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是喜欢好友的妹妹……

 南在南方me 2020-10-27

何必为部分生活而哭泣,君不见全部人生催人泪下?

戴咏素有一篇写父亲戴望舒的文章,写父亲带着她和大妹从香港北上,参加全国文代会,一个大男人带着两个女儿出席重要的会议,这是绝无仅有的,她俩拿着小本子见着代表求签名求小画……情景历历在目,只是父亲没多久就去世了,才45岁。

戴望舒因一首《雨巷》一举成名,当时他才二十二岁: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那时他热烈地喜欢好友施蛰存的妹妹,写了很多情书情诗。施妹妹没有拒绝,可是等诗人求婚时,却一下慌张了,这不行啊。戴望舒要自杀,这一下让施妹妹更慌张了,原来不爱一个人是要人命的。于是,她同意了,可是有条件,等他留洋回来再结婚。那时留洋,朝东行,朝西也行。诗人去了法国。

等回来,施妹妹嫁人了。诗人血气方刚,甩了施妹妹一个耳光,扬长而去。可是他心如刀割,郁郁寡欢。文友穆时英着急了说,咳,施妹妹算个啥呀,我妹妹比她好看多了……

这般,穆妹妹丽娟和戴望舒相识了,半年之后诗人登报宣布了订婚消息,给未婚妻了买了一枚戒指,1937年6月,他们结婚了,徐迟做的伴郎。郎才女貌,春风无限。在你的眼睛的微光下,迢遥的潮汐升涨,玉的珠贝,青铜的海藻……

爱情着实让让人眷念。

接着,戴咏素出生了,小名叫朵朵。他们在香港。

只是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当时拍了一个电影,请戴望舒作词,他写了一首《初恋女》:

我走遍茫茫的天涯路

我望断遥远的云和树

多少的往事堪重数

你呀你在何处……

穆丽娟当然不高兴啊,你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还想着施妹妹啊。

1940年穆丽娟的兄长时英被害,戴压下电报,没让妻子知道。半年之后,她的母亲病逝,戴还是没让妻子知道。

穆妹妹一袭红裙,笑容可盈,朋友大惊为何不缟素?至此才知兄长已逝,母亲已逝。她当掉胸针回上海,要离婚。

戴回上海希望挽回,未能,他写了绝命书:我选择了死,离婚的要求我拒绝,因为朵朵已经五岁了,我们不能让孩子苦恼,因此我用死来解决我们间的问题,它和离婚一样,使你得到解放。

穆丽娟还是没有心软。

戴诗人真的服毒,被朋友发现,捡回一条命。怕出意外,穆丽娟同意女儿由她抚养,等他来接。

1942年,穆丽娟再嫁周黎庵。

1943年,戴望舒和十七八岁的杨静结婚。他和穆妹妹结婚时,穆妹妹好像也是十七八岁。都有点小。

1946年,他携妻带女(二朵)回上海接大女儿朵朵,去看了前妻和老友周黎庵,那天朵朵也在母亲家,她写父亲微笑着。诗人在上海并没有待多久,又去了香港。

隔了一年多,朵朵被人接去了香港,和后母生活在一起,她又多一个妹妹叫昂朵。只是没多久,父亲和后母离婚了,后母带着小女儿昂朵,朵朵和二朵由父亲扶养。

1949年,他们从香港北上时,她写:杨阿姨也带着小妹来了。吃完饭杨阿姨没走,他们和我们一起睡在旅馆集体房间里,陪大妹度过了最后一晚。此时我非常羡慕大妹,我离开上海时,可没这个福分。

此外,我还看一个朵朵的访谈,她说当年父亲回上海求母亲回心转意:我爸爸就跪在她脚底下,(我爸爸说)我妈说我拉泡屎你吃了我就跟你回去。我不知道这话说了没有,太残忍了……

另外,还有一段话:

生母对朋友讲:戴望舒再不来接女儿,我要送给人家了。我不知母给父的信中有没有说这话,但从父亲留下的相册中,可以看到此时的我,脸上再没有了自信和骄傲,只有一丝的忧郁,感情细腻敏感的父亲不会没有看到我的变化,他怎么能舍下女儿不管呢?

写那篇文章时,朵朵已是祖母和外婆了,可有些情景她很难忘却,一个家,自然有爸有妈,可是这二位在不在一起,对于孩子的影响却是一生。

往期

别喊老父亲“傻子”。

“别在我坟前哭泣,我不在这里。”

又到七月半,烧纸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