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翠烟台山|乡情悠远,诗人谢冕的老仓山情怀

 乡愁里的福州 2020-10-28

乡  情  悠  远

——《流翠烟台山》序二

作者:谢 冕


烟台山公园

这是我曾经的天地田园,多梦而多幻想的少年在这里成长。一座赭色带廊檐的木结构连排房子,两层楼,我家住的是其中一个单元。我在楼上朝北的一个小房间做功课,也做梦。在这个小房间里,我享受着家的温馨,也享受着时局的艰难。从我的窗棂向外望去,三角梅编织的篱笆外,是一条弯曲的窄道,这窄道通往林徽因住过的马厂街。我家的正门对着雪庐,那是一家富商自建的几进带桔园的豪宅。幼时我不解,基本无雪的、气候温暖的福州,怎么会起这样一个寒冷的名字?那家姓程,户主程大鹏,有专门车夫的黄包车供他进出,是个有钱人家。后来读了些书,知道这雪庐是“程门立雪”的意思,还是很风雅的。

我家的地名是马厂前,是一条较之马厂街更窄、也更短的街道。一条马厂街,一条马厂前,为什么都是马厂?这里一定有一个养马的叫做马厂的地方,我猜想。这就让我联想到我上学的三一学校边上的赛马场,即通常我们叫做跑马场的地方。这应该是对的,因为马厂街也好,马厂前也好,距离跑马场都不远。福州五口通商以后,外国使领馆和商人、宗教人士涌进来,带来了西方文化,其中包括赛马。我家附近旧时应该有过专门养马的马厂。

那个跑马场,就在三一学校边上,它不设边墙,也不卖票,可以自由进出,却是我们课外常去玩耍的地方,它成了三一学校设在校园外面的一座特大的操场。跑马场一望无际的绿茵,两道碧水环绕着,画了一个同心圆。水是清碧的,岸边水草杂生,长着芦苇和水芹,草坪一劲地向着田野铺开,河岸上稀疏地矗立着秀美挺拔的柠檬按。柠檬按总在清晨或傍晚送来迷人的香气。

我上中学的时候,正是时局动荡的艰难时节,风雨飘摇中,外国人大都撤离,少数留下的也无心娱乐跑马了。那片绿茵于是荒芜。先是改称林森公园,嗣后解放,又改称人民公园。但我们仍依旧名:永远是美丽的“跑马场”。八十年代我回家乡,草坪被毁,环园水路被毁,秀美的柠檬桉被毁,到处塞建丑陋的建筑物。但公园之名犹在,只是旧时的风雅已荡然无存!

福州家乡,特别是南台一带,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在我的记忆中保留着永不褪色的旧时的美丽。还是回到开头说的马厂前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马厂前还在,母亲洗衣淘米的三口井还在。乡俗,三口井并排,顺序为饮用水,淘米洗菜水,洗衣水,大家都恪守乡约,爱护水源。记忆中母亲在井边浣洗衣服,一边和邻里闲话家常,此情此景,如在目前。龙眼花在静静飘落,午休的耕牛在静静反刍,岁月在静静无声地流逝。

我小学上的是仓山中心小学,小学建在田野边上。那里有一座小桥,桥下有一座小庙,在那里我遇见我的李兆雄老师,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爱心温暖了我贫穷而凄寒的童年。那时的户口本上写的地名是程埔头,程埔头是半城半乡的一个社区。从这里穿越一个稻花飘香的田野,就上了麦园路,麦园路上的三一学校,就是我初中和高中求学的地方。一座尖顶的教堂,彩色玻璃映衬着华丽的宗教画,唱诗班的歌声随着风琴的弹奏,把圣颂优雅地传出来。我当年不信教,但却神往于那种神圣和高雅的氛围。学校是爱尔兰(当年称英国,爱尔兰尚未独立)传教士办的,她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却不勉强学生信教。

三一学校校园优美,夹道是遮蔽天日的香樟。一座钟楼,一个校工按时敲钟,如同我们如今在剑桥或是欧洲小镇所听到的。我上学的时候,陈景润也在校中,他高我一班,我们互不认识。如今学校立有他的雕像。只是,那教堂消失了,教堂原址办了校办工厂,破败,荒废,后来干脆铲平了盖房。于是,那些透过阳光的画和音乐,也成了永远不再的风景。

南台岛是一座琼花玉岛,闽江和九龙江合抱的一颗明珠。这里的风情是独特的,若说福州老城的三坊七巷体现了传统的闽都古典韵味,南台岛所展现的则是陌生的欧陆风情。五口通商使福州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窗口。到处是欧式的花园房舍,医院,学校(男校和女校,以及女子大学),教堂,俱乐部,西餐馆,电影院,还有前面提到的跑马场,整个的西方文明在南中国的艳阳下熠熠闪光。行走在马场街,对湖路,乐群路,在夹岸的棕榈和三角梅的映衬下,我们仿佛是行走在欧陆的某一处市镇。


                           鲁贻图书馆

记得当年,我放学回家,总是有意地绕道麦顶,鲁贻图书馆边上有一家书店,那里售上海和香港出版的新书,穷学生,买不起书,只能在那里“蹭”读。但每期的《中国新诗》是必买的,不管多贵。辛笛的《手掌集》也是在那里买的,也不便宜。星期日,我可以在鲁贻图书馆泡上大半天。从麦顶出来顺道到乐群路,那里有外国人开的文化用品店,记得那些精美的圣诞贺卡,镶了金边的一品红,是那样地招人欢喜。

这本书中说到梅坞,梅坞那时已是一个居民区,拾级而上的街道,两旁是居家和商铺,当年这里应当是烟台山边的一条山道,夹岸都是梅花,故有梅坞之称。我的语文老师余钟藩先生的家就在“梅坞顶”,想当年,那里一定是一个香雪海。我没有看到梅林如海的壮观景象,但我小时家背后的梅花山还在,闽都冬季,皓月在天,梅花迎寒而放,疏影横斜,此情尚在万般忆念之中。

我曾写过一篇消失的故乡的小文,写的就是这种被岁月消磨的失落感。景物依稀,旧美不再,家乡曾有的那种风情,如今变得是那样的遥远,我只能在逐渐消失的生命中苦苦寻找。这种寻找是艰难的,亲人远去,旧友星散,谁人与我把酒话旧!落寞无奈中读到璎洛所写的书:“流翠烟台山”。她所写的,就是我所曾拥有的,烟台山下,梅坞深处,山水花木,字字澄心。璎洛年轻,还是诗人,不仅是文字优美,而且学问做得深。她在仓前山下成长,生活、读书、工作都在这里,她不仅有亲历,而且还阅读和掌握许多文献,她是有心人。

璎洛的文字还原了我远离的家乡,她再现了福州南台旧日风情,她安慰了我思乡的心,现在的人们不曾领略过南台旧时的美丽,璎洛用一颗爱心安慰了他们。说璎洛是作家、诗人,都对,但还不够,她还是一位文史家。她不仅文章美,而且学问做得深。

2016年春深时节,于北京大学

谢冕: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

谢冕早年就读于福州三一中学(现福州外国语学校)。1949年8月入伍,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诗歌中心成立后,谢冕被任命为该中心副主任,并就任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新诗评论》主编,研究员。

谢冕参与了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在他的影响下,建立了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的第一个博士点,他成为该校第一位指导当代文学的博士生导师。

谢冕是“二十世纪文学”理念的支持者和实践者。他先后主持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丛书》(10卷),《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1卷),并主编了《中国百年文学经典文库》(10卷),《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等。

旅游文化散文集《流翠烟台山》

目 录

序:流翠烟台山 / 1

序:乡情悠远/ 4

古芳流翠琼花乡 / 1

梦里琼花乡

东南大都会

烟台山之最

烟台山十景

花棹渔歌中洲岛

云水间的江妹仔

郁达夫爱珠娘

迷人的流金宝岛

中美鼓岭往事

神奇的海洋文化

梅坞冬晴水墨间

玉林山馆

福建同盟会独立厅旧址

汇丰银行天泰洋行

仓山电影院和快活林

银杏鎏金乐群路

声声恋胡蝶

克洛代尔之恋

鹤龄英华中学

乐群楼和英国驻榕领事馆

银杏树下的石厝教堂

爱国路2号的洋行之王

蓝花楹香麦园路

毓英女子

麦园顶广场

万国储蓄会福州分会

烟台山公园

鲁贻图书馆

林步瀛故居

美国驻榕领事馆

琼花点绛马厂街

一径芬芳

转角微菲

忠庐之夏

梦园之梦

可园往事

水色水香对湖路

神话对湖路

千年白泉庵

马高爱医院

许金訇传奇

青青子衿上三路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谷莲立雪女儿楼

少女时代的学生街

林森光耀七星巷

英雄如钢,此情如玉

无为之神,抗战元首

幕后英雄、功在国家

超凡脱俗,才华横溢

林森公馆,大义长存

才女芬芳聚和路

诗香缭绕的淇园

那时她这样爱过

父女般的师生情

寿香诗社十才女

艺术之虹跨两界

觅珠采玉公园路

河中的跑马场

与君西林小筑

三一学校的紫

筠圃的陈绍宽

外交官罗丰禄

诗语无逸山庄

请花塔亭娘奶庙

悠长的下渡街

临水夫人陈靖姑

才女王后陈金凤

陈靖姑祈雨处

水流云在仓前路

走马山前看走马

江南桥上望江南

天宁晓钟

龙潭秋涨

蓝色爱情岛

红尘滚滚泛船浦

泛船浦上的硝烟

泛船浦天主堂

世态百相观井路

私立协和大学旧址

后记:梅花香自苦寒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