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力翻转课堂,让小学生的素养向核心处“漫溯”参考论文

 新用户65147843 2020-10-27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相关概念,所以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从而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他们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这个内容贯穿整个单元的始終。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对本节课展开了翻转课堂的尝试。

● 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以下简称“任务单”)是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的系统设计“三剑客”之一,其功能在于引导学生在家自主学习。

1.提炼达成目标

达成目标是教学目标的转化形式,是教师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认知标准的预期。经过研读教材,我提炼达成目标如下:①结合所创设的情境,了解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②知道把图形按某一个比放大或缩小,比的前项、后项分别表示什么;③会用比表示出图形放大或缩小前后的关系;④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⑤知道图形放大与缩小后,图形的大小变了,但图形的形状不变。

2.设计学习任务

设计学习任务的依据是达成目标。学习目标是否达成,要通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质量来检测。因此,学习任务必须与达成目标配套。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主要分成三大类。

(1)想一想

①把图形按某一个比放大或缩小,比的前项表示什么?比的后项表示什么?

②把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图形有什么变化?

(2)画一画(方格纸略)

①先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按1∶4的比画出正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③在方格纸上按3∶1的比画出直角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④在方格纸上按1∶2的比画出直角梯形缩小后的图形。

(3)填一填(图略)

图中②号三角形短直角边的长度是①号三角形短直角边的( )倍,②号三角形长直角边的长度是①号三角形长直角边的( )倍。

把①号三角形按( )∶( )的比放大得到②号三角形,把②号三角形按( )∶( )的比缩小得到①号三角形。

图中( )号图形是④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是按( )∶( )的比放大的。

图中( )号图形是④号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是按( )∶( )的比缩小的。

③号图形是⑤号长方形按( )∶( )的比( )的。

● 设计配套视频

配套视频是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的支架,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能更好地破解问题,掌握学习内容,从而为课堂内化知识和拓展能力创造条件。本课微视频主要分为四个部分:①引领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②引领学生理解按一定的比将图形放大与缩小,比的前项、后项分别表示的意义;③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图形的方法,并指导思考过程及画的方法;④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理解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比的大小虽然变了,但图形的形状不变。

● 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单

1.设计课堂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目标要满足内化知识和拓展能力的需要,除了强调认知目标的内化之外,更要特别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据此,我设计了如下课堂学习达成目标:①灵活运用“比”来分析图形放大或缩小前后的变化;②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③小组合作,猜想、验证按一定的比放大的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④小组合作、交流、商讨,根据需求灵活地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并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2.设计课堂学习任务

(1)课始检测

课始检测的范围和难度应与课前任务单、配套视频的范围与难度相当。于是,我设计了如下课始检测。

①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就是把这个图形按( )∶( )的比( )的。

②把正方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就是把这个图形按( )∶( )的比( )的。

③把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后,长方形的长是( )厘米, 宽是( )厘米。

④三角形底9厘米,高6厘米,把这个三角形按1∶3的比缩小后,三角形的底是( )厘米,高是( )厘米。

⑤把一个图形按2∶3的比缩小,现在每条边是原来的( )。

⑥一块正方形花手帕,边长10厘米,将其按( )的比放大后,边长变成30厘米。

(2)进阶作业

进阶作业的目标是拓展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于是,我设计了如下进阶作业:

①在方格纸上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②在方格纸上按1∶2的比画出平行四边形缩小后的图形。

③在方格纸上按3∶1的比画出圆形放大后的图形。

④按3∶1的比放大后的圆形,半径是( )格,放大前与放大后两个圆形的面积比是( )∶( )。

猜想:如果把一个图形按n∶1的比放大,放大后与放大前图形的面积比是( )∶( )。

思考:怎样验证你的猜想?

交流:和同伴一起交流你的验证方法。

(3)协作探究

协作探究的任务是把学习继续引向深入。协作探究实际上是一个微项目学习,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的深度数学学习,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我设计的协同探究如下。

①画图形:根据提供的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直角边长3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半径2厘米的圆形,按自己定好的比将图形放大或缩小。(把定好的比写在画出的图形上;每人至少画一个;根据需要选择彩纸)

②查图形:告诉同桌是按照什么比放大或缩小图形的,并请同桌检查画的图形是否正确。

③剪图形:把你画的图形剪下来。

④贴图形:用小组里剪下的图形,创造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图形不能被破坏)

● 教学实践

1.课始检测“易于反掌”

本环节合计用时不到五分钟。从课堂呈现来看,每个小组最快的成员用时两分钟左右,然后组长离位检查,组员共同校对,学生表现出短平快的学习节奏,学习效率也较好。

2.进阶作业“水清石见”

本环节合计用时十五分钟左右。从课堂呈现来看,第一板块根据要求把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大多数学生掌握情况较好,经过组长检查,组员指导,发现平行四边形有人出错,进行全班交流,小老师的讲解思路清晰,科学合理,突破了“图形的形状不变”的学习难点。第二板块中,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并在全班交流中找到了举例子、推理、反过去想等多种验证方法,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对话实现了思维与思维的碰撞。

3.协作探究“集思广益”

本环节合计用时二十分钟左右。学生真正经历了“做中学”的过程,组长分工合理,组员群策群力、配合默契,紧密结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数学知识创造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同时,在质疑评价板块,学生们犹如一个个“鉴赏师”,友好地给别人组或自己组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整改意见,展现出创造“美”、欣赏“美”、完善“美”的综合素养。

● 教学反思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课,采用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让学生观看微课,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为课中的学习增加了思考、讨论、合作、质疑的时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素养。

1.在自主学习时拓宽学习空间

翻转课堂的特色是学生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通常是在家)来自主学习,这样就改变了只有在课堂里學习新知识的传统,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并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机动地暂停、拖拉、重复播放微视频,这样就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检查学生完成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发现他们通过观看教学微视频,对本节课的基本概念“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比的前项、后项的意义”理解得非常到位,并能够灵活应用。同时,学生还告诉我,他们在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会及时向父母询问,或者与同学商讨。这样的学习方式,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2.在互动对话中深化数学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知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通过语言表达来调节、整理自己的思维活动,使之逐步完善。好的数学课堂中的对话,承载着师生共同成长、发展的重任,有效的课堂对话使教学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里,猜想、验证“如果把一个图形按n∶1的比放大,放大后与放大前图形的面积比是( )∶( )”这个问题时,我和学生不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主要的是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在不断地丰富,思维也在不断地深化。学生自由地把自己的数学思考自信、大胆地表达出来,同伴之间相互倾听、相互补充、相互质疑、平等对话,有效促使“一种思考推动另一种思考,一个智慧启迪另一个智慧”。参考论文

3.在合作学习中发展综合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同时,《数学课程标准》也曾指出,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时,我给学生设计的一个“微项目”是:根据需求,自由放大或缩小长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圆形,并创造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小组内合理分工、配合默契,真正体现出掌握了“做中学”的金钥匙:学生在“做”的过程中,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动手操作探究问题,合作讨论思考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学生在“做”上得到了发展,开启了智慧,彰显了个性,发展了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学会通过实践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多元的数学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和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收获良好的情感体验,形成必备的品格能力。

参考资料;http:///index.php?c=show&id=22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