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村听月•10|那轮明月

 莆田长谷 2020-10-27
陈建平,网名牧云,福建莆田人,初二辍学,连城上山,务过农,打过工,当过记者,通过自学福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获正高职称,现居天马山麓云村小筑听月山房,读书读不深,舞文文不通,聊以自适耳。
       人生在世,杂事纷繁。说来也怪,许多事转眼便忘得一干二净,而有些故事历经多年却历历在目,更有些人事虽经岁月风雨淘洗已然忘怀,但在机缘触发下,却重新涌现;就象翻看旧影集,突然发现了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牵出了一串古旧的念想......
    
       那轮明月,就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隐藏在中秋节桂香中,凄美得令人心碎!
    
       那年中秋,是在半个多世纪前很遥远的童年,是在江南小城荔城东北角高吕巷那个偏僻的晓园,是在晓园里一株很老的桂花树下,是摆在桂花树下两桌很朴实的秋酒,酒香桂香酿秋月,酿出了记忆里的第一次月圆!
    
       那时,神州大地有点发烧,正做着大跃进、总路线、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狂热梦呓:土高炉炼出的铁疙瘩摆得一堆堆的,城乡到处可见;亩产万斤、肥猪成吨的农业“卫星”,放得一颗比一颗高大。那时,我的家庭有点倒楣,父亲因病驾鹤西游,母亲为维持生计去了深山里的一个小卫生院打工,困顿的家境要靠变卖一些老物件旧家俱才能勉强维持。
    
       家庭的变故一下子夺走我童年的欢笑,也夺走了中秋美满的圆月。只有外婆——记忆里慈祥勤劳的外婆,像母鸡护佑小鸡般,牵扯着少不更事的我和妹妹艰难度日!记得“三面红旗”后接踵而来的度荒时期,逢着中秋节,一块五分钱的地瓜馅米糠月饼,佐以一大盆开水,对节俭的外婆来说,就是一顿难得的午餐。
       祖国的命运与百姓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反右过后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由于父亲家庭成份不好,难免殃及后代,外婆和母亲不禁为我的前途担忧,思量再三,决定暑假里送我到有通家之好的高吕巷林晓临老先生家,免费习字、学打算盘,以备长大后有个糊口的手艺。
    
       林晓临老先生号旭东,是私塾培养出来的旧派书生,发灰白,腰微弯,文绉绉的,后脑勺长个标志性的肉瘤。他原供职涵江工商联,曾获晋江专区工商联系统书法比赛第一名和珠算比赛第二名。因病解职归田后远避政治,潜心笔墨,侍弄花果,营造的晓园花鸟虫鱼满园,房前屋后过道旁养有500多盆兰花,后园围墙边种了成片芭蕉,颇有鲁迅先生笔下百草园的况味。
    
       老先生就在园中搭了两间草庐式的客厅和书房,墙壁上挂着文人书画,桌案上长年摆着菠萝、文旦柚等四时瓜果,往来多是陈唐彬、游介园等舞文弄墨种花养鸟之辈,过着隐逸而又风雅的生活。莆田知名学者宋湖民先生就曾以“松门合是潜修地,菊径依然处士家”之句,赞赏晓园!
    
       尽管世事错杂多变,神州风雨飘摇,但逢着中秋这样历代骚人墨客感慨万端的佳节,归隐林泉的林老先生岂甘平平淡淡地度过呢!于是便在仲秋月圆之夜,以品花赏月之名,在小巷深深深几许的晓园里摆下两桌薄酒,一桌款待同好,一桌邀请通家,加起来也才十几人。外婆与林老先生的老伴阿德婆是无话不谈的老闺蜜,也在受邀之列;赴席之时,当然要拖上我和妹妹两个小油瓶,趁机给落魄家境缺腥少荤的两个小不点加加油。
        其夜,天气清明,皎月在天,秋风微拂,花香满园。秋酒就摆在兰园小门后不远的老桂花树下,除了甬道边的秋兰外,附近还有两株盛开的七角花(莆田俗称土桂花),一簇簇小黄花开得满树都是。于是在金桂幽兰的芬芳中,阵阵清冽的七角花香也前来凑热闹。当时在桂花树权上挂着的是两盏风灯,幽幽的光线盖不过透过花树的“天灯”月光,一派如梦似幻的迷朦景致。搔我心儿痒痒的是,就在树脚花盆堆里,“叽-叽-叽-”的秋蛩时断时续地弹唱着吟月小调,别有一番情趣。
    
       月上树梢头,灯点黄昏后,来客们花间落座,品清茶尝月饼。正如古稀老书生翁桂龄所吟“瓜秋几望绮宴开,济济衣冠高吕来”,同好桌上所叙多是琴棋书画,通家桌上所谈不外城南旧事。茶过三巡,便已上酒上菜。记得酒是土烧的地瓜酒,菜是焖豆腐、煮芋头、田鸡汤、炒兴化米粉等乡味,可那普通酒菜因了非常年代的反衬,因了清风明月和各类花香的加盟,就变得影影绰绰地美、清清爽爽地香,在我未经大阵仗的童稚脑海里,印象格外深刻!
    
       记得当晚,田鸡汤里那白花花的田鸡肉,让我联想起丑陋的蛇皮,心生畏惧不敢下匙!在外婆剥下外皮后的再三劝导下,我才心惊胆战地被喂了两口,过后,老想着青蛙会不会在肚子里蹦哒,说不定就会从喉咙里跳出来呢!
    
       秋酒惹秋思,秋月酿秋香。尽管小不丁点的我刚上小学不久,审美意识尚在“襁褓”中,但处于那个季候那夜时光那种幽境,面对那些花月那些人物那些佳肴,就觉得难以言传的舒畅、形容不出的美好。及至成年后读到杜甫祖父杜审言《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之诗,联想当时吾家在“行止皆无地”的失路艰虞情况下,仍得“招寻独有君”的人间友情滋润,终得“坐携余兴往,还似未离群”的精神慰藉,不免对晓临老先生和阿德婆一家的情意有了更深的悟解。所以那夜外婆难得高兴,难却主人雅意,被一杯杯“地瓜烧”烧红了脸,就着月光牵携我们回家时,脚步有点踉跄,踉跄成遥远的月下之梦!在我库存的记忆里,这是含辛茹苦的外婆唯一的醉意。
       岁月路上多是风沙,红尘客栈少有牵挂。回想起来,我的童年、少年乃至青年,由于艰难时世所至的多厄命运,悬挂在人生天空的都是一轮残月,追不上顾不着也圆不了,而且常态化地被乌云遮蔽。唯有在那年中秋,走进那年中秋的晓园,懈逅那年中秋的秋月秋香秋酒,使我收获了些许欠缺的幸运,也在我幼小的灵台安了一面开示之镜:自性清明,接引天地;人类与自然的晤谈,可以那样亲切;心灵与月亮的会合,可以如此风雅!即便在非常岁月,在人生逆旅中,也可温一壶月光下酒,温暖冻僵的心;而秋虫呢便是小菜,秋香呢该是冷盘,秋风秋思秋意秋情,则是一道道大餐了!
    
       浮云一别后,流水半世间。“那轮明月”这张老照片,是在中秋临近,林晓临老先生的女儿——林荔英姨妈从深圳回乡探亲时从记忆里翻检出来的,明月香风,旧梦依依。感恩那年凄美的中秋,感恩艰难时世的那段老岁月,使我第一次真正发现了月光下的中秋节,可以过得那么有趣那么多情那么凄美。孱弱的我正是走过那段人生的阴晴圆缺,才得以逐渐成长和成熟的!
     
       岁月深处,因那年中秋而流芳!
  
       记忆深处,因那轮明月而温婉!
延伸悦读

云村听月·7|武夷山月

云村听月·8|野村·古月

因为分享
所以精彩
CK797
点击下方阅读原查看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