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现左氧氟沙星药害事件?你可能漏了这5点

 板桥胡同37号 2020-10-27

不想错过每日推送?

不良反应原因大揭秘,快来看看中了几条?

左氧氟沙星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可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

左氧氟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有二十多年的临床应用史,当前仍作为临床最重要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

但从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网的数据显示,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一直位居前几位。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肌肉、骨骼肌、代谢和营养障碍、神经紊乱、肝胆系统损害等。

那么导致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高危因素有哪些?怎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呢?界小药敲敲黑板,给做出以下总结,供临床用药参考。

年  龄

老年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更容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这是因为老年人属于药动学特殊群体,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血药浓度升高而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老年患者应加强用药监护,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停药并做相应处理。由于喹诺酮类药物有软骨毒性,应禁用于妊娠期妇女和18岁以下患者,只有在充分权衡利弊的情况下才考虑应用。

研究表明,在175例使用左氧氟沙星的病人中,年龄(15-89)岁,男性89例,女性86例。大于80岁和低于18岁的病例均为中重度不良反应,而老年患者(60-80岁)严重不良反应为36.1%,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18-60岁)的28.9%。

给药途径

左氧氟沙星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口服给药。静脉给药在生物利用度高,药物起效快的同时,也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过敏反应和中枢神经系统不良。

从左氧氟沙星的药代动力学来看,其口服后吸收迅速而完全,tmax为1-2小时,500mg片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99%。国外资料单次静注左氧氟沙星300mg和相同剂量口服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相似(如下表所示),由此可以看出,应该首选口服给药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表1  左氧氟沙星300mg静注(n=8)和口服(n=12)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平均值

给药剂量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临床日剂量研究结果显示≥400mg的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为 4.46%,显著高于<400mg的发生率(1.88%)。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一天给药1次即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有增加至一天给药2次的情况,这样的给药方案不一定能提高疗效,但会大大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左氧氟沙星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口服给药后48小时内,尿中原型药排出量约占给药量的87%。因此,肾功能减退患者的左氧氟沙星清除率下降,消除半衰期延长,为避免药物蓄积,应进行剂量调整。

肌酐清除率50-80ml/min可给予正常剂量;20-49ml/min,首剂0.4g,以后每24小时0.2g;10-19ml/min,首剂0.4g,以后每48小时0.2g,可作为参考。

用药疗程与合并用药

研究显示,左氧氟沙星用药疗程长(>5天)也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用药疗程>5d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5%,明显高于≤5天的2.23%。

同时,合并用药也可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合并使用其他药物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1%,而非合并用药患者仅为1.78%,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有随着合并用药种类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

因此,尽可能减少用药持续时间以及尽量减少合并用药种类,对患者的用药方案进行精简和优化可以降低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给药速度

有研究显示,静脉滴注速度过快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发生血管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药品说明书中清楚说明静脉滴注时间必须>60分钟,但是由于对滴注速度的关注度不够或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欠缺,可能出现滴注速度过快的情况,容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曾有案例报道,患者因快速静滴左氧氟沙星而引起休克。更多滴速用药,详见左氧氟沙星输注15分钟后,患者突然血压下降、休克,原因竟然是......

因此,在使用左氧氟沙星的过程中,应综合评价患者病情,严格把握用药指征,选择合适的给药剂量,充分考虑相关危险因素,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尽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来源:

[1].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说明书.

[2].单爱莲, 赵桂元, 钱思源.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的国内外文献个案调查与分析[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2(03):54-59.

[3].张颖, 陈欢, 吴斌,等.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潜在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9,17(4):61-64.

[4].孙凌燕.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J]. 西北药学杂志, 2018, 33(06):142-144.

[5].刘小云, 李贤华, 冯仁清. 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滴注速度过快致休克1例[J]. 中国优生优育, 2013, 19(7):74-77.

更多相关药物
欢迎医生、药师朋友
扫码下载医生站
在“用药查询”专栏查看



本文来源: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