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荐读】王玉芳丨我们走在古道上

 昵称71028402 2020-10-28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我们走在古道上

  □ 王玉芳/ 文

林州有一个很出名的镇,那就是茶店镇。茶店镇有一种很香的花,那就是菊花。菊花中间穿越着一条很新的道,那就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每年有一次金秋之约,那就是菊花文化节。

当一种花有了专属于它的文化节,未必仅仅是人们偏爱它;当茶马古道能向四面八方发出它特别的邀约,也不仅仅是出于它的“热情”。不错,“茶马古道”首先会给我“古道热肠”的感觉,但更会让人去追念她的渊源,想起她的资质来——她本是从元朝走来的啊。据说,元朝时,一个人在此地开了一间茶铺,让过往的行人歇脚解渴,“茶店”便因此而来,茶马古道也由此慢慢发展而成。所以,茶马古道,它不但幽深,而且悠长,既连着过去,连着历史,又通往现在,以及未来。

若不知这些,就难免会产生一些误解。譬如我吧,曾经,一听“茶马古道”这个词,就会单纯地和文学相连,下意识地把其中的“古道”和“西风”“瘦马”并列,继而还会揪扯出“枯藤”“老树”“昏鸦”来,然后,竟然还能依稀看见夕阳底下一个衣衫不整、胡子拉渣、一步一挪的断了肠的牵马人……这可笑的思维定势,直到上过了茶马古道之后才得以改变了。
 
第一次上古道,是五年前的秋天。

那次,古道照样是发了邀约的,不过我因上班之缘故而爽了古道的约,而后却又抵制不了文朋诗友们发在朋友圈的有关古道诗画的逗惑,最后还是抽了一个空儿特意去补了约。至今不能忘怀的是,一踏上茶马古道,我就生了极度惭愧和后悔的心情——因为去迟了十来天,菊花已明显开败了,很有些生气了的样子,冷冷淡淡的,但我不较真,还是情不自禁地扑进了晚开的花丛中拿热脸贴她们的冷面容。这还不够,讨教花工知道了菊花的效用以及制作菊茶的一些快捷小方法,便临时起意准备摘些菊花——掏钱也愿意——带回家。回去后,拣上好的淡黄色小朵朵儿,上了笼屉蒸,自制些花茶;把开大了的黄菊花铺在阳台和飘窗台上晒干,做了两个菊花枕头,弄得满屋子都盛不下那些香味了。品茗,嗅菊,沾沾自喜,枕香梦酣,心怡气爽了大半年。

一条道,其正,其美,其香,一旦踏上过,就不易放下了,古道就是如此入了心的。至此以后,每逢九月,都必得去会一会,走一走,抚一抚那凌空奋蹄的马,吹一吹那远古而来的风——古道新奋蹄,一年一个样儿!眼见着菊花越蔓延越多,汪洋恣肆的汹涌,太行菊茶也越来越吃香了,留林生态园已经够大了,却也快包不住层层花开和累累果子了。尤其是,去年秋季,一群文人又结队挤挤扛扛开进了茶马古道,对茶乡来了一次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亲近,了解了古道实实在在的底气,有硬件,也有软件,是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结合在了一起的,自然就更加赞赏和迷恋了。
 
不用说,现在,“茶马古道”已经成了茶乡的一个标配——默念着这个名字,会感觉到她的热情,她的韵味,她天生带着“古道热肠”,还散发着茶的幽香,她能够激起我头脑中哒哒哒的马蹄声响,还会勾画出一副很诗意的画面:筝声流脆,纤指弄弦,一位菊花一样的女子捧杯一邀含笑说,太行菊茶——请君品一品。
 

今年,2020年金秋的茶马古道,尤其把其所有物质的和精神的更加完美地融合了——文化搭着台,农场品唱着戏,各乡镇的典型农产品都参加了,宾客观众都能融入其中。“咚锵咚锵咚咚锵”“框齐框齐框框齐”,心中响着鼓点和节拍呢,我们想走就走,想唱就唱,想劳动就劳动,想竞争就竞争——对,幸福的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亲自动一动手才会领略到真正的喜悦, “菊花香里庆丰年”!这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里最具代表意义的吧。

菊花的靓丽自不必说了!请看那玉米,谷子,柿子,山楂,红薯,粉条,粉皮……都纷纷出场亮了相。想摘菊花了,想制茶、品茶了,想掘红薯了,想摘柿子摘山楂了,各自随心请便——都不难,土生土长的林州人,对黄土地上的这些事不但不陌生,还都有“童子功”呢,即使丢下这些农事时间久了稍微有了些生疏,也不碍事的,三下两下就能找到感觉了。
 

倒是那些细细的粉条、薄薄的粉皮最能勾起我的食欲,引出一些回忆的——那是属于农产品的再成品,纯手工的做起来是最费事的:把红薯磨碎,过大锣小锣,沉淀再沉淀,挖粉吊粉晒粉,在严冬里赤膀露臂举瓢拍打着漏粉条,沸水里煮熟了捞在粉杆上,泼冷水冻得冰棒棒的再冲洗散了,挂着粉杆上晒还得防止风吹了;粉皮需要大锅里套小盘儿一张一张地旋熟,再一张一张抠出,撑展,抿在草帘子上……程序太繁杂了,辛劳也太多了,依稀可见的是劳动者干裂的嘴唇和脸上横一道竖一道的汗水。但是大烩菜里要加上这些劲道又柔滑的物儿,别提有多美!还有,白菜炖粉条,盖在一碗面条上,香油蒜汁一浇,嘿!美好的生活都是靠劳动创造的,农民丰收不容易。这个丰收节日不简单。
 
古道是踏着时代节拍的,古道不古,越走越宽!茶马古道的丰收节别有风味,那是茶乡风味,是茶店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我们走在古道上,走着,看着,想着,不知不觉就走进了一幅画里——不错,那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  The  End——    

王玉芳  芝兰园特邀作者

 林州市三中教师,安阳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作文》《师心有痕》《师者行吟》《师意盎然》《师墨飘香》《文源》《蒲公英》《老年教育》《安阳晚报》《红旗渠》等报刊及芝兰园、中学语文教参、林州融媒体中心等网络。《太行秋韵》获2017安阳市“喜迎党的十九大”征稿赛优秀奖;《青石为证》获2018安阳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赛二等奖;《茶乡之魂》荣获2019林州市作协“菊乡茶店采风”征文赛一等奖。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