其上,故名虎丘。”唐代为避太祖李虎名讳,又曾叫过武丘。
虎丘在春秋时曾为吴王行宫,晋代司徒王珣、司空王珉兄弟在此建造别墅,后来王氏兄弟舍宅为寺,于咸和二年(327年)建东西虎丘寺,位于剑池东西。到唐代会昌年间(841至846年)武宗李炎崇道灭佛时,二寺俱废,后人又移改称云岩禅寺。清康熙时(1662至1723年)改为虎阜禅寺。虎丘寺在历史上是闻名东南的一大名刹,在宋代是“五山十刹”之一。寺的规模浩大,殿宇众多,只是自隋代至清代就曾七次被兵火所毁,劫后幸存的古建筑仅有五代所建的云岩寺塔和元代所建的断梁殿两处,其它都是太平天国以后重建的。
深山藏古寺,是许多山寺的特点,唯虎丘是山藏古寺中,这是虎丘寺与众不同的地方。宋代文学家王禹偁《登虎丘》诗云:“寺墙围着碧孱颜,曾是当年海涌山。尽把好峰藏院里,不教幽景落人间。”虎丘山的美景全在寺中,明代诗人高启形容道:“老僧只恐山移去,日落先教锁寺门。”
虎丘山风景优美,山色迷人,前山气势雄浑,四面岗岭,山径石壁竖立,绝岩耸壑可见。后山古树参天,空濛浩渺。
古传虎丘有十八景,随着历代的兴建和名人留下的遗迹,当然各个时期会有所变化,但这里的一水一石都有着一段神奇的传说。虎丘,山高仅34.3米,远望是“平田一丘”,然而,当你步入山门,举目四望,便觉悠悠青山林木苍翠。白居易开了山塘河,又凿通山麓,引水山下,更使虎居山绿水回环。古人形容虎丘“绝岩耸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的确是名不虚传。
走过海涌桥,便是二山门,俗称断梁殿,为元代建筑遗存,殿中正梁由两段圆木接合,结构巧妙。二山门左侧是有小园林之胜的拥翠山庄,右侧现在是集盆景山石于一处的万景山庄。过二山门,循着石径登山,一路有憨憨泉、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墓等古迹。
过了这段山路,眼前豁然开朗,景色壮丽,这里是虎丘主景所在。当中一片平坦如砥的盘石,仿佛削刻而成,占地数亩,名千人石。相传梁代高僧生公在此讲经说法,列坐千人。北面石岩有唐代书法家李阳冰篆书“生公讲台”四个字。东北偶有白莲池,池中有一块石头叫点头石。相传生公说法时,池生千叶莲花,石头也轻轻点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典故即出于此,另一传说是,吴王阖闾在此筑墓,恐工匠泄漏机密,将上千工匠诱骗至此饮酒庆功,全部杀死灭口,血渗入石中,渍成暗紫色斑驳影痕,日久不褪,阴雨天更显殷红之色。后人为悼念死者而称千人石。明末,张溥为首之复社,曾在千人石上集会议论朝政。
千人石之北,在“别有洞天”月洞门内,即是著名的剑池。门旁“虎丘剑池”四个字传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洞内石崖左壁上篆文“剑池”两字,传为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右壁“风壑云泉”四个字为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书。洞内两片陡削的石崖拔地而起,高有数丈,宋代朱长文诗云:“万丈深潭挟两崖,削成奇壁自天开”。仰望高处塔顶,犹如置身绝崖深壑之间。据《吴地记》说,阖闾墓就筑在下面,有“铜槨三重,水银灌体,金银为坑,以扁褚、鱼肠剑各三千为殉”,故称剑池。有说,秦始皇和孙权曾先后下令发掘,毫无所得,凿处遂成深涧,变成了狭长的池子,故名剑池。剑池崖壁上还有明代县令吾翕等人和唐寅、王鏊的石刻记事两方,记载着明代正德七年(1512)剑池水干,发现吴王墓等语。1955年疏浚剑池,戽干池水,清除淤泥,果见池北底头有石隙,穴北有大青石板叠砌封闭。吴王墓是否真的在其中,尚是千古之谜。
绕千人石往东,循“五十三参”石级上山,便是云岩禅寺的大殿,周围有小吴轩、悟石轩、平远堂等殿宇建筑,清初康熙皇帝南巡,这里曾过行宫。
千人石西部,还有冷香阁、致爽阁、第三泉等古迹。第三泉,相传为唐代陆羽品定,故又名陆羽井,因南邻石观音殿,俗祢观音泉。池北随崖壁立,镌有“第三泉”和“铁华岩”六个擘窠大字。“铁华岩”取苏轼“铁华秀岩壁”句意,出自清初两江总督范承勋之手。泉出石脉中,甘冷胜剑池,跨崖有三泉亭。
致爽阁在山的最高处,平旷朗,登临远眺,群山罗列,江南水乡景色历历在目。
致爽阁后,即是山顶塔院。虎丘塔高高耸立,向北倾斜。原名云岩寺塔,始建于五代,虽屡遭火烧,顶部和各层木檐均遭破坏,但砖砌塔身犹在。明末改建第七层时,塔身已明显倾斜,曾将此层位置略向相反方向移动。人们称苏州为“东方的威尼斯”,同时也把虎丘塔比做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成为了苏州的标志。正如宋代文学家方仲苟所形容的:“海涌起平田,禅扉古木间。出城先见塔,入寺始登山。”
虎丘后山比前山显得宁静,古时殿宇、楼阁众多,传说有二十八殿,所以有“虎丘后山胜前山”之说。现在在后山塔院下,已恢复修建十八折、通幽轩、百步趋、小武当等古迹。
虎丘的景色四时诱人,古往今来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白居易酷爱虎丘,在苏州任上时,常抽暇往游,“领郡时日久,闲来即一过。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苏轼在杭州任上亦常来苏州,自言“一年三度过苏州”,而且说,“到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是憾事”。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海韵,现已退休,曾在国企报社从事编辑记者工作三十多年,在市级以上的报纸、杂志、电视台和电台发表各种体裁作品四千多篇(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