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图书馆的吸引力在哪里

 新用户47177550 2020-10-27
三年级接手一个班,一年的教室课程和师生相处后,到了四年级,语文课就越来越“自由”了。其中有一项“特权”,是很多学生十分向往的,那就是提前或者高质量完成某项具体的语文学习任务,当天的语文课可以申请去学校图书馆读书。
一开始,会有三两个学生获得特权。他们兴奋而骄傲,出教室前还会潇洒地向同学们挥挥手,故意逗引得大家羡慕嫉妒。这几个学生是真的喜欢读书,往往整节课浸泡在图书馆里,下了课也舍不得离开。后来,获得特权的人越来越多,有时一节课会有一半人去了图书馆。令人欣喜的同时,问题也来了——有些学生到了图书馆,并不安安静静地阅读,或者几乎一节课都在“找书”,或者三两个好朋友躲在角落里交头接耳。这样,就会有学生回到教室,告诉我图书馆里的状况,并且说图书馆里气氛被破坏了,就不想在里面读书了……
由此,我就想,学校图书馆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对于儿童来说,学校图书馆的价值如何体现?
1
我见过很多学校图书馆。
从时间轴上来梳理,将近三十年前,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馆,只有一间小小的图书室,里面的图书大多是教材教辅,少有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作为“双基”达标的一项指标,为了应付检查,学校会临时要求教师将家里的图书带到学校,摆在图书室里,以保证图书量上的要求。因为没有儿童阅读的概念,图书室也就是一个名号而已,对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初,课外阅读开始得到重视,学校图书馆建设也开始关注学生阅读,为学生阅读成长助力。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一些成规模的学校,或者将大开间教室改造成图书馆,或者在新校舍建设时专门建造了图书馆。可惜的是,虽然有很多大学图书馆或者公共图书馆作为参照,中小学的这些图书馆,怎么看还是图书室的“加强版”——面积大了,书架多了,图书丰富了,却没有为学生在图书馆里阅读提供方便,没有桌椅,更没有进行区域划分和设计。图书馆里的书,还是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借阅,学生个人是不能借阅的。当然,这种情况下,也就不可能有图书馆课程了。
近十来年,随着学校建设投入的显著加大和人们对儿童阅读的高度重视,大多数新建学校都在图书馆建设上花了不少功夫,从外观设计到内部环境打造,都努力做到从儿童视角和需要出发,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图书馆里享受阅读时光。有的学校图书馆不仅配备了典雅舒适的桌椅,还有沙发、坐垫,区域设计上还分为个人阅读区和集体分享区等。
从不同学校的比较来看,图书馆建设因为学校育人理念的不同,在规模、设计和管理上,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有的学校在开放时间上有严格规定,有的学校在课表上为每个班级规定了每周进图书馆阅读的时间,有的学校不对学生个人开放……
我在一个学校参观时,学校领导十分自豪地告诉我,他们每幢教学楼都有一个开放式图书馆。走进其中一个图书馆,面积不大,书架精致,有几组不同的阅读桌椅,环境十分舒适。图书馆不仅是开放式的——没有门,有两面墙是透明玻璃的,也没有图书管理员坐在里面。可惜的是,一天里几次经过图书馆,都没有看见学生的身影,也没见到老师在里面阅读。或许是时间不合适,参观的几所学校,不算大的图书馆,环境都不错,感觉可以安安静静地在里面阅读半天也不会疲倦,但都没有遇见有老师和学生在里面阅读。怎么都觉得,这是学校图书馆的遗憾。
2
学校图书馆,肯定是为学校师生服务的,尤其是为学生服务的。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热爱阅读,即使是在一个重视儿童阅读且读书氛围浓郁的班级里,也会有少数学生并不喜欢读书。学校图书馆,应该是一个让更多学生爱上阅读的地方。
前文讲到的班级学生到图书馆阅读的故事中,很多孩子之所以能够“浸泡”在图书馆里,除了他们喜欢读书,还有这样几个原因。学校图书馆里有大量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他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自己爱读的书;图书馆有四个相对独立的阅读区,每个阅读区设计不一样,有的区域适合边读边做笔记,有的区域适合选择各种休闲的姿势阅读,有的区域是为几个伙伴共读一本书准备的……每个人都能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阅读区读书;图书馆不仅对班级阅读课开放,还随时对学生个人开放;图书馆有专职管理员,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图书馆的位置相对“偏僻”,只要内部安静,一般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我将五个原因先后列出来,是经过考虑的。学校图书馆吸引学生的首要因素是里面有大量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既能满足他们此时此刻的阅读趣味,又能让他们探索到不同领域和种类的书籍,拓展阅读面,发展新的兴趣。对于儿童来说,阅读首先是一个满足好奇心,不断探秘的活动和过程,其次才是沉浸其中,享受安静投入的阅读时光。
儿童大概不喜欢“一本正经”“规规矩矩”的图书馆,也就是像很多书店那样将书架规规整整地排列着,严肃古板。学校图书馆要给儿童安全感和亲切感,在布局设计上,就要又多元化,让不同的儿童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感觉,或者可以满足他们不同的身体阅读需求。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就强调图书馆书籍陈列的方式要对儿童有吸引力,还强调“阅读区”设计的重要性。学校图书馆不能只提供各种各样的图书,它应该还有与书架、书籍融为一体的阅读区。四个或者更多相对独立的阅读区,就能满足儿童对图书馆和沉浸阅读的需要。
学校图书馆应该为儿童个体随时敞开怀抱。一个以各种管理制度为名将儿童个体拒之门外的学校图书馆,是不会有多大吸引力的。同样,学校图书馆里的管理员,当有学生在里面阅读时,应该积极承担起引导、陪伴和帮助的职责,而不是让学生感觉有人随时随地在监督自己。
我思考了一下为什么参观的几所学校图书馆里没有见到学生读者。除了可能学生被课堂“吸引”,或者学校图书馆制定了很多条条框框的制度,这些图书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建在“繁华”的“路段”上。那个以每幢教学楼都有图书馆为荣的学校,图书馆进楼即遇,甚至有一个图书馆是学生和教师进楼的必经之路;另外几个学校的图书馆,都是与教室在同一个区域,走廊里人来人往。真正的阅读是私密的,只有在精心组织的阅读分享活动中,阅读才成为一件“共享”的事情。将学校图书馆建在最“繁华”的地方,把阅读当成门面来展示,置身其中的阅读者大概就没办法将心思放在书籍中了。
一个学校图书馆是否能让学生更加爱上阅读,可以从以上五个方面依次做出判断。从儿童趣味、成长需要出发,充实更多的书籍,总是排着首要位置,其次是阅读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精心打造。
3
学校图书馆在促进儿童阅读、构建丰富多彩的儿童阅读生活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他们量身打造的图书馆课程建设和实施,就不容忽视。前文的故事中,有学生努力赢得到图书馆阅读的机会,却在图书馆中做与阅读无关的事情,还打扰了其他同学,是因为我中途接班,没有关注学生们是否学习了必要的图书馆课程。
无论是城市、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还是学校图书馆,都属于公共场所,往往很多人同时共享里面的空间和阅读时光。但是,这里的“共享”指的是空间和时间意义上的,而不是交往意义上的,除了小范围内、不影响其他人前提下的阅读讨论,多数读者都希望拥有不被打扰的安静环境,与手中的书本静静地对话。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图书馆课程让儿童认识到图书馆是怎样的一个地方,他们就有可能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里面雀跃起来,以致于影响了他人而不自知。
学生第一次进入学校图书馆之前,教师要上好图书馆课程第一课。第一课上,那些曾经有过图书馆阅读经历的学生,是最好的课程资源;第一课不能只是坐在教室里上,要走向图书馆,走进图书馆,让学生全身心去体验和感受。学生既要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丰富而自由的“世界”,同时是一个充满仪式感、需要敬畏的“神圣之地”。图书馆是一个享受阅读时光的地方,也是一个塑造美好灵魂的地方,里面的每一本与自己相遇的书,都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儿童对图书馆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第一印象,对他们今后如何度过自己拥有的图书馆时光有深远的影响。当然,学校教师平时的榜样行动,也十分重要,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
如果学生爱图书馆胜于教室,这肯定是好事;如果学生能用行动来珍惜图书馆时光,这是美好的成长收获。
若是学校图书馆的价值仅仅体现在图书馆之内,也是很大的遗憾。学生在图书馆里受到的熏陶,在图书馆里与书建立起的亲密关系,能够从图书馆中带到图书馆外,带到教室里、书房里和日常生活中,这才真正体现了图书馆之于儿童成长的价值。一个重视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学校,一个重视图书馆阅读的班级,会让图书馆伸展出更多优美的“枝条”,让走廊、休闲区、教室成为图书馆的延伸,让书籍触手可得,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打开一本书……书香校园,一定是以图书馆课程和文化为基础的,一定是从学生身上看得见的,书香是从学生身上散发出来的。
我曾经组织学生们在楼层开放的图书阅览区,开展学生自己主持的访谈节目“好书,说来听听”。他们推荐给同学的很多好书,都是在图书馆里遇见的。
学校图书馆的吸引力,就在于它参与了儿童自己切身体验到的成长。
 (发表于《福建教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